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机会来了
滨江日报社。
苏儒林正在办公室,奋笔疾书。
自从上次在滨江日报上转载了,川省药材公司转制那篇报道,并且还写了编者按。
最近社长在大会小会上,把苏儒林树立起正面典型,说这才是作为媒体人的使命与担当。
作为舆论的喉舌,必须要不断挖掘新的素材,为改革开放加火添柴。
同时也要敢于做舆论的急先锋。
同时号召滨江日报全体,学习苏儒林这种攻难克坚,敢为人先的精神。
然后又教给苏儒林一个新的任务,那就是针对滨江这座省会城市,如何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发挥带头引领的积极作用。
同时给下边的地级市,树立垂范作用。
在改革开放中,如何开好这个头。
苏儒林对社长安排的任务,自然要全力以赴的完成。
只是内心对社长前后态度的巨大变化,确实感觉有点迷。
在转发川省那份改革创新报道以后,社长当时看到苏儒林的编者按,当时脸色就不太好。
尽管在报社里,社长是当之无愧的一把手,不过总编作为二号人物,就连社长也要让三分。
尤其苏儒林本身才华横溢,在滨江市乃至省内外,声名远播。
在滨江日报社威望甚高。
所以涉及到所有新闻稿件,总编最终审核后就可以直接发表。
社长也是后来才看到那份报道的。
后来社长也单独找过苏儒林交流过,说苏儒林还年轻,前途无量。
做事情一定要稳扎稳打,不要太过于激进。
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还是亦步亦趋的跟随国内省内的大环境。
千万不要标新立异。
否则容易枪打出头鸟。
苏儒林当然知道社长所指,不过却也不以为然。
在其位谋其政。
自己作为滨江日报的总编,看到别的省市改革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而滨江却是一潭死水。
他有责任和义务把这潭死水激活。
结果两人的谈话,最终不欢而散。
不过时隔几日,社长的态度却发生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单独来到苏儒林办公室,让他针对改革开放的思路,让他拿出更有建设性的意见出来。
还让他解放思想,放开手脚。
千万不要有任何的包袱。
苏儒林尽管感觉有些不解,不过听社长说这是上边领导点名要看的。
苏儒林自然非常重视。
况且关于改革开放的话题,恰恰也是他一直想要做,而没有开展的。
于是就开始奋笔疾书。
不过从昨天到今天,尽管是几易其稿。
不过感觉写出来的东西,还是缺乏事实依据,相对还是过于空泛。
这让平时,自视甚高的苏儒林,相当的郁闷。
毕竟那些沿海地区,开放火热程度,自己并没有亲眼所见。
就算是有些长三角地区的内陆省份,自己也没有去实地调研过。
头脑里素材空空,就算是妙笔又如何能够生花呢?
对于平时异常严谨的苏儒林而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这些道听途说,要是写到新闻稿件里,如果经不起推敲,岂不是贻笑大方。
自己丢人事小,不过要是误导了领导和民众的思维,那岂不就成了胡言乱语的罪人。
就在苏儒林撕碎第五稿以后,看到堆满烟头的烟灰缸,再次点起一支烟。
无奈的吐出个大大烟圈以后,苏儒林眼前突然在氤氲里,浮现了一个人的面孔。
我怎么把他给忘了呢。
苏儒林马上拿起来,办公桌上的电话,随手就拨了出去……
董铁山家。
在吃晚饭的时候,董家骏看到老爸的心情极好,老妈也是难得的没有和老爸拌嘴。
不由地心里纳闷。
在董家骏记事时起,爸妈之间的战争就从来也没有停止过。
当然只局限在唇枪舌战。
董铁山尽管性如烈火,可是从来也没有打过老婆。
更多的还是大嗓门威慑而已。
有时候刚抬起手来,在面对王淑芳怒目而视中,结果还是轻轻的落下。
不过他也知道爸妈的性格,就算有啥事老爸不说,老妈也会说的。
于是干脆就默不作声的吃饭。
时不时笑嘻嘻的和夏雅对视一眼,夫妻之间心意相通,夏雅当然也感觉到了气氛的微妙变化。
不过聪明如夏雅。
当然不会去多嘴多舌。
“砰。”
随着董铁山美美的喝了口酒,然后把酒杯趸在饭桌上,终于开口了。
“你说这人也真特么怪了,还是钱能通神呢?”
董家骏看到老爸,主动说起这个话题,当然要赶紧配合呀。
于是也放下碗筷,笑呵呵的看向老爸道:“爸,咋滴了,遇到啥事了?说出来和我们分享分享呗?”
董铁山看到终于引起儿子注意力,顿时就来了精神。
整理下思路,不过想想还是没说。
“算了,也没啥大不了的,把这个机会给你妈吧?老婆子,你和儿子和儿媳妇说说吧……”
董铁山突然想到,自己不管怎么说也是一家之主啊,必须还是要端着架子。
干脆就把机会让给王淑芳了。
“家里就这几口人,你看看你那嘚瑟样,有啥装滴呀?你不说那我可就说了………”
王淑芳看到老伴虎老不倒架,还想把在孩子面前装威严呢。
也就毫不客气的当仁不让了。
原来董铁山和王淑芳,去给那些村民送红参款的时候,村民简直欣喜若狂。
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这还没到一个月呢,现在红参款就给送过来了。
并且还是董铁山夫妻一起来的。
这可是天大的面子呀。
这些村民纷纷说,只要通知一声,干脆他们就直接去董铁山家来取算了。
怎么还好意思麻烦夫妻俩,亲自把红参款给送过来呢?
然后嘴里就开始道歉,说前段期间有点被那些谣言给搞糊涂了。
有时候说了些不该说的话,向董铁山夫妻道歉。
这就是野猪峪的村民。
尽管民风彪悍,不过却异常的淳朴。
有啥话也不藏着掖着。
这也是他们的可爱之处。
董铁山夫妻看到这些村民,态度诚恳诚恳,自然也就不再计较了。
心里这口气,也就彻底顺溜了。
至于打收条的事。
还不待王淑芳开口,那些村民收到钱以后,就开始主动的找纸笔。
不过王淑芳之前,夏雅就就已经帮婆婆准备好了小本子。
于是就在小本子上打收条,按照夏雅要求的规范格式,签字摁手印一样都不少。
不过让董铁山夫妻更为高兴的事情,还在后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