第216章 听大道学说
赵戈:“年轻人,我们交个朋友吧!”
“怎么称呼?从哪里来?”年轻军官跩起东道主的威风了。
“鄙人,赵戈。从古老的榖国而来,我们榖国曾经被周天子封为伯爵,由于盛产水稻,所以我们改进了铁犁铧。我们生产的这款铁犁铧很实用,已经周游列国诸侯大半个圈子了,为他们送去的就是这款铁犁铧。还顺带送上日常生活用品。
今天拐到这里来,就是想听一下老子先生的大道学说。你能帮我们带个话吗?或者麻烦你引荐一下,我们亲自去拜见老子先生。”
赵戈忽然又想起什么来了,就对年轻军官说道:“还请你告诉他,老子先生曾经周游列国的时候,经过榖国在君山修行,停留过大半年。可惜的是我们这几个人,生不逢时,错过大好机会,所以这次专程来拜访。”
“我们愿意提供这些新式商品作为媒介,还有这两本书。一本送给老子先生,一本送给你,还有你选中的商品;都送给你做为媒介。请问你贵姓?你能引荐我们见面并听一次老子讲课吗?”
赵戈无比虔诚说完,给这个年轻的军官行了一个大礼。
“姬姓,名顾。好说。那就不是外人了,即使是老子的故居人士来拜见老子,是好事。我可以跟他说说,你们就在这街上经商吧!到时会有人通知你们前往听课。”年轻军官说完就和妻子带着东西走了,还留下一百金。赵戈推迟半天,人家硬是要给。
于是赵戈商队,就在街道上一边售卖,一边等待。时至傍晚,大概在酉时二刻。来了几个小兵通知赵戈去附近的一所寺院里去听老子讲课。
嵇康这是笑呵呵地:“功夫不负有心人啊!看来我们与老子先生有缘呀,就有可能在此处相见。准备好你们的问题,向老子先生请教吧!”
赵戈喜悦异常:“大家快点!不要让老子先生等待太久。”
商队有条不紊地把马车开到寺院里,只见老子也从另一边匆匆而来。
赵戈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面色沧桑,但气质高雅,背影挺拔的学者老人出现在寺院的台阶之上。
赵戈所带的人,立马就响起了掌声,这让喜欢平静的老子,立马挥手让大家安静。
“听说西北君山故居的人来了,还给我带来了手抄本——《道德经》,还有你们发明的新式肥皂、纸张、卫生纸。真是不简单。你们可能是来自未来之国的子民,感谢你们对我的厚爱。我也有幸得益于你们相见,让我看到未来人这么看重我老子 并视我的书为珍宝,对我来说能与未来之人对话,也是我三生修来的福分。
有什么问题,你们就请提吧。大概你们也知道,我的时间很宝贵。就是有整理不完的书籍,那就让我们开始吧!”
老子很谦虚,听说是故人,又是未来之人,他也很看重,未来之人对他的书有什么新的看法。
“你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今天想和作者切磋,我们的理解对不对?
‘道法自然’,自然者,自得其然也。自然是对道之状态与作为的形容,而非道之外更有一实体的自然。
道作为天地万物存在的本原与本体,缔造、成就了天地万物。
但道成就天地万物,并非有意作为,而完全出于无意作为。
道虽然成就了万物,但道并不是有意要成就万物;道成就万物并不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而完全是自然而然,完全是自然无为的。
那么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刻意去做的事情,算不算和天道,违天理?”
樊保国鼓足勇气问出了第一个问题。
老子,捋一缕胡须坦然对道:“你理解的不错。你问的问题,我可以这么跟你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人的欲望最高,某些极端的人,为了达到个人极度消费的目的,就会做出违反天道的事情来,那自然是不和天道、违反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制裁。所以,人需要遵循天道,在自然规则的要求之下行事。”
“老子先生,你说过:‘生而不有,为而不特’,一切因其自然,一切顺其自然,这就是道的本性。道之本性是自然无为,但正是这种无为,成就了有为;正是因为无为,才成就了一切。”云姬问道。
老子回道:“无为而无不为”。
云姬答道:“不仅是道之大德、大用,同时也是支配天地万物之最根本规律,是个人安身立命之根本法则,是这个意思吗?”
