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一十九稳如狗
李林甫却没告诉他儿子李岫心里话,他知晓天宝九年写“八苦赋”武俭,已经死了。
他看到的武俭,更像是年轻时候的他,懂城府,知进退,行厚黑,稳如狗,武俭太像他了。
一样都是道士入仕,一样都历经过边唐之乱,一样愤世嫉俗,一样的赍恨佞臣墨吏。
可惜,他太好色,可后悔么?
李林甫扪心自问,他还是不会后悔,哪怕是在他年少十七的时候,他也不会后悔。
他一步一步的往上爬,以皇室之身修道,他一道观的小道士,站到了大唐的第一首相的位子,没什么好后悔的。
李林甫回到丹青楼,环瞰活了半辈子的平康坊,倚楼远眺,看着平康坊的花街柳巷,看着蜂腰肥臀的胡女,看看豆蔻华年的青倌儿,看着酥胸半掩的半老徐娘,看着皎皎洁妇娇吟初啭,看着红粉青蛾不少生面孔。
李林甫大叹一声道:“玄宗有四万宫女,而我李林甫有八万名妓,活的不算冤枉了。”
他看的久了,腰杆一酸,仰天一笑:“男儿终有不硬时,一叹少年不惜力。”
李林甫转过身去,提着一根紫杆细长的狼毫小笔,寥寥写下一横字,“臣年迈,上奏辞官。”
他又喊来长子李岫,长呼道:“待我死后,你要记得,将长安所有的东西,能卖则卖,带不走的就扔了。最好是去江南的鱼米之乡,远离长安与洛阳,这样的兵家之地,不可再回长安。”
李岫颔首,不敢忤逆他这位大唐权臣,却瞥了一眼平康坊,心中已拿定了主意。
窗外,林下漏月光,疏影如残雪!
翌日,李林甫奏辞官的奏疏,递到唐玄宗的面前时,唐玄宗良久不语,念及他开元初年到如今的天宝十一年,已有二十四位宰相,可最得他心者,无非也就是姚崇、萧嵩、李林甫,还有半个张九龄和半个杨国忠。
二十四相之中,也就是李林甫才堪大用,虽生性奸猾,可也最会揣摩他的心思。
大唐的封疆大吏提及他李十郎,无不敬畏,玄宗在心底,着实是舍不得李林甫,更舍不得的是李林甫震慑大唐百臣的威势。
就以安禄山来说,玄宗心里亦是清楚,安禄山怕的不是他唐玄宗,怕的是他李林甫。
盛世大唐,有他这一位叔父的功劳,若按李家的辈分,李隆基须得叫李林甫一声叔父,倒是一定的。
李林甫辞相的事,他没喊来杨国忠,也没喊来牛仙客,而是面见了韦见素。
他知晓韦见素的心性,他是一个不以清流或浊流为居的臣子,既不溜须圣上,也不迎合上臣,他是一个信奉中庸之道的文人,彻头彻尾的文肱之臣。
韦见素看着李林甫的辞官的上奏,看着唐玄宗就一句话“可准”。
“韦上卿想让李相辞官归乡,可是因为他老了,才愿让他归乡颐养天年。”唐玄宗一问。
就见韦见素耷拉着半个眼皮说道:“不,他就是年纪如壮年,他也可辞官归乡。”
“为何。”
“按大唐律,六典礼法,官有一甲者,可授公卿,加以朝禄,解官归田。”
唐玄宗被韦见素怼的哑口无言,可新唐六典,就是玄宗亲自监督完成的,韦见素说的律条,可谓一字不差。
“你下去吧。”唐玄宗一挥手,闭目假寐。
唐玄宗看着李林甫辞官的奏疏,小叹一声,想着此事,还是拿到朝会上,百官来论。
大朝会上,唐玄宗坐在龙椅之上,将李林甫的奏疏,念了一遍,看着文武百官淡声道:“诸位爱卿,可愿李卿辞官归乡。”
李林甫举着玉笏,提着嗓门道:“陛下,臣已年迈,今年已有七十之寿,愿陛下念在老臣为大唐社稷,鞠躬尽瘁的份上,允老臣告老还乡,颐养天年。”
听着李林甫辞官的言语,唐玄宗看着文武百官无一人应声,朝堂之上,平静的如一片死湖。
唐玄宗怎会看不出,李林甫辞官之事,他怕是最后一个知晓的,而李林甫早就与朝堂百官,商议过了。
“臣,附议。”杨国忠执玉笏,淡声道:“李相为大唐社稷,鞠躬尽瘁三十年,也该告老还乡,颐享天年了。望陛下降恩,准李相告老还乡,以示皇恩浩荡。”
杨国忠言语刚落,就听文武百官,跪拜一地,附和道:“望陛下降恩,准李相告老还乡。”
唐玄宗看着李林甫面色正襟不言,又看了一看跪拜在地的文武百官,唐玄宗稍作权衡,说道:“朕允你辞官,可辞官不可离京。”
李林甫听着唐玄宗所言,跪拜道:“臣,谢陛下隆恩。”
唐玄宗一叹颔首,就听李林甫淡声道:“陛下,臣辞官为民,却不敢不思大唐社稷,臣想举荐一位大臣,为内阁大学士,辅佐圣君。”
“哪位大臣啊。”唐玄宗一呼。
他心想李林甫举荐的内阁大学士,无非就是老臣,也就没多想,就听李林甫说道:“臣举荐威德侯武俭,为内阁大学士兼翰林大夫。”
唐玄宗一听,愣了一下,这李林甫是吃错药了么,当年武俭写“八苦赋”骂你,骂的轻了。
再者说,内阁选臣,都是论资排辈的,论资历或论职务,内阁中的哪一个不是从“科员”苦苦熬上来的,武俭能服众么?
就在唐玄宗在思虑时,又见杨国忠跪拜道:“陛下,臣附议。”
附议?
唐玄宗气的一笑,看着杨国忠说道:“你来说说,武俭有何资历,能入内阁。”
杨国忠早已备好了说辞,扬首道:“陛下,武俭心性敦厚,又有边功,可证武大人心怀武略。又兵不血刃平判神都洛阳,可证武大人的文韬之才。”
“威德侯文武兼备,实乃我大唐的肱骨之臣,虽年纪尚轻,却行事稳重,不失为内阁肱臣。”
杨国忠将这段话,背了三个时辰,总算是一字不差的说完,一瞥唐玄宗的神色。
“臣等附议,愿举荐威德侯,拜入内阁,以辅圣主。”
百官又是一呼,唐玄宗看了一眼太极殿上的群臣,唯独没看到武俭,问道:“威德侯怎没来上朝。”
吏部侍郎杨陵回道:“禀陛下,威德侯告假五日,说是要行大婚,娶正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