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隋末之大夏龙雀 > 第一千九百零七章 事情有些不对

第一千九百零七章 事情有些不对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李煜冷森森的看着五人,说道:“要么是历年战争以来,大夏死伤无数,导致人口锐减,要么就是这些人在阻拦朕出兵锡兰和星辰群岛?你们认为,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陛下,阻拦陛下出兵?这是为何?臣认为前者居多,毕竟陛下出兵,开疆扩土,我等能跟随陛下身边,日后也必定能留名史书,何人会拒绝?”范谨忍不住说道。

    李煜只是冷冷一下,岑文本等人也不说话,范谨到底是至诚君子,不知道这里面的问题,但岑文本等人都是官场上的老狐狸,既然有人反对,那就说明,这里面肯定是有问题的,肯定是有利益纠葛的,不然的话,也不会有一些御史反对了。

    “穷兵黩武?那是汉武帝、隋武帝做的事情,在他们的时候,仗每打一次,将士们就死的多一次,钱粮消耗的越来越多,国家就越来越贫穷,可是这种情况在我大夏发生了吗?我们每打一次打仗,钱粮就越来越多,百姓就越来越富有,这怎么叫穷兵黩武呢?”李煜冷笑道。

    “陛下,这几个御史言官好像也没有什么问题,都是经过科举考中的,并非出身世家子弟。”魏徵解释道:“平日里,除掉公事之外,就很少有联系,按照道理,是不会联合在一起的。”

    “但是今日,他们都一起上书了,而且上书的内容都差不多,魏徵,你不感觉,这是一件很诡异的事情吗?表面上没有什么联系,但私下里呢?私下里有没有联系?事情不能看表面,或许在这里面有许多东西我们并不知道。”李煜瞪了对方一眼。

    魏徵还真是天真,有些人私下里联系,岂会放在表面上?看看长孙无忌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和他身边的人联系多吗?

    “陛下,臣回头就让人去查,一定会查出来的。”岑文本深深的叹了口气,他心里面倒是认为这里面并没有什么问题,那些御史言官们更是不会相互勾结起来,甚至认为这几本上书,不过是言官们邀名而导致的。

    言官们不发表点意见,怎么能显示自己的存在呢?这么做,也可以让皇帝记住自己。

    “朕认为这里面肯定是有问题的,哼哼,世上总有人把别人当傻子,却不知道自己实际上就是一个傻子。”李煜冷笑道:“朕从来就不相信,世上有这样巧的事情,就差点指着朕说朕是穷兵黩武,再次兴兵,就会导致天下大乱了。去年征讨漠北时候,怎么没人说了,征讨吐蕃时候,也没有说,现在才开始说了,不是有问题吗?”

    岑文本等人被李煜说的不知道如何反驳,仔细想想,李煜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大夏每年都在打仗,除掉征讨吐蕃死伤惨重之外,其他的战争死伤很少,只是这么多年来,多年征战,倒是死伤不少,可是偏偏在这个时候出现这样的奏章,的确让人怀疑。

    “将这个御史言官籍贯、家庭背景、他们的亲朋好友都给查出来,朕倒要看看,这些家伙是真的关心朝廷,还是另有私心。”李煜双目中迸射出火焰。

    世上哪里有那么多的巧合,若是有一两个人上书此事,李煜还认为是在情理之中,但现在上书的人数太多了,事情就有些不一样了。背后必定有蹊跷。

    “陛下,那大军?”高士廉迟疑道。

    “钱粮、器械都已经准备好了吗?”李煜询问道。

    “陛下一声令下,自然是一切都已经准备好了。”岑文本想也不想就说道。

    “既然如此,就出征吧!这些家伙认为凭借基本奏折,就能阻挡朕的命令,真是笑话,若朕就这么简简单单更改了决心,我大夏也不会有今日,早就被李世民或者其他势力给灭了。真是太小觑朕了。”李煜不在意的将手中的奏折丢在一边。

