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仙侠小说 > 山如海 > 第17章 又一场风波

第17章 又一场风波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时光飞逝,岁月无痕,一晃李承宗已经在这个黄沙漫天的世界里待了两年了,这两年来李承宗在漠北饱受磨炼,每天被那些差役使唤,他们不仅不在乎李承宗以前大将军的身份反而以此作为谈资供他们取乐。

    他看尽了世间炎凉,也看尽了各种丑恶的嘴脸,恐怕连他自己都不知道,那颗在他心里埋藏已久的种子早已生根发芽,它正在以极快的速度成长着,而现在只需要一个机会,所以李承宗才如此的忍耐、沉默。

    大凉隆昌十年,外邦来此贸易,刘潜派遣织造局主事获敏处理此事。获敏随即与外邦商队代表阿尔泰一同前往临江验看丝绸。

    大凉地广,从东到西,从北到南物产丰富,常年接待外邦以及邻国的贸易,除了一些特殊的货物以外,交易最多的就是临江的丝绸。

    临江城在大凉南境,靠近沿海,气候温和,湿润多雨,种植稻米也非常适合种植桑树。用桑树作为材料养蚕,抽丝做成丝绸,因其做工优异,所以深受外邦喜爱。

    获敏带着阿尔泰来到临江织造局,在织造局里专门布置了一个院子作为展厅,那里挂着各色各式的丝绸,琳琅满目。

    阿尔泰望着这些丝绸,满意极了。同行的几个外邦也在那里议论:

    “这丝绸是由什么做出来的?”

    织造局的另外几个管事的看着他们这没见过世面的样子不禁笑了起来:

    “我跟你们说,这是由蚕,蚕你们知道吧,蚕吐的丝做成的”

    那些人一边解释一边用手比划着,听的那些外邦一头雾水。

    阿尔泰看着看着,不禁在一匹丝绸面前停了下来那丝绸是深蓝颜色,上面用各色丝绣成的蝴蝶和花朵形状,阿尔泰目不转睛的看着,一旁的获敏拿起一根蜡烛点燃,拿着蜡烛凑近这些蝴蝶,一瞬间这些蝴蝶光彩熠熠,颇为灵动,仿佛就像是一只只真蝴蝶一样,阿尔泰连连称赞。

    “您看这里,这照你们外邦的说法,这是早晨穿的,这花还是朵子,所以这蝴蝶只是绕着飞”

    “您再看这一段,这是你们时间的上午穿的,蝴蝶已经开始吃花粉了”

    阿尔泰不禁感叹

    “没想到,小小的一匹丝绸竟然有这么多的花样”

    阿尔泰接着说道:

    “为什么同样的花纹图案要设计出这种变化?”

    “真正的贵人换穿衣服是不会让人一眼就看出来的,要仔细看了之后才知道一天之内换了好几套衣服,那才是贵人”

    “果然不错,这样的丝绸问哪里的贵人,肯定喜欢,这次我们要五十万匹,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货?”

    “有啊,要多少有多少”

    “那么也要五十万匹”

    其他的外邦也表示需要,这一下子就订出去一百多万匹的丝绸,可见其喜爱程度。

    很快获敏就带着这么多的订单回到了帝都向刘潜报告,朝堂之上刘潜很高兴,因为这意味着朝廷能够从这些外邦手里赚到很多钱,从而自己也能花很多钱。

    “启禀皇上,目前临江有八千张织机,还请皇上多增加织机,多产丝绸”

    “当然可以”刘潜回答的很肯定。

    “这关键还是蚕丝,如何增加桑田,多产蚕丝”

    “皇上,这例来临江的丝绸就是靠自己的桑田产的蚕丝,因为那里气候好,微臣的意思是,不如将那些农田拿出一半来改成桑田,这样每年就能多产蚕丝,每年就能多出几十万匹”

    王朗向刘潜进言。

    “把农田改为桑田,那临江的百姓吃什么?”有人不同意王朗的想法。

    “粮食可以从别的地方调拨嘛”王朗倒是很有办法。

    “本来每年都要给临江调拨粮食,如今把每年的量多加一点就是了”

    “皇上,这歪外地调拨的粮食肯定比本地的贵,那些百姓岂能愿意”

    “那些桑田每亩的收入要比每亩农田的收入要高”户部尚书严清说道

    “皇上,只要朝廷不增加这些百姓的税收,这样还是可行的”王朗在一旁补充道。

    “好,就这么办”刘潜都乐开了花

    “圣明天纵无过皇上,这样一来那些百姓肯定踊跃种桑,丝绸就会越来越多,朝廷的收入也会越来越多”王朗又拍起了马屁,刘潜被他夸的很舒服。

    王朗这样奏呈不知道又在搞什么坏事,那些百姓真的会踊跃的种桑吗?我看不一定。

    虽说没有给百姓增加赋税,但是那些心机之人定会乘机兼并土地,这一亩桑田收成要比农田的收成高出五成以上,如果土地在那些人手里,从种桑养蚕到织成丝绸就省去了中间的许多环节,这利润可想而知。

