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第章 交通问题
镇长刘立志到任后,他的工作是从下村熟悉人,看各村的项目开始的。
他换上一身运动装,脚上穿了一双旅游鞋,戴着一顶草帽子,开车就下村了。
作为发改局的副局长,刘立志一直负责全县的项目工作,在项目工作上,他是有一定经验的。
木生作为镇书记,也特别满意上级给派了个懂项目的搭档。
这样,有刘立志张罗,他就轻松一些,能把主要精力放在谋划全镇的大事上了。
镇里一位副镇长和办公室主任,陪着刘镇长下乡,负责给刘镇长介绍情况,做他的向导。
刘镇长和村干部见面后,简单寒暄后,就把话题转到项目上来。
他的风格与赵木生是截然不同的。
刘镇长理论功底非常深厚,谈起项目来,条条是道,特别是他例举的成功案例,都是本县有影响的重点项目。
真把基层村干部给听傻了,哦,原来咱们县里,有这么多好项目哩。
可是,听过之后,大家都咽过了口水,再细想想,这些好项目,与咱们有啥关系呢?
有个别胆子大的村干部,直接请教,问:“刘镇长,您说说,我们村的项目,应该怎么去推动呢?我们村穷啊,缺乏启动资金!”。
“老李啊,这个你不用担心,过一阵子,我带着你去县里,先找扶贫办,让他们给你们村里拨点钱。”刘镇长拍着胸脯打包票。
刘镇长转了一大圈,走遍了所有的村,他的夸夸其谈,给基层的村干部留下了深刻印象。
有的村干部私底下议论,说:“这位新镇长很有见识,他知道的事可真不少哩。”。
也有的村干部引用一句老话,说:“哨鸟没肉,咱关键看他能带来啥,没准是个光说不练的嘴把式呢!”。
刘镇长到任一个月后,他已经熟悉了情况,各村也都走过一遍。
他也带着个别村干部,到县里有关部门跑了一圈,结果是没跑来一分钱。
这一天,镇书记赵木生组织召开了全镇产业项目推进会。
镇领导班子成员、各村村干部和镇政府全体包村干部参加了大会。
会议由赵木生亲自主持,主要目的就是调度各村项目,加快项目实施进度。
首先,各位包村领导干部汇报了所包村工作进展情况,各村书记简单谈了项目遇到的困难,镇书记赵木生一一做了点评。
刘镇长也给各村的项目提出了建议,同时,谈了他后续落实项目的想法。
本来,刘镇长就是搞项目工作的,因此,他谈起项目来,自是有一套,镇里的干部都觉得学了新东西。
可是,作为在机关工作多年的刘立志,他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如何落地的问题。
更为致命的是,他所有的理论,都只是理论,而且是过度依赖上级,把希望寄托在上级的支持和扶植。
会议室的气氛是热烈的,可是也有细心的同志发现,刘镇长高谈阔论的时候,镇书记赵木生直皱眉。
赵书记似乎对刘镇长这套项目理论,并没有太大的兴趣。
此前,刘镇长也曾经做过功课,打听过“赵书记的工作风格是啥?他的爱好是啥?”。
有了解赵木生的干部,告诉他说:“赵木生草根出身,喜欢看书学习,工作风格就是喜欢抓工作落实。”。
在实际工作中,这位长期在机关工作,有着多年工作经验的刘镇长。
到了基层之后,表现出其基层工作经验不足的弱势,甚至出现了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
确实,有些地方也有这种干部,说起理论夸夸其谈,一套一套的。
可是一动真格,就束手无策,彻底麻爪,不会去抓工作落实。
但是,作为全镇的班长,赵木生没有表现出他的不满意,而是给刘镇长留足了面子。
最后,赵木生对如何推进各村项目工作,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个别困难村,提出了后续资金不足的难题。
赵木生当场说:“资金不足,我个人借给你们,不要利息,白给你们用,这总可以了吧!”。
实际上,这场调度会,就是理论派和实干派的交锋。
会议有效促进了全镇项目工作,坚定了各村村干部的信心。
繁花似锦的夏季,北塘村山上的水果长势喜人。
在村里项目上班的人们,下班后,都会跑到自家的果园里,拾掇果树。
全镇各村横向比较,北塘村的果树修整的比较早,坐果率和水果品质最好。
这次,赵木生推动全镇各村产业项目工作,他始终把第一产业摆在了首位。
他在会上多次讲过“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无论怎么发展,都不能抛开农村的第一产业。如果农村脱离了一产,项目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除了特色种植外,水果产业也是全镇主要项目之一。
为了发展林果业,赵木生把刘万山的姑爷陆永军聘到镇里,成了没有编制的编外干部。
陆永军文化素质比较高,他每天都奔走在各村,指导各村的水果产业发展,不停歇地忙碌着。
刘万山对赵木生十分感激,也曾经多次去木生家里,找木生拉谈。
他的目的就是“能不能把我姑爷陆永军给转了正,让他成为你们镇政府的正式干部?”。
木生只是笑着说:“刘叔,这个我说了不算,他现在属于合同工人,镇政府自收自支工作人员,虽然不算正式的,可还是有一定保障的。”。
刘万山也不太懂,就说:“反正,你是镇里最大的官了,你说了就算,快求你了,把永军转正吧?”。
“刘叔,这得看机会,您回去告诉永军,好好干工作吧!”木生再次嘱咐刘万山。
作为地方主官,赵木生考虑的还是民生大事。
最近,他一直在思考一个新问题。
南场镇距离县城三十五公里,这几年,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善。
去年,通向县城的公路已经被拓宽,几处大转弯的地方,也被取直处理过了,路变得比以前好走多了。
一个新的问题是,路变得宽阔了,可是人们的出行,并未得到太大的改善。
如今,普通百姓去县城办事,还要挤那几趟个体运营的班车。
一些头脑灵光的人,私自买了小型面包车,偷着跑起了客运。
这些偷着跑“黑车”的车辆,属于私自运营,没有客运许可证,根本就没有任何安全保障。
同行之间,为了抢客经常发生摩擦,群众花了钱,还不能保障人身安全。
为此,镇上的个体运输户,意见也十分大,多次到镇政府来找,要求呼吁县里治理“黑车”营运。
在其位,谋其政,作为地方主官,群众有呼声,干部就得重视。
这件事,成了赵木生最近关注的焦点问题,当干部必须有为民情怀。
木生更知道,作为领导干部无论干啥,经历怎样,眼里都要有人民。
只要心里有暖,有所作为,终会获得群众的认可和爱戴。
为彻底解决百姓的出行难题,赵木生组织召开了两次调研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