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女扮男装考科举 > 第86章 第八十六章

第86章 第八十六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接到萧山的死讯, 易青没有功夫悲伤,她甚至没有掉一滴泪。

    接下来的日子,她忙碌得连歇息吃茶的功夫都没有, 在皇上的亲自看着下,忙着参与粮草调度,与各部争执吵架。

    主战派与主和派又跳了出来, 就算快封印, 还是吵个不停,吵得厉害了, 还动起了手,读书人的斯文也不见,朝笏鞋子乱飞。

    原本要进行的新年朝会与庆典,也一切从简, 皇上身子不好, 撑着去祭天与拜祭了祖宗。

    雪连着下了好几天后终于放晴, 宫内的小黄门忙碌个不停洒扫,在廊檐两旁已经堆成了小山。

    太阳高挂天际, 照在人身上却没有半点热意,屋脊上的神兽身上也覆上了一层冰凌, 五官远望过去朦朦胧胧,好似在慈悲地注视着这个人间。

    易青身上裹着厚厚的褥子,直接盘腿坐在地上,身边摆满了各种文书, 她认真垂着头, 将各类军耗粮草分类。

    门帘被掀开,易青似乎闻到了阵阵的幽香,她抬头看去, 怀吉手上抱着一束绿萼梅走进来,躬身道:“皇上吩咐小的也给你送一束来,御花园的不好看,福山后山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开得最好。皇上说野性与雅致都十足,小的一大早就上了山,剪了几只来,今天恰好是新年的第一天,花开迎春,正好沾沾喜气。”

    易青怔怔听着,似乎很久才听明白怀吉的话,她也看不懂梅花的雅与野,动了动身子,全身骨骼都咔嚓响。

    她神色痛楚,好一阵才缓过气,看着外面早已亮起来的天,一开口声音沙哑,问道:“新年过去了?”

    怀吉一愣,将梅花插在条案上的花瓶里,仔细打量着易青,她清瘦的脸上没有半点血色,眼眶都凹了进去。嘴唇也与脸一样白,疲惫至极,偏偏一双大眼睛中仍旧放着光,令她看上去亢奋得不正常。

    这些时日,易青的辛苦怀吉完全看在眼里,皱眉道:“伺候得不好的人,只出声打发了就是,你莫非又熬了整整一晚?”

    他要上前搀扶易青,她摇摇头,说道:“不用,是我让他们不要前来打扰。我现在已经整理好,各种数额,一看就清晰明了,省得朝堂上的人再吵,连过年都不得安生。”

    怀吉伸长脖子只看了一眼,上面密密麻麻的数额看得他眼花,脸色微变,语气中不由得更恭敬了几分,走到门边吩咐了几句,又走了回来去搀扶她。

    “地上总归凉,你先起来。明州府新年早上要吃汤团是吧,等下先吃碗热乎乎的芝麻汤团再说。”

    易青小脸紧皱成一团,抚摸着几乎没有知觉的腿,搭着怀吉的手臂借力后,好不容易才站起身,说道:“劳烦你,哎呀腿真麻了,没你帮忙还真起不来。”

    怀吉扶着易青一瘸一拐走到塌上坐下,温和地道:“小的已经给你阿娘递了消息回去,皇上吩咐了,说再去张家铺子买些黄羊肉送到你家里去。你阿娘也说让你不要担心,她自己也会好好过年,让你也要注意着身子。”

    易青手一下下按着酸麻的腿,笑着道:“多谢,我都忘了过年的事情。”

    怀吉说了声客气,几个小黄门手上捧着帕子热水进来,他指挥着他们小心避开地上的文书,说道:“先洗漱一下,吃完之后再忙。”

    易青累到极点困到极点,半点胃口都没有,接过热帕子擦洗过手脸后,舀起汤团吃了口。

    比起明州府汤团,宫里的甜得太过,汤团馅太油腻,连糯米都不弹牙。

    怀吉觑着她的神色,体贴地道:“膳房的厨子不擅长做南方吃食,等下小的亲自去你家,请你阿娘做一些给你送进来,你想吃你阿娘做的汤团了吧?”

    易青愣了下,抬起头怔怔问道:“萧山的死讯可送了回去?”

    怀吉回想一下,说道:“已经送回了明州府,下雪路上不好走,估计过两天也就送到了。”

    易青垂下眼帘,她忙得都忘记了,萧山在京城的家人都回了明州府。他的灵柩,阵亡将士都几乎没有灵柩,她想了想,不行,萧山要魂归故里,北朔实在是太冷了。

    她闷声不响将碗里的汤团吃得干干净净,漱过口后说道:“我出趟宫,很快就回来。”

    怀吉顿住,说道:“皇上先前也起身了,正等着你过去说话。”

    易青说道:“劳烦大伴跟皇上回一声,说我要去趟崔枢密使府上,我要拜托他想法把萧山灵柩送回明州府。”

    怀吉眼中闪过一丝可惜,帮着她穿上披风,和蔼地道:“小的去给你备软轿马车,皇上也不会怪罪你的。”

    易青谢过他,坐上软轿来到宫门外,上了马车之后,直接驶向了崔枢密使府。

    门房见到没有标记的马车,张望了一阵,见到一个裹着厚厚皮裘披风,几乎看不清头脸的人从马车上下来,上前见礼,疑惑地道:“请问郎君尊姓大名,前来找谁?”

