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网游小说 > 我被女友gank了 > 第216章 上山夺笋,祭拜英灵

第216章 上山夺笋,祭拜英灵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回到家后,姜瑜曦气呼呼地往床上一躺。

    边豫南坐在旁边,看了看手机,刚好后台又给他推送了一篇新闻。

    “诶,慢慢,过来看,看这里。”

    “怎么了?”

    “喏,新闻。”边豫南指了指屏幕,“某网文作者竟将防盗章内容替换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后的原因令人暖心,竟是为了净化盗版读者的心灵。”

    “这个作者做得太对了!”姜瑜曦露出了非常敬佩的表情。

    ……【防盗章内容过一会儿会替换为正文,好兄弟们不用担心,过半个小时再看,刷新一下就好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价值要求,互为条件、相互融合,共同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价值观,是实现社会层面和公民个人层面价值追求的根本保障。只有国家富强起来了,才能为社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才能为广大公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提供力量支撑;只有建设好社会主义的高度民主,才有可能为社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提供根本政治条件,保障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权利;只有建设好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才具有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我们每个人生活得才更有尊严、更加体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才会真正成为每一个公民的自觉行动;只有建设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会有安定团结有序的社会生活,才能为实现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创造有利环境,才能使每一个人在安居乐业基础上实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追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价值观的实现,依赖于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的价值追求。它需要以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追求为支撑,需要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为依托。国家梦、民族梦只有同社会、个人的价值追求紧密结合起来,与每个人的理想奋斗有机融合起来,梦想才有生命,梦想才有根基;同样,只有我们每个人都把自己的人生理想与价值追求,融入为实现社会进步和国家繁荣昌盛而不懈奋斗的滔滔洪流,才会实现自己的个人理想和人生价值。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这里看似只提到国家、个人,意义上却包含了由大而小、从整体到个体的许多方面,我们认为,对于修身做人而言,中国传统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具有历久弥新的价值。

    早在尧帝时期,中国就有了“克明俊德”的说法。在崇文重礼的西周,更形成了深厚的重德传统,《逸周书》中有“五德”“九德”等概念,《尚书》中也说到了“九德”。

    与杨文公以“八德”为涵养良知良能的方式相近,人们都视“八德”为治国平天下的“教化之道”“修身之要”。明代大儒王阳明的《训蒙大意示教读》也强调“教以人伦”的重要性,希望“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

    我们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些是国家和社会层面的,有些则属于公民道德层面的。可以说,国家和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观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体现,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对中国人民的承诺、对人类未来前途命运的把握、对历史发展方向的定位;而公民道德层面的价值观则是人民群众生活的伦理规范,是用来调节人们之间和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二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又有着性质和功能上的区别。前者是国家制度的意识形态,而后者则是人民的行为规范。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必须分清社会制度价值观和人民生活价值观。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价值观的变迁是以社会发展的阶段和生产方式的变化为基础的。反过来,价值观也对社会发展有引领作用。如在美国,建国初期就提出了民主、自由和天赋人权的价值观,但是,谁都知道,当时的美国不仅还存在着蓄奴制,黑人是作为奴隶贩卖到北美的,而且妇女也没有投票权。但是,谁占据了价值观的话语权或价值体系的制高点,就能够获得评价是非曲直的权力。西方一直靠这种权力去进行殖民、控制、干预,甚至赤裸裸的军事侵略。