    岑文本等人见了并没有说话,众人跟在皇帝身边很久了,自然知道皇帝心中所想,只是众人心里面的想法和皇帝的并不一样,只是李煜常年积威之下,无人敢说什么,都认为所谓调查这件事情也只是走个过场而已,御史言官们的身家清白,不会有什么太多的利益纠葛。

    不像大夏刚刚建国的时候,世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甚是连魏徵都受到了关东世家的影响,现在世家的力量衰弱了许多,不敢与皇权相斗,让那些御史言官们说话可能性比较小。

    “诸位认为这件事情的背后有阴谋诡计吗?”众人出了大殿,岑文本忍不住询问道。

    “未必没有,毕竟陛下刚刚下了圣旨,就有人上书反对,而且人数还不少,说的有模有样,若真是劝谏,只会说什么仁政,说什么钱粮不足等等,不会将那些战死的人拿出来说事,我们都知道,打仗虽然死人,但实际上,我大夏兵马并没有死多少将士,而且只要能活下来的人,都得到了不少的钱财。”范谨面色凝重。

    “这件事情谁知道呢?只有查了才清楚,不是吗?”魏徵却不相信自己的手下,背后会玩什么阴谋,只是这件事情是皇帝下的旨意,无人敢反对而已。

    “陛下,就是太敏感了。”魏徵原本是想李煜太霸道了,最后还是改了语句,霸道也好,敏感也好,作为臣子,没有办法改变眼前一切,皇帝既然说要查,那就得起查。哪怕查不出来任何问题,也是要查一遍。

    “范大人,其他的倒是很好说,人口普查这件事情是要准备了,大夏的疆域太大,到底有多少人,我们心中没底,肯定是不行的。还是赶紧安排人去查吧!”岑文本想到了什么,忍不住叮嘱道。

    “人口盘点虽然耗费的时间多一些,但并非不能完成的,但这里面也要有个说法,第一,仅仅是统计中原和草原人口,还是连殖民地都要统计?还有,在殖民地是允许奴隶存在的,这些人是不是也要统计进去,毕竟,在我大夏这些人实际上并不算大夏人口,还有就是藩国,朱雀、四国两国的人口是不是也要算计进去。”范谨苦笑道。

    “既然都是我大夏的领土,自然都是要盘点一番的,无论是朱雀国或者四国都是如此,只要是在我大夏领土上,无论是谁,都是我大夏的子民。”岑文本正容道:“我相信,陛下肯定也是这么想的,陛下在世,难道朱雀国已经分裂出去了?”

    众人听了脸上顿时露出一丝尴尬之色,这些人的背后或多或少的都是有一些支持的皇子,都在为这些皇子们效力,那些封地上的子民,在他们看来,迟早都是大夏之外的,根本不要应该在考核之中。现在经过岑文本这么一说,才知道这件事情还是自己理解错了。

    “诸位,我看不如这样,这军民本册按照两部分来,中原子民多少,那些归顺大夏的子民有多少,左右后都是要得到数字的。这样陛下心里面也是有本账的,诸位认为呢?”凌敬建议道。

    “不错,凌大人所言甚是,等到陛下询问起来,我们也能做到心里有数。”魏徵也赞同道:“这样在统计的过程中,我们还能节省一些时间。”

    “那就这样吧!”岑文本走了两步,忽然说道:“我突然觉得陛下所言甚是,这件事情的背后弄不好真的有人在闹事。只是我不知道其中的原因,诸位可能猜到一些?”

    众人听了脸色不好看了,大家原本认为皇帝这么认为,是因为这个时候突然有人反对天子,所以天子才会潜意识的认为这里面有问题,可是现在经过岑文本这么一提醒,顿时让这些人有了其他的想法,莫非这里面真的有什么异样不成?

