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传胪大典
许宸明已经明白了整件事的缘由,决定处置了刘之行。
“母亲,你回去歇息吧,不必在这个东西上浪费口舌,跟它置气,我来处理它。”
李听雪看了许宸明一眼,点了点头,又瞪了地上的正方体一眼,就离开了。
“鸦隐,有没有什么法子,或者毒药,可以让他饱受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的折磨?”
许宸明看着地上的刘之行,她之前说要把见血封喉的毒药十倍百倍的给下毒之人灌下去,但是现在想想,不能让他死的太容易了。
她还记得那天她赶到茶水房,鸦隐倒在地上痛苦不已,然后又晕倒在她怀里的场景。
大夫说要不是鸦隐及时封住了大穴,他可能早就没命了。
鸦隐对她的好她都知道,在她心里鸦隐不单单是一个护卫,她不能容忍有人伤害她在意的人。
鸦隐稍加思索,“有的,少爷,有一种毒药,名叫断魂。
毒蔓延至全身各处,发作时会感觉五脏六腑好像被人用力攥紧撕扯搅动,全身的骨头好像一寸寸碎掉,身上的肉好像被无数根竹签扎个不停。
使不上力气,他想自尽都死不了,折磨上整整十天才会死去。”
守在门口把刘之行带来的几名黑衣人听到此处微不可察的颤抖了一下,好像亲身体会过断魂的厉害之处一样。
听上去感觉太残忍了,但是许宸明觉得刘之行值得。
他求爱不成,就想杀了人家的儿子报复人家,还连累了根本不相干的鸦隐差点没命。
刚刚刘之行的一番言论让许宸明觉得他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他永远不会改。
“你去拿来,给他灌下去。毒发的时候看着他别叫他晕过去,让他清醒着受罪。”
“放心吧少爷,此毒的厉害之处就是越痛苦越精神,绝不会晕过去。”
鸦隐似笑非笑的欣赏着刘之行的脸上的恐惧,他没告诉许宸明的是,不只是断魂,他还有无数的法子折磨刘之行,他要让刘之行后悔来到这个世上。
许宸明懒得看刘之行的反应,转身离开了,把一切都交给了鸦隐。
顺安二十一年三月十七日晚,邺城。
距离许宸明立志参加科举已经过去三年了,她如今已经过了殿试,明日就是放榜的日子。
李夫人看着礼部送来的进士服发愁,不知道是该喜还是该忧。
喜的是许宸明就要金榜题名,她替许宸明感到高兴,许宸明的努力她都看在眼里,她希望许宸明能得偿所愿。
忧的是以许宸明的身份,在东夏国科举做官,怎么看怎么离谱。
眼下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许宸明做的这一切于她们而言并不是坏事,说不定还会更有利于她们行事。
这三年许宸明并没有恢复记忆,李夫人她们也没有告诉她真实的一切。
就算告诉了许宸明,她也不会相信,或者说就听从她们的安排,和她们一起谋划行事。
她们都很了解许宸明,她要是决定做什么事情,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而且她还很叛逆,越是逼着她做什么她越是反着来,怎么威逼利诱都不行。
她有她自己的主意,不喜欢别人替她做打算。
许宸明失忆的事也告诉了皇帝,皇帝的意思是按许宸明的意愿行事,即使她失忆了,也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她们这些人谁也不能逼迫她。
所以许宸明决定了要去科举考官,也没有人拦她。
该去找祁川问问研制解药的事进展的如何了。三年前祁川去皇宫里为许宸明寻找解药,为太后医治一跃成为太医院众太医之首,深受皇帝信任。
之前刚来到京城后李夫人假借顽疾,仰慕祁川医术已久为理由,将他请来府上问他解药的事,他说已经有眉头了,很快就可以研制出来。
有了解药,让许宸明恢复记忆是重中之重。李夫人在心里盘算着。
许宸明激动地睡不着。
她上辈子参加了大大小小无数场考试,到了东夏国也是县试,乡试,府试,院试,会试都参加过了,每次出成绩都没什么太大的感觉,可这一晚,她彻底失眠了,越想越精神。
也不知道她的试卷会不会受到读卷官的青睐。
人生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明天就是金榜题名的日子,她怎能不激动?
案首,解元,会元,她都当了,五场考试,连着五个第一,要是殿试也能得个第一,来个六元及第就更好了。
三月十八日。
因为殿试不采取淘汰制,所以只要参加了殿试的此时都可以被称为进士了。
卯时,礼部侍郎领着三百二十七名进士穿过千步廊,齐聚承天门。
进士们按照会试的名次依次排列,许宸明是会元,走在其他进士们前面,跟在礼部侍郎后面。
众人待门前值守的御林军例行搜查完毕后,跟着礼部侍郎继续往里走。
直至午门。
在午门前,进士们按照会试名次的单双数分成两队,单数的一队走东侧的左掖门,双数的一队走西侧的右掖门。
这两个掖门只有在殿试以及大朝之时才会开启,每个门洞都有专门的规定,不能走错。
比如午门正中的门洞是皇帝出入专用,殿试结果放出,一甲的三人状元、榜眼、探花出宫时也可以从这个正中的门洞离开。
许宸明看着正中的门洞,突然很想从那里走一次。
在现代的旅游景点,宫门什么的都是随便走,没什么感觉,但是在这庄严的环境气氛烘托下,正中的门洞就显得很不一般,许宸明切身感受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
要是能进一甲就好了,这样我也能走一次正中的门洞。许宸明看着门洞心想。
朝中文武百官,只要没有特殊情况,一律皆得出席这场三年一度的传胪大典。
己时,文武百官全部入宫准备就绪后,在承天门外等候的进士们才开始入宫,而传胪大典的所在地依然是皇极殿。
皇极殿前的广场,文武百官按照文职和武职分两列立于两旁,进士也分为两列站于其后。
所有人站定,礼乐响起,内阁大学士手捧黄榜置于黄榜案上。
等到皇帝到来后,百官和进士们一起行五拜三叩礼,礼毕,官员们进入皇极殿,进士们继续在殿外等候。
在殿内,鸿胪寺官开始宣读制诰:“顺安二十一年三月十八日,策试天下贡士,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许宸明站在广场上,看着眼前的皇极殿,想到自己写的策论,不知道自己会取得什么样的成绩,这一甲二甲三甲决定了做官生涯的起点在哪里。
是京城?是地方?是皇帝近臣?还是地方小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