    这也就是王朗出这个主意的原因,临江上下都是王朗的人,这样一来就更方便王朗敛财了。

    很快朝廷改稻田为桑田的政策一推行就给临江的百姓带来了灾难。朝廷催促的急,临江的衙门为了效率就开始暴力的征收,甚至不惜践踏已经种植的秧苗,这一下引起了百姓的不满。

    临江府浙县是产桑大县,这次改稻为桑也是头一个,县令宁远为了交差竟然派兵踩踏秧苗来逼迫农民。

    士兵们将农民挡在农田以外,军士们骑着马在田里面肆意的践踏秧苗,那些农民看着自己种的秧苗被他们踩坏,心如刀割,一度想要冲到田里面去拦住他们。

    “反了!”

    只见那队伍里冲出一个壮汉,他冲破了士兵的包围,冲到田里企图阻拦那些士兵,可是收效甚微,那壮汉只好将那些士兵放倒,将那些马儿赶走。

    “拼了,跟他们拼了”队伍里有人高喊着。

    “大人,刚才这些刁民竟然公然说反了”

    “谁反了”宁远问属下

    “卑职看清楚了,就是那个人”那人指着那个壮汉。

    “来人呐,把他们给我抓起来!”

    士兵们瞬间冲出,将那壮汉和闹事的农民抓了起来”

    “放开我,快放开我”

    “跪下”

    这些农民在士兵的面前挣扎,却被他们一把按住。

    “刚才说反了的人是谁“宁远怒问。

    “是我!”

    “好,敢说敢认,是条汉子,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柱子”

    “你是种粮食的?”

    “我是桑农”

    “桑农?那你为什么来这里闹事!”

    “我心中不平!”

    “好!”

    “都给我听好了,这改稻为桑是国策,利国利民,我就不明白了这么好的事情你们为什么要反对”宁远对这些农民说道。

    “今天我明白了,你们在这里闹事原来是贼人煽动,继续给我踏苗!,谁敢阻挠就把谁抓起来”

    “把这些刁民押回临江府!”

    宁远急冲冲的跑到临江的巡抚衙门。正好被衙门里的管事撞见了。

    “我说这位大人,这是什么地方,你就这么往里闯啊!”

    “有急事,我得见巡抚大人”

    ”就算是天大的事这会儿也得等着!”

    “刁民造反啦,我得立刻禀报”

    “切,我还以为是什么大事呢,几个刁民而已,你还是等着吧”

    宁远不顾阻拦硬闯了进去,却见临江巡抚杨宪在里面谈事,宁远只好在外面等着。宁远左等右等终于等到了杨宪。

    “巡抚大人,现在事态紧急,您必须出面”

    “什么事啊”

    “有几个刁民想要造反被我抓了起来,现在就在巡抚衙门”

    “走,去看看”

    宁远领着杨宪去看那些农民,那些农民就跪在巡抚衙门门前。

    “大人您看,这就是那些刁民”

    杨宪命人将这些农民带走,就把织造局的获敏、衙门里的几个主事的以及宁远聚到了一起。

    “朝廷改稻田为桑田的国策,刚推行就搞成这个样子,这还要不要人干了”宁远在那里发牢骚。

    “怎么会闹出今天这个事情来”获敏问道

    “如今几个月过去了,现在改稻为桑还不到三成,而朝廷还在不断的催促我只能出此下策”

    “是啊,那些个外邦的货年初就要交齐,可是现在却产不出这么多的丝,到时候可怎么交差啊”

    “到时候谁也交不了差,上头要是责怪下来谁也跑不了”

    这时候杨宪终于开口了。

    “这改稻为桑乃是国策,肯定要改,可是这些桑农眼下产的丝换不回口粮,若是不借粮,桑农吃不饱肚子就要反”

    杨宪接着说道:

    “这每年到多产几十万匹的丝绸,可是如果为了这几十万的丝绸,在我临江出了几十万的反民,到时候只怕是我一个人的人头是交代不下来的”

    听完这话,众人都沉默了。

    “宁远,把人放了”

    宁远有点不情愿,但是也只能照办。

    “巡抚大人,这织造局的差事是我获敏在担着,这生意也是替朝廷做的,眼下临江制造局就算是日夜赶工,倒是还是差三十万匹丝绸,那是朝廷可得问我了”

    “如此,我这就上奏朝廷调粮,另外叫布政使衙门去借粮,如果这些人不借粮就以谋反论罪,逼他们总比逼百姓造反要好”

    这也是杨宪没有办法的办法,这改稻为桑是朝廷定的,就算在不对他也不敢违抗,如今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