    “应该不会吧!朝廷有钱,有粮,每次征兵的时候都有很多人踊跃参军,谁还会反对朝廷征讨土着呢?”魏徵忍不住说道。

    “世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既然你我都没有发现,那就说明,我等肯定有什么地方没有注意到,但陛下肯定是注意到了,他站的高,看的东西和我们不一样。”岑文本摇摇头。

    皇帝超然于外,群臣在斗争的之后,皇帝高高在上,看的很分明,所以看到的东西和臣子们是不一样的,李煜是一个多疑的人,自己刚刚决定出征,就有人反对自己,而且反对敌人还很多,这显然是不正常的,他第一个就怀疑有人在算计自己。

    “哼,立刻让人去查,我倒要看看,这些人到底想干什么。”魏徵干瘦的面容更差了,大家若仅仅只是一颗公心,魏徵绝对不会说什么的,但若是有其他的目的,魏徵就不能接受了。

    众人心中有些不好受,能够操纵御史言官,可不是简单的人,这次能够上书建议天子,下一次看自己不顺眼,是不是也能联手弹劾自己。

    众人一开始还没想那么多,现在岑文本和魏徵这么一说,众人就显得不澹定了。

    官场上自然是有官场上规矩,就算是言官也是如此,大家都是秉公办事,但你若是被人收买了,那事情就不一样了,你今天能弹劾别人,明日也能弹劾自己,这是一件很不好的事情。

    “那就查。但要私下里悄悄去查。”岑文本脸色也不好,他感觉到现在的朝堂已经不是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了,这是一件很不好的事情,所以潜意识的认为皇帝说的话有道理,有人在背后捣乱。只是为了以防万一,岑文本认为悄悄的去查。

    南锣巷,巡城御史蒋赞就是住在这里,不过是一个二进小院,这也附和他的身份,院子并不是他的,而是朝廷统一安排,这是符合他的官位标准。

    深夜之中蒋赞披衣坐了起来,径自来到书房内,看着手中的奏折,脸上露出一丝迟疑来,好半响都没有做出任何动作。

    “夫君,你怎么了?”外面传来一个亲切柔和的声音,接着书房房门一声轻响,一个女子身上披着一件大氅,手上拎着一个灯笼走了进来。

    他见状脸上露出一丝笑容,蒋赞是一个寒门学子,虽然得益于朝廷的政策,让他有几乎读书,但最终让蒋赞获得成功的并不仅仅是朝廷,而是靠的是岳家。他的岳家姓潘。是一个有钱人,不仅仅帮助了自己,让自己能够安心读书,甚是在自己通过县试之后,还将潘氏女嫁给自己,让自己成家立业。

    “岳丈昨天让我写一封奏折,我并没有上奏天子,下午回来的时候,岳丈倒是派人询问了。”蒋赞忽然说道:“若是一般的奏折也就算了,可是这封奏折,我总感觉不对劲。”

    “怎么了?这个奏折莫非有问题?”潘氏女虽然出身商贾家族,但也是受了一些教育,知书达理,听了蒋赞的一番话后,有些好奇。

    “陛下准备征讨南洋土着,岳丈认为,朝廷每年都征战,百姓们早就忍受不了了,大夏百姓死伤无数,对于朝廷来说,这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还说现在外面,不少百姓家或是失去了丈夫、儿子和父亲,家家悬挂着白幡,所以认为出征南洋并非好事。”蒋赞苦笑道。

    “夫君认为事情并非如此?”潘氏顿时明白自己丈夫心中所想。

    “是啊!朝廷虽然每年都在打仗,但与前朝不一样,国力不但没有衰退,反而增加了许多,老百姓也能得到不少好处,若是出征南洋,老百姓或许能得到更多,我可是知道,南洋不少地方都是适合耕种的,陛下一旦迁徙百姓,百姓不但能得到土地,还能得到不少的奴隶,这明明是好事,可是岳丈为何让我上书陛下呢?”蒋赞苦笑道:“不仅仅是我,就是刘兄和吕兄他们都上书了。”

    潘氏听了,想了想,最后低声说道:“既然夫君认为不合适,不如再等等,父亲虽然帮助了我们不少,可是夫君却不能拿自己的前途来开玩笑,而且,父亲只是一个商贾,哪里知道朝中大事的。夫君不必放在心上。”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