    易青颔首道:“我叫易青,想来寻崔枢密使说几句话。”

    门房暗自吃惊,管家早就一遍遍跟他们强调过,偌大的京城里,不管再不起眼的上门,都一定要恭恭敬敬,得罪不得。但是一定也要问清楚,相府不是谁人都可以进去。

    万万没想到的是,前面瘦弱得风都能吹倒的人,居然是大名鼎鼎的易明州,就是崔枢密使在,也得敞开大门相迎。

    他深深施礼,忙道:“易给事中请随小的进来,枢密使在家,小的这就差人去递消息。”

    易青跟着门房走进去,他急忙抓住同值的人说了几句,那人撒腿往院内跑去。

    不大一会,崔枢密使就大步走了出来,远远就笑道:“真是难得,我听了还以为听错了呢,居然真是你。”

    易青上前见礼,说道:“没有递帖子就贸然前来,今天又是元旦,幸好崔枢密使在家,不然下官还会扑个空。”

    崔枢密使也还了礼,让着她一同往屋里走,侧头看着她问道:“你刚从宫里出来吧?”

    易青点头说是,“实在是有点忙,只能抽着这个空闲,其实也不是空闲,皇上还在等着下官,还望枢密使见谅。”

    崔枢密使领着她进了书房,小厮上了茶,他挥手斥退伺候的人,神情顿时严肃起来,说道:“你这么急着出宫,可是边关那边又有变?”

    太子做了随军参谋之后,在文家旧将的带领下,与夷族大汗的主力打了一场,各有损伤,不再是一溃千里的形势。现在的情形是各自据守阵地,互相僵持着。

    易青摇摇头,起身福身深深施礼,说道:“以前从礼部去随军的萧山,是下官在明州书院的同年,每天一起结伴去书院上学,自小交好。这次他也阵亡在了边关,下官有个不情之请,想请崔枢密使帮个忙,让边关的杨将军将萧山的遗体收敛好,灵柩送回明州府安葬。”

    杨将军是这次领兵名义上的主帅,崔枢密使是他的上峰,吩咐下去他肯定会全力去做好。

    不过崔枢密使呆住,没想到易青匆匆出宫,不顾礼数上门,竟然是为了此事。

    他想起当年幼时交好的玩伴,随着官职一步步升高,那些玩伴都已经停留在了过去,交往交好的早已是另外一批人。

    他心中颇不是滋味,说道:“若是他们已经下葬就麻烦了,不过我尽力吧。这么点小事,哪还用得着你亲自来一趟,差人来递个话就够了。”

    易青再次施礼道谢,说道:“这件事很重要,下官一定要亲自来。”

    崔枢密使眼神复杂,看着易青一会,问道:“易青,皇上会主战还是主和?”

    易青摇摇头,说道:“下官不知。”

    崔枢密使不放弃,紧跟着问道:“那你呢?”

    易青沉吟片刻后,缓缓站起身,说道:“国土山河当寸步不让。下官还要去见皇上,就不多留了,以后得空,再上门来寻崔枢密使吃酒。”

    崔枢密使望着她,也没再说话,起身将她送出书房,走了没几步,易青又回头说道:“那么多将士,不该白白牺牲了。以前打仗耗费巨大,现在可以省一半,我仔细算过了。当然人命除外,不能用银子来衡量,全部掌握在领军的将领手中,不过这次大仗,伤亡少了近三分之一,是个好开端。”

    崔枢密使眼中闪过了然的神情,他笑了起来,说道:“是,说不定胜利的消息,马上就能送到京城。”

    易青没有这么乐观,关键是朝堂上那些人,还在互相骂穷兵赎武,窃国贼,皇上的心思也深沉得令她摸不清楚,

    她只笑笑不说话,转身走出去,上了马车回宫。

    街头巷尾,因着边关的战事,过年的气氛少了许多。天气寒冷,街头巷尾铺子虽然开着,却没有多少行人,只有车马偶尔驶过。

    易青一直怔怔看着窗外,以前每次进宫当差的时候,她都习惯性在马车上闭目养神。回想最近朝堂上发生的事情,以及今天要做完的差使,怎么与皇上禀报应对,前后过一遍有无错误遗漏之处。

    她几乎没有看过马车外的风景,今天一看,竟然如此陌生,陌生得几近荒凉。进了宫之后,经过礼部的值房,因着过年,那里冷冷清清,也很难想象出当年萧山在这里办差的情形。

    她看了几眼,便收回了视线。逝者已矣,她能做的也只有这些,日子在继续,她要努力忘记,然后马不停歇向前。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