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金佛血泪
生平结束,碑林图消失,陆言退出来。
所谓后世的那首诗,其实就是墓碑上原本的碑文。
陆言望着修复完整的墓碑,碑上的字苍劲有力,一看就是行家出手。
说的也是,公主的情人,请来的铭刻碑文的必然不会是无名之辈。
“唉,果然还是封建时代啊!”
其实这事放在大宣,公主和和尚通奸,下场比辩济也好不到哪去。
毕竟不是前世的蓝星华夏了,拥有婚姻法保护,每个人的婚恋都是自由的,老衲也能还俗。
一番感慨,陆言再瞧这次刻碑的奖励,一部经文。
精品九等,六根清净。
佛语有云,六根,指眼、耳、鼻、舌、身、意。
而六根清净,即是断除摒弃上面这六根所引起的欲念、欲望。
简单来讲,就是无欲无求。
如果这经书真的会让陆言无欲无求,那他宁可不要这个奖励,但是脑海中的解释属实让他松了口气。
陆言畅读整本经书之后,书本迎风化为飞灰。
这里的六根清净,指的是一种状态,使人心神通达、思维敏捷,让人具有佛性。
简而言之,就是进入六根清净的状态之后,能让一个人凭空提高对于佛法的悟性。
陆言如今会的东西实在太多,要是这些技能都能考证,那他必然都成全能高手考证王了。
有了那么好些技能,这佛法佛性,也就可有可无,反正他感觉没啥作用。
瞥了眼窗外,已是东方既白,天要亮了。
他得赶紧把修复完整的碑,给殡葬司那边送去。
今天一大早,护国寺就谢绝所有香客。
一众僧人夹道相迎,老主持也站在寺门外,一手佛礼,一手捻着念珠,默诵佛号。
不多时,就见着远处凤鸾龙帐,身前一众大臣开道,中间簇拥着一名方脸八字胡中年,正是历皇。
“阿弥陀佛,老衲见过陛下,陛下万福!”
老主持诵佛号见礼,一众僧人也纷纷合十弯腰,这是规矩,佛门拜见皇帝,不需下跪。
“呵呵,大师快快免礼!”
历皇笑着道,随后大步跨入寺院,身后一群人跟上。
“大师啊,寡人有些日子没见你了,不知一切可还安好?”
护国寺这种皇家寺院的主持,乃是得道高僧,哪怕是皇帝,也要给几分薄面,嘘寒问暖一番。
“托陛下的洪福,老衲一切安好,寺里一切安好!”
“好,好,那就好!”
历皇与主持谈笑着,来到大雄宝殿跟前,先行参拜。
完事了,便是直奔寺院后方的六和塔,登塔点燃天灯,祈愿国泰民安。
说起这六和塔,也算是有一段历史了。
具体的修建时间已经无从考证,反正只知道在前朝那会,这塔就已经存在了,并为人所知。
其中“六和”,也叫“六合”,取的是天地八方之意,本意是佛语之中“六和敬”的意思,后来为历代帝王曲解为扫清六合、席卷八方之意,也就时常来此参拜。
整座六和塔,塔身借着一尊巨大的鎏金佛像为基础支柱,共分六层,环绕佛像螺旋而上,直达佛顶。
若是叫陆言进去瞧了,必然会频频皱眉,这塔顺着佛像修建不错,可塔顶也位于佛顶之上,你这站在塔顶祈福,岂不是踩在佛的脑袋上?
也不知这护国寺的人怎么想的。
这边历皇参拜完大雄宝殿里的佛陀佛主,就准备登临六和塔。
“这六和塔修建时间已久,楼梯都有些松动了!”
历皇一踩上去,就感觉这木制楼梯有些晃动。
“阿弥陀佛,是老衲和弟子们疏忽了,常年打扫此塔,却没及时更换此间木梯,惭愧!”
“呵呵,大师不必自责,回头我叫工部的人过来换了就是!”
历皇摆了摆手,继续登塔,期间又低声开口:“大师,佛门可有延年益寿的妙法么?”
这话从一位帝王口中说出来,非常反常。
但是主持也没在意,实话实说:“阿弥陀佛,陛下,我佛讲求此世积功德,彼世还因果,生老病死,人之根本,没有什么延寿之法。”
历皇听完这话,明显有些失望,但也没办法,佛家确实讲究来世,道家讲求现世,这些他都明白,但是心想着主持是有的高僧,说不准会有什么独门的佛门对于长寿的感悟,结果没有。
如此说来,要想解决那件事,还得请一趟龙虎山的那位。
正当历皇思索之时,忽然听到身旁的小太监喊了起来。
“怎么回事?成何体统?”
他眉头一皱,循着众人的目光也望过去,大吃一惊。
只见一旁的佛像眼角处,淌落下来一滴滴血红色的水渍,瘆人得很!
“陛下,这金佛,流出血泪了!”
陆言今天早上把碑亲自送去殡葬司,结果被主簿硬生生留下喝酒。
如今殡葬司跟他还算熟的几人,基本都知道他跟朱王爷关系不浅,这边也不敢怠慢,尽可能的示好。
陆言也是实在拗不过人家的热情,陪着喝酒喝到下午日落,这才往回走。
回来的时候,他听人议论,今天京城发生了一件大事,护国寺的金佛像,炸了。
陆言询问是不是大雄宝殿那座,人家告诉他不是,是六和塔里面那座,连带着整个塔身,炸了。
“所幸陛下等人是早上过去正午离开,佛像是午后才炸,不然炸了陛下,那这乱子可大了!”
陆言又了解到,今天皇帝去了护国寺,登临六和塔。
你说好好的大佛像,怎么会炸呢?
反正和陆言无关,他懒得管,这些都是工部的事。
回到刻碑铺,借着四象之法纳了会气,修为又有所精进。
到了晚上,老吏目醉醺醺地把碑文送来了,看来这酒还没完全醒转。
陆言细细一瞧碑文,是一位书院的先生。
说是这位先生,自江南而来,来到京城访友,结果不慎落水淹死。
人被捞起来之后,就送去了殡葬司。
陆言点火上灯,待到灯焰烧的差不多了,开始刻碑。
三下五除二,一面墓碑就刻好了,毕竟刻碑是吃饭的技巧,那必然是越来越纯熟。
碑刻好,碑林图现,生平启。
这位先生,是来自书院不错,也确实是来自江南。
关键在于,这个书院不是别的名不见经传的小书院,正是大名鼎鼎。
东霖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