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督军玉腰带
屏退所有人,王默独自站在舰首,随着波浪上下起伏,思绪万千之间,一直隐隐有一丝不安情绪存在。
“禀皇上,多铎求见!”
“宣。”
听到小太监通禀,王默疑惑转身,正巧看到多铎臊眉耷眼的登上战舰。
“拜见皇上!”
多铎来至近前,躬身行了一礼。
“你回来干吗?”
王默略有些生气,明明此前千叮咛万嘱咐,勿必隐秘行事。
“皇上,末将一早便听到这边炮声隆隆,心痒难耐,求皇上另寻一个人监工,末将来上阵杀敌吧!”
多铎第一次如此执拗,看其样子是铁了心来进谏了。
王默想杀了这蠢货的心都有了,大战当前,竟然因为个人情绪,险些坏掉头等大事!
一连做了三个深呼吸,他才缓缓开口,道:“多铎,你知不知道这是抗旨,这是违反军令!”
“末将知罪,不过就想上阵杀敌,不想窝在山坳里,干一些工匠的差事。”
多铎显然抱着抗旨的必死决心,面对王默盛怒,丝毫不为所动。
“工程做得如何了?”
王默不想再纠缠这个问题,于是话锋一转,问起了炮台进度。
“回皇上,九十九座炮台,已完工七十三座,在建中十五座,待建中十一座。”
多铎一听是正事,赶忙如实准确的回答道。
“嗯,预计多久可以完工?”
王默询问。
“五天。”
多铎拱手回道。
“最多三天。”
王默目光转向出海口,战场上瞬息万变,只有准备妥当,方可百战不殆。
五天,五天可以发生的事情太多了!
如果往最坏的结果想,五天时间足够清廷解体了。
“三天?”
“皇上,目前已经日夜轮替,工期很难再有提前的空间啊!”
多铎一听是三天,老脸一黑,更加垂头丧气起来。
“你问过朕了吗?”
王默眉梢一挑,紧接着再次说道:“让你的人替换为三队,每个队伍做四个时辰,三班轮换。”“另外,你回去的时候,再点齐一千人,加入队伍中。”
“嗻!”
多铎听到要给自己加一千人,脸色比翻书还快,立马换上一副喜笑颜开的模样,憨笑道:“皇上聪慧过人,如果三班轮换,每一队人马只需要做工四个时辰,精神头和体力都不至于消耗过快,这样的话进度定可以再提前。”
“你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没事的话,就赶紧点齐一千人回去做工!”
王默隐晦一笑,挥手下了逐客令。
“好嘞,那末将告退!”
多铎已比来前轻快许多倍的脚步,眨眼下了战舰。
咦?不对啊!
我来是向皇上请战啊!
怎么又被皇上给忽悠回去了???
多铎顿住脚步,立马就要转身回去,可刚迈出一步,又重新转回了身。
如果我现在回去,非但请不了战,还极有可能会被削职,到时候别说监工了,能不被驱离回京城就不错了!
对!
我不能再回去,抓紧把炮台建完,到时候再回来,皇上自然就没有话说了。
多铎边走边想,连即将迎面撞上的邱贺都没注意到。
“多铎大人,好一段时间不见,是去何处公干了?”
邱贺咧嘴一笑,故意晃了晃象征督军身份的玉腰带。
“不可说。”
多铎拱手吐出三个字,径直远去。
呃
“今天都是怎么了?咋都看不见我的玉腰带?”
“难道是我系的太低了?”
邱贺双手抓住玉腰带,用力向上提了提。
咔嚓~
玉腰带猛地被提到胸口,随即应声而裂。
“我屮艸芔茻”
“皇上御赐的啊!”
邱贺一手一截玉腰带,老脸涨的通红,险些一口鲜血喷洒而出。
“对了,多铎大人,见到尧二柱尽量躲着点,今天那厮吞了火药!”
“唉,不知道皇上愿不愿意包退换。”
“尧二柱吞火药了?”
多铎很快来到驻地军营,嘴里反复嘟囔着那句话,心中十分好奇尧二柱,好端端的为何会吞火药???
“谁特么在胡诌!”
忽的,一声蕴含满腹幽怨的怒斥传来,引得周围士兵一齐看了过去。
就见尧二柱,一个人坐在马棚下的槽子上,脚下不停的踢踏着柱子。
“尧大人,是我。”
多铎咧嘴一笑,来到马棚子下,用拳头捅了一下尧二柱。
“多铎大人啊,我当是谁呢!”
“有日子不见,皇上让你去哪公干了?”
尧二柱没好气的白了多铎一眼,而后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咦?你俩问的话都一样,不愧是一个村子走出来的铁哥们。”
多铎道。
“谁?”
尧二柱皱眉问了一下。
“还能是谁,邱贺呗!”
多铎道。
“别跟老子提他,还有,在村里,我是他叔父辈,不是什么哥们兄弟!”
尧二柱一听邱贺两个字,立马就跟点燃的爆竹一样。
“嘁,你果真是吞了火药。”
多铎一巴掌拍在尧二柱后脑勺,快走几步消失在了马棚子拐角。
翌日晌午时分。
连续三道悠远沉闷的汽笛声,打破了十万大军驻地宁静。
“全军出击!”
“全军出击!”
“全军出击!”
“全军出击!”
军营中,大量百夫、千夫骑乘战马,手提铜锣,四处奔走相告。
大军开拔,岂非一时半刻就能完成的,等到前军正式出发,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时辰。
“皇上!洋人的热气球来了!”
尧二柱动作迅捷的来到定远级巡洋舰甲板,用手指向了遥远的海天一线处。
“朕已经看到了,命令下去,全军进入演练状态,各舰摆出阵型,火炮齐射!”
王默微眯起眼睛,随着热气球越来越近,心头的不安也更加强烈起来。
“尊令!”
尧二柱大手一挥,只见瞭望塔上,旗手迅速开始向其它副舰传达旗语。
约摸十几秒后,二十九艘战舰,共计八十三门后膛炮,二十七门副炮,同时开火。
轰隆隆一阵响,天空上爆出一团团黑色花火。
于此相距几里外的半空,热气球缓缓而来。
热气球下面吊着的木屋,大约有十平方左右,里面聚集了十三个人。
李鸿章也在其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