    我们要获得国际话语权,就必须致力于占领价值体系的制高点。这就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着眼于人类历史发展的前进方向,必须反映社会主义制度先进性。我们的价值观是基于中国道路和中国实践,因而必定具有中国特色和形态。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实践遵循着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轨迹,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因此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必定具有普遍的世界历史意义。笔者认为,公正是社会主义制度最核心的价值追求,民主即人民当家做主是反映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价值观,和谐是最具民族特色且又超越人权概念的具有普遍世界意义的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凝聚力,是指核心价值观在满足人民大众道德诉求过程中,所产生的吸引聚合力。其重要体现之一是形成道德意识和道德责任。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凝聚力强弱,一定能够通过大众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责任表现出来。重要体现之二是形成道德建设的正能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因此它对大众形成的凝聚力,一定是和社会主义本质对道德建设的要求相一致的,凝聚力越强,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越大。重要体现之三是道德建设的内生动力。核心价值观形成大众凝聚力的价值和意义,是能够转化为大众的道德建设自觉和道德建设动力。而这正是我们当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动力。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凝聚力,关键是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认知度。要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凝聚力,首先要增强大众的认知和知晓程度。这里包含两层内容:一是大众认知和知晓核心价值观的广泛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中国人民都要遵从的价值观,因此只有少数人知道不行,要使各行各业的大众都认知和知晓,进行大众化宣传,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众的影响能够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二是大众认知和知晓核心价值观的深刻性。核心价值观虽然只有24个字,但内容十分丰富和深刻。要让大众充分理解和把握并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情。要让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容大众化,必须努力做好通俗化和群众化。通俗化就是要让大众听得懂,记得住。要像同志给青年学生讲青年树立核心价值观十分重要那样形象、生动、易记,他说,“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这样通俗化的讲解核心价值观非常重要,每一个人都会记得牢。群众化就是要面对工人讲工人语言,面对农民讲农民语言,面对士兵讲军人语言等等,实践证明,用不同群众的语言,比较能够沟通,容易产生共识。这样就能做到每个人都能感知它、领悟它。

    二要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认同度。核心价值观的大众认同度,是人民群众个体和群体对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和意义认识相同或一致的程度。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凝聚力强弱的重要标志。从社会凝聚力的角度说,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认同度,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与历史传承的相关性。即与国家历史传承的正相关度越高,往往认同度越高。我国历史上的许多优秀道德理念和传统,早已得到中国人民的高度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在反映中国特色的基础上,既吸收了中国优秀传统道德精华,又借鉴了西方的道德文化。我们的宣传工作者应该把核心价值观中所传承的中国优秀传统道德充分展示出来,以增强大众的认同度。二是与时代特点的相关性。即反映时代特点越充分,往往大众认同度越高。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充分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的创新成果,充分体现了时代的特色。我们的宣传工作者要把这些时代特色展示出来,增强大众特别是新生代的认同。三是与大众需要的相关性。越是反映大众需要的理论,大众的认同度越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因其反映并满足了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得到中国人民的高度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根据当代人民群众道德建设的需求提炼出来的,它来自人民,一切为了人民。把核心价值观所体现的人民性充分展示出来,必将极大提高大众的认同度。以上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统一体,它们之间相互支持,缺一不可,割裂开来必然削弱和影响大众的认同程度。

    三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大众的精神追求。这是道德建设的最高境界,也是增强大众凝聚力的必然要求。国家倡导的核心价值观成为大众的精神追求,这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是必然的。因为国家倡导的核心价值观只有成为大众的精神追求,才能形成凝聚力,才能成为社会和谐、国家发展的永恒精神力量。但是,这是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首先要进行长期的学习与修养,在自我升华中实现核心价值观的逐步内化。每一个大众个体,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要在认知、认同的基础上,在自我提高的过程中,通过学习与修养,实现道德水平的升华,这样才能进入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境界。其次要逐步形成道德社会的氛围,使个体在道德实践、道德文化、道德环境的熏陶中,实现核心价值观的内化。国家践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之德;社会践行自由、平等、公正、法制之德;公民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之德,久而久之,必将德入民心。最后要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国家信仰中,实现核心价值观的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信仰,才能把核心价值观自觉转化为精神追求。

    四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为大众的自觉行动。这是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最终目的,也是增强大众凝聚力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从社会凝聚力的角度分析,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为大众的自觉行动,关键是实现三个转变:一是让崇德、尚德成为社会风气,在这样的大环境中,践行核心价值观逐步实现由从众到自觉的转变。从众是跟着学,跟着做;自觉是主动学,我要做。我们提倡自觉行动,重在后者。二是在全社会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道德氛围中,逐步实现由偶然行为到习惯自然的转变。践行核心价值观偶然做到一两次不难,难的是成习惯、成自然,只有这样的自觉行动,才能形成社会良好风气。三是在一些地方缺乏德治的社会风气中,率先形成道德意识和道德责任,践行核心价值观逐步实现由随波逐流到从我做起转变。践行核心价值观需要责任担当者引领,但更重要的是人人从我做起,只有从我做起的自觉行动,才能建成道德社会。以上这三个转变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为大众自觉行动的三个层次,也是三层境界。其中最难的是第三个转变。我们的各级党政干部,广大共产党员、各个行业的先锋模范,是第三个转变的主力军。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