老子说:“不自生,故能长生,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这是天地万物之理。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这就是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法则。”
赵戈问道:“无为而无不为”,就是说:不仅是道之用、道之理,同时亦是‘道术’,是侯王治理国家的根本手段和方法。
侯王之‘王’天下、治天下,亦当以道为法,‘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老子说道:“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赵戈说道:“老子先生,你的这本书讲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
你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可以说出的道理,不是永恒的道理;可以叫出的名称,不是永恒的名称。真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这种态度不利于社会的前进和科学的发展。
这里面蕴含的是一种意境,讲的是国人的含蓄,但实际上人们在实施谋略的时候,就不会在那么斯斯文文地,谦让和含蓄,而是剑拔弩张,是你死我活。”
老子委婉地笑道:“我这些理论,只能在某个和谐的社会环境之下,人们的认知才会达到那个境界。只是一个时间概念问题。”
樊保国问道:“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来源于人的永不满足的探索与创造精神,倘若向小农社会“小富即安”,满足于“三分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进取精神没了,那么民族的前景也就堪忧了。”
老子说:“人因能力大小的不同而生出许多欲望,这些都是指特定的环境之下的人。如果天、地、人、财四位一体了,那就另当别论了。”
侯三也提出来一条:你说,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
你说,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在我们今天的人治社会里,当人权、个人财产权受保护,而灾祸不期而至,国家又有保障的情况下,像你这样的智者劝戒世人韬光养晦,功成身退。”
老子点头:“未来一定会做到这些。可在当下,就另当别论了。”
赵戈问道:“你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它一方面表现了诸侯各国的不竞争心理,另一方面不争小利而得大便宜,恰又表现了国人观望的心态。这也是国人劣根性的狡猾谋略。”
老子微微笑着点头称是。
嵇康教官也问道:“你说,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
此话意即:知道雄大的一面,但自己谨守雌弱的一面;知道光彩的一面,但自己安于暗昧的一面;知道荣耀的一面,但自己宁守卑辱的一面。你倡导,以柔克刚,太富有计谋了。”
老子又微微一笑点头默许。
秦武将军也问道:“你说,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人间社会,注定了人际关系复杂,注定了修身处世学问要深厚;不与浮躁,不人云亦云,三思而动。我这么悟道。”
褚芷问道:“你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我觉得,先生也是劝导弱小的人,应该安静。但我觉得,如果像现在诸侯混战年代,社会一切无保障,为了保护自己,不为天下先,就不对了。以其被人欺凌,不如奋起反抗。比如,楚国到处兼并,欲消灭我们像榖国这样的小国,我们应当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团结一致,联盟天下弱小,与之抗衡到底。”
老子破天荒两手擂动起来,全场骚动。
这让大家很奇怪,老子是反对战争的。也许当他听到褚芷这么漂亮的女孩子,表现出强烈的要和霸权抗争到底的时候很赞同,就违心地鼓掌。
云姬问道:“你说,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你看我们这些人算不算很理解你,不远万里来听你讲解大道。有一点跟你不一样,我们要让沉默的人觉醒,而你却说--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你让他们挫掉锐气,超脱纠纷,含敛光耀,混同尘俗。
我们暂时办不到啊!”
老子听到这里默许点头。
赵恒那拿着<道德经>问道:“你说,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这说得很对,我们家族都被杀光了。真是伏尸千里,流血成河,为什么会这样啊!”
老子沉默无语。
赵戈接上来问道:“你说,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你还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你说得对呀!霸权者只知扰民,只知私欲膨胀,老百姓怎么能富裕、朴素老实呢!
只有奋力拼搏才有出路啊!
不过你说,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这一点太符合了,炎黄子孙对于琐事都有防患于未然的本领。
你好说道,治大国,若烹小鲜。
你们都知道的,这是来自先生说的。治理大国的道理,与炸一条小鱼的道理一样贵静,不可折腾。”
“对!”商队成员一直答应。
老子先生还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意思是说,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就像人的情绪一样,随喜怒哀乐变化无常,祸福不可预测。
老子还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意思是:天下人都知道怎样才算美,这是坏事;天下人都知道怎样才为善,这是恶事。
我们认为老子是让人装糊涂,少生事。而我们认为,要懂得美丑、善恶,才能校正自己的言行,做对自己要做的事情。
老子先生你认为如何呢!”
老子哈哈大笑三声,说道:“后生可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