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佛系青年
“自然是算数。”
“好,若是有人拿着一张纸,纸上盖了我的章,你就给他钱,年后我们再清账。”
王岳不明所以,可还是点头称是,说着一定照办。
“他就是武俭。”
王岳身后传来一道声音,那人着泛白的儒衫儿,身形儒雅,眸泛禅觉,浑身透着一副无欲无求的气质。
他就是大唐第一佛系青年——王维。
王岳看着自家最是有名的诗人,一屁股坐在木椅上,点头称是,继续捉笔写着文案。
“兄长看好武俭。”
王维淡声问着,看着王岳头也不抬,提着毛笔一字一句的写着,就听王岳说道:“不是看好,而是不得不看好。”
王岳将那一卷文章一毕,低着头仔仔细细的看了三遍,俨然无一丝纰漏,这才站直身子,看着王维说道:“现在的朝政,已经不是姚相在的时候了。”
“敢露出一丝纰漏,那杨国忠就能将我从户部侍郎的位子上,拉下马来。”
“如今,不管是三省六部还是九寺五监,十之有七都是他的人。怕是南衙十六卫和北衙十军,怕是也有他的亲信,我现在是如履薄冰也是战战兢兢。”
“哦,对了,今日你来,是有要紧的事吧。”
王岳说着,腰背贴着木椅,仰着脑袋问道,继而吃了一口茶,又用指尖蘸着茶水,擦了一下眼角。
“我想给兄长,借些钱财,在长安城外,设个粥棚,以渡饥民。”
王维言罢,看着本家兄长,脑袋看天,瞪着圆眼,使劲儿眨巴了几下眼睛,又端起了茶碗,淡声道:“喝茶,喝茶,这可是钱塘的茶,可是难得的好茶。”
王维一看他的样子,就心知他不愿借,便起身告辞,转身而去。
“六郎···这长安的饥民,你救不过来,你要是没钱吃饭,就来我的府上。”
待王维出了府邸,王岳在身后喊着,又提着刚才写完的文案,看了几遍。
“大哥,我们与六郎都是本家兄弟,就是给他一些钱,也比给了武俭好些。”
王炽林看不出王岳的心思,淡声说着,又提着茶壶,给他沏了半杯。
“六郎是菩萨心肠,这是不假。可我王家,早在长安城外设了粥棚,何必再多一处舍粥的地方。”
“难不成,我王岳的王家,不是太原的王氏,只有王维的的王家,才是太原的王氏”。
王炽林听着王岳的言语,噤声不语,也知晓这王维虽是太原王家的光宗耀祖的名人,他的名声也盖住了王岳这位家主的名头。
“我将武俭,拉上咱们这艘船,已经是开头弓了,就没有回头箭。”
“如今的武俭,虽是长安的守门卒,也被罢官罢爵。就是长安的末流小吏,他也比不上。”
“可你得看的长远,他是无官无爵,可他有的,整个长安的人,没几个人有。”
“他的边功,谁也抹杀不了,更何况,他还是第一个违抗圣旨,还活下来了的人。”
“不容小觑····不容小觑。”
“你看看这一次啊,保下他命的人,都是何人。”
“除了寿王,还有杨李两人,更不用谈郭令公,这还是明面上的。”
王炽林听着王岳的言语,眸中泛着精光,心里暗道,这当官的是比经商的看的长远,淡声问道:“难不成,还要其他的人。”
“那是自然···我们要的就是武俭背后的人。其实,武俭背后最大的靠山,不是别人,就是我大唐的皇帝陛下唐玄宗。”
“他若是想让武俭死,即使再多的人,也保不下他。”
“你猜,那万千的长安百姓,跪拜为武俭乞命,这是谁的手笔。”
早已看透幕后的王岳,早就将这件事,看的十分透彻,心底也是明白的很。
“你去备钱,武俭要多少,就给他多少。哪怕是卖了这一座府邸,也给他筹。”
“好。”
······
武俭出了王岳的府邸,直接翘班,就回了家,提着毛笔,就在白纸上写写画画。
而从长安外,舍粥回来的幼白与典弈,还有那余下的几人,说说笑笑的入了府内。
“你是不知,我看到谭赏萼的脸,差点没笑死。”
即是,平时性子温和的姬小宛,也是一副愤懑神情,似是颇为解气,淡声道:“这就是活该,苍天饶过谁。”
武俭看他们说的起劲儿,这才知晓,幼白带着她们几人,去城外舍粥,遇上了那十几个从府中,偷跑的人。
当时,怕受到武俭抗旨后的牵连,也就偷跑出了长安。
可如今,灾民四起,这十几个弱女子,又能往哪儿去。无奈之下,只能重回长安,遇上舍粥的几人,这才让几人笑出了声。
这一会儿,幼白看到武俭所勾勒的字跟画,蹙着细眉,掩嘴笑道:“这是什么东西。”
武俭一看,说道:“土豆。”
这几人,哪会知晓土豆,白幼白又看向另外一幅画,也是看着一乐,说道:“这又是什么。”
武俭探着脑袋,说道:“红薯。”
这一下,可引来众人而看,就是见多识广的孔雀,也没见过这些东西。
“就这东西,能值十万贯钱。”
武俭也不多言,问道:“你们可识得,大食人或是鞑靼人,只要是外族之人,都请到府中。”
“这倒是简单,西市多有外族和外域之人,我这就请来。”
典弈言罢,出了府外,就朝着西市而去,那一众外族之人,一听武俭所请,也是颇为热络。
毕竟,武俭可是长安的名人了!
武俭看着十几个外族之人,淡声道:“只需诸位,用各自的文字,抄誉一遍,就行了。”
待那外族之人,抄誉完毕,武俭奉上酬金,看着桌上的告示,说道:“将这告示,一一抄誉在绢布上,挂在长安的十三门上,不可摘下。”
典弈听着武俭所言,将那绢布写下的告示,一一挂上,又一一打点好守门的士卒。
而武俭这一举措,又传到了唐玄宗的耳朵里。
“广而告之,以纳万国之粮种,他可真有圣才。”
杨国忠听着唐玄宗的褒奖,低首道:“陛下贤明,天降圣才,辅佐吾皇,乃大唐之幸。”
他言罢,唐玄宗却看不见他提溜儿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