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公元1980,我来了! > 第94章 双轨制

第94章 双轨制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梅母今天休息,早上起来没看见梅志超,吓了一跳。

    昨天晚上的事,虽然梅志超跟母亲说过,是薛斌喜欢上了吴小燕,而且让他传话,所以吴小燕的情绪一下便稳定下来,甚至还放起了电唱机。

    今天睁眼没看见儿子,多少让她有些警惕:该不是昨天晚上睡着之后,儿子跑到吴小燕家里去了吧?

    尽管她从来都不相信儿子会跟吴小燕有事,可世事难料,尤其是儿子几乎突然间变了许多,谁知道他会不会做出骇人听闻的事情?

    恰好这时,听到隔壁吴小燕家的门开了,梅母立即打开房门,却见吴小燕推着自行车出来,先是问了声“梅姨”好,接着又问道:“梅志超还没起床吧?”

    嗯,不是故意给我打马虎眼吗?

    梅母笑着反问了一句:“怎么了?”

    “哦,昨天的事多亏了他,还没来得及好好感谢他呢!”

    “嗨,邻里邻居的,还说什么谢谢。你这是——”

    “哦,我今天回娘家。”

    “嗯,”梅母附和了一声:“回去散散心也好,一个人呆在这里也烦人。”

    吴小燕扶着车子来到门口,下意识地朝梅家探了探头,她的这一举动,让梅母看出自己的儿子,恐怕确实不在她家,悬着的心也算是彻底放下了。

    “哦,”梅母解释道:“今天我休息,所以起来晚了点,等我起来时,发现他早就起床了,也不知道跑哪里去了。”

    “哦,”吴小燕显得有些失望,转而笑道:“那我走了。”

    “路上小心,骑慢一点。”

    目送吴小燕离开后,梅母又跑到厨房,才发现炉子上一铝锅的盐茶鸡蛋不见了。

    她回到房间叫醒梅志存,问他知不知道哥哥上哪儿去了?

    迷迷糊糊中的梅志存,听到母亲问哥哥,突然想起今天早上还要把鸡蛋送到码头上去,立即一跃而起。

    看到哥哥不在,厨房的铝锅又不见了,就明白哥哥自己去码头了,于是把昨天在码头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母亲。

    梅母一听,昨天还没一会,儿子就卖出去了100个鸡蛋,昨天那个崭新的大铝锅也是他赚钱买来的,意外之余,也有点激动和紧张。

    她赶紧和梅志存一起洗脸漱口,又用昨天晚上的剩饭煮成汤饭,匆匆吃过之后,就让梅志存带着自己一块去码头看看。

    梅志超看到母亲和弟弟一块来了,立即给几位阿姨介绍了一下。

    几位阿姨听说是梅志超的母亲,一个个交口称赞梅志超有良心,知道分担家庭的重任。

    李母更是对梅母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又让女儿给她端板凳,又让女儿给她倒茶,最后还告诉梅母,自己女儿不仅是她儿子同班同学,而且还是同桌。

    梅母仔细打量了李红英一番,觉得这个女孩子不错,看上去蛮清秀,而且特别淳朴,只是长相和皮肤和薛欣怡都没法比。

    梅母知道自己儿子的审美,虽然看得出李母的意思,但她明白,自己的儿子恐怕更喜欢薛欣怡。

    刚刚谈到了合作,几个阿姨几乎同时邀请梅母加入。

    大家都直言不讳地告诉她,别看这种小摊小点,每个月的收入绝对超过梅母在家属队里拿的工资。

    梅母相信她们没有骗人,但却明言自己有不得已的苦衷。

    “谢谢你们几位看得起,只是我恐怕不能加入。”梅母解释道:“虽然我只是个家属工,可毕竟是依靠着我男人过去的单位,我这两个儿子都还小,我男人又是因公死亡,只要我在单位上班,就能及时知道什么时候有补员的指标。

    如果我出来做小生意,完全脱离了单位,一旦单位有这种指标,又有谁会通知我?

    我留在家属队并不为了自己,完全是为了两个儿子着想。如果他们都长大了,而且都有一份自己的工作,我才不会赖在家属队呢!”

    大家想想也是这么个理,俗话说得好,人在人情在,人走两分开。

    梅母要是离开了家属队,消息就没有那么灵通,一旦有了补员的指标,别人找关系的找关系,托人的托人,又有谁还会记得她这个因公死亡家属?

    等到她知道消息之后,恐怕连黄花菜都凉了。

    “妈,”梅志超却说道:“我和弟弟的事用不着你操心,我更担心你的身体,你要是能出来做小生意的话,我跟弟弟都会好好读书,就算将来考不上大学,也可以参军,回来都会有一份正式工作。

    再不行,我们就一块做生意,只要家里有了钱,害怕将来的日子不会好过吗?”

    梅母摇头道:“孩子,你懂什么?当年他们农村搞‘三自一包’的时候,城里人也有很多人辞掉工作去做生意,结果来了个割资本主义尾巴,多少人后悔了一生!”

    梅志超说道:“妈,你放心,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将来国家是允许私营企业存在的,别的不说,过不了几年,农村都会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土地承包制。”

    “啊?”几位都是来自农村的阿姨一听,不约而同地瞪大了一双吃惊的眼睛。

    “别胡说八道!”梅母瞪了一眼:“好好读你的书吧,国家几年以后的政策,你能知道?”

    李母也拽了一下梅志超的胳膊,悄声说道:“这话真不能在外面乱说,真要像你所说,岂不是复辟了资本主义吗?”

    梅志超无奈地摇了摇头,立即调转话题:“妈,远的咱们就不说了,刚刚几位阿姨也说过,反正在这里摆摊设点,绝对比你在家属队强多了。

    而且刚刚她们几个,已经决定联合在一起,你要是加入的话,那人手就足够了,说不定我们这几家,就是海城市率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

    李母这时也附和了一声:“你孩子这话说的倒不错,现在也没听说再提越穷越光荣了,有钱还是好。而且有传说,南方那边的工资都放开了,市场也放开了,现在那边买米买油,都不用《城镇居民粮油供应证》了。”

    涂母也说道:“别说南方了,就咱们前面的轮渡码头,经常有人在那里卖议价大米,开始我们刘干部,他们算不算投机倒把?刘干部告诉我,说是过一段时间,连议价的猪肉、菜油都能卖了。他还说,这叫什么……制……”

    涂国庆插了一句:“双轨制!”

    “对对对,”涂母说道:“也就是说,过去的所有票证继续使用,但也可以允许议价的存在。”

    梅母叹了口气:“我也看过,问题是议价的太贵了,粮站里早米才1毛6,晚米2毛,可他们早米将近卖2毛2,晚米卖到2毛8,谁吃得起呀?”

    梅志超趁机笑道:“妈,所以说,我们得赶紧赚钱呀!”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