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乡村情事 > 第382章第章 交易场地

第382章第章 交易场地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因为南场镇产业项目发展快,经济基础雄厚,且与内蒙接壤。

    县里主要领导找到了赵木生,和木生谈论了一个新的项目。

    “木生啊,咱们县里想办三个物流集散中心,我们已经开会商议过了,在你们南场镇设个点,你这个点,除了物流转运外,还单独设立一个牲畜交易中心。我想听听你的想法呢?”县领导直接说了项目安排。

    作为地方的主官,赵木生明白这个中心的意义,物流带动的是人流,这毫无疑问的。

    因此,赵木生不假思索地说:“谢谢县领导,对我们镇的关照,我保证完成任务。”。

    县领导笑了,然后说:“你赵木生就是精明,一提起项目就行行行,是是是啊!”。

    “领导,这些年,我们镇的发展,全靠各种项目支撑呢,我们不怕项目多,谢谢领导!”木生接着说。

    回到镇里,木生组织领导班子,研究了物流中心和交易中心的选址问题。

    特别是柳镇长,他在南场镇工作大半辈子,他对这里的村情民风十分了解。

    赵木生十分看中他的意见,柳镇长给出的建议是,在南场镇西边,有一片村集体的滩涂地,这个地方不适合庄稼生长。

    可是此地的地势平坦,这些年水利设施建设跟上去了,基本上没有水冲的可能性,这是一个不错的选址地点。

    另外,这个地方不属于基本农田,使用起来方便。

    还远离居民区,不会对周边造成多大的污染,只需进行围挡,建设必要的基础设施即可。

    会议议定后,柳镇长就开始找人进行设计,还做出了详细的图纸,形成了一整套资料。

    最后,呈报给了县领导。

    南场镇的工作效率就是高,这是县领导最喜欢的工作态度。

    县领导审阅了图纸后,还带着有关部门亲自到现场勘察了一次,然后,拍了板。

    项目获得上级审批的消息,传回了镇里,镇里的干部们欢欣鼓舞。

    镇政府成立了项目小组,专门负责物流中心和交易市场的建设。

    镇西几十亩闲置的滩涂地,立刻热闹了起来。

    先是测绘队进场,经过一阵子测量后,划出了分区线。

    整个摊场分为两大部分,左手是物流的仓库和办公管理区,右手是牲畜交易市场部分。

    六月份,正是施工的好季节,镇里组织加速施工。

    用木生书记的话说:“争取在九月初完工,开始试运营。”。

    这个大市场的建设,无疑会带动镇域经济的发展,物流带来的人流,必然要在南场消费。

    现在看,北塘村的温泉宾馆,也顺应了这个大潮流,富裕的采购商会入住宾馆的。

    同样,像王春香的“百姓客栈”,一定会有普通的外地商贩入住。

    千万不能小看王春香这娘们,她在商海混了多年,对于信息的捕捉和理解能力是很强的。

    最近,这娘们开始对赵木生的领导力折服。

    她私底下逢人便说“你看看,人家赵木生,虽然是土生土长的北塘人,可是工作做得好,他是历任书记里面干得最棒的!”。

    甚至,这娘们还凑到镇里,去和赵木生搭话,想请书记吃个便饭,理由是感谢,也想讨教一些问题。

    赵木生没有搭理她,托词说:“您的心意,我领了,可是,我实在太忙了,没有时间啊!”。

    木生早就听妻子慧敏说过“这王春香不是什么好鸟,当年她的孩子就在慧敏的班级里,调皮捣蛋不学习,还不让说,训斥了两次,王春香来学习闹腾了两次。”。

    王春香一看赵木生懒得搭理她,她又心生一计,她干脆去广告部做了一面锦旗。

    她找文化人,给编了两句话“一心一意谋发展,南场人民好书记。”。

    这是一面专门送给赵木生的锦旗,落款是南场镇群众王春香等。

    送锦旗这天,她还请了一个小锣鼓队,叮叮当当地敲着锣鼓点,进了镇政府大院。

    这种情况,赵木生自是热情接待,还与送锦旗的几位村民合影留念。

    当初,被王春香鼓动的人,听说这娘们去镇上送锦旗,背地里一阵子骂。

    “他妈的,这个死娘们,鼓动我们去给工地捣乱,她在背后当甩手掌柜的。现在他居然溜须拍马屁,给镇里送锦旗去了,缺德娘们,有奶便是娘!”。

    不得不说,王春香八面玲珑,很会见风使舵,她也预料到未来,她的生意会很火。

    自然,这面锦旗里面有五分是感谢,还有五分是巴结讨好的成分。

    九月初,南场镇的牲畜交易市场完成建设,开始试运营,这个昔夕日的荒芜滩涂地立马热闹起来。

    整个摊场内,涌来了周围乡镇,甚至有内蒙的外地人。

    他们带着自家牛马驴骡猪羊,还有鸡鸭等,都来到这个交易市场里。

    当然,北塘村的大肉牛,也被村干部安排着,赶到这里八头。

    赵广文领着牛场的员工,把屁股滚圆的肉牛,拴在了柱子上,等待客户上门谈价。

    这些生意人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带着一脸的诡秘,在袖简里,捏码子搞交易。

    谈拢价钱后,交钱,更换缰绳,就算成交,不能反悔。

    下午,赵广文的八头大肉牛,让一个外地客户一次性购买,赵广文把牛赶到场地边的装车点,很快八头牛就上了车。

    广文带着钱和对方给的字据,回村里去交账了,这效率真是太高了。

    这个交易场地里忽然来了这么多人,让镇上的人有些措手不及。

    不过,头脑好使的精明人,早就开始行动了。

    场地外围,到处都是卖各种吃食的人,这些摊贩吆喝声四起,推销着他们的食品。

    场地里的交易户,也乐得这些方便食品经济实惠,能很快填饱肚子。

    这里一下子就热闹了起来,这些天,王春香更是打扮得花枝招展,站在场地外边招揽住客。

    她还去广告部制作了一块广告牌子,扛在她的肩膀上,见到外地生面孔,她就凑上去。

    “大哥,住店不?咱家是镇上的老字号,经济实惠,还干净……。”这娘们真是个买卖油子。

    老话说,锯响就有末,这王春香利用她的巧嘴,第一天就接了不少住客,她的客栈几乎爆满了。

    把这娘们乐坏了,晚上给各个房间又是送水果,又是给打开水,好不殷勤,服务到位。

    王春香知道,这个大市场可了不得,这些新来的商客,今后肯定会经常来。

    她更懂得先入为主的道理,人常言,吃惯嘴跑断腿嘛,如果开始就接待好了,今后就会成为常客。

    八十年代末期,镇上有三家旅店,最后就王春香的“百姓客栈”留存了下来。

    做了这么多年的生意,王春香在客户管理上,确实有她独到的一套。

    用现在时髦的话说,就是她深谙增加客户粘性的道理。

    王春香家的生意好,其他商户的生意也同样有起色,零售业的销售额也在增长。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