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可怜的人
钱皇后知道周贵妃带着太子要去见孙太后,自觉地向孙太后告退。
回到坤宁宫,除了雪儿,其他的侍女太监都退下了,钱皇后坐在床边,手里捧着那个已经绣好的刺绣。
一只比较大一点的鸳鸯雄劲中带着贵气,一只稍小一点的鸳鸯绚丽中充满着爱意,两只鸳鸯的中间是一只调皮可爱的小鸳鸯。
看着看着,钱皇后的泪水便不受控制地涌出眼眶,一滴滴打在刺绣上面,直到那只雄鸳鸯和那只小鸳鸯被打湿,直到眼睛被泪水占满看不清刺绣上的图案。
钱皇后双手把刺绣捂在胸口,止不住地抽泣起来。
“说好的,你会回来的,说好的,等你回来我就会把刺绣绣好的,你是皇上,不能君无戏言的。”
呜呜呜……
钱皇后坐着抽泣了一会儿,深感无力,直接伏在被子上大声地哭了起来。
雪儿站在旁边,眼泪也是止不住的流。她不敢上去劝慰钱皇后,她知道皇上与皇后的感情之深,这个时候的钱皇后劝也没用,难过,伤心,哭出来总比憋在心里强。
中午吃饭的时候,钱皇后一个人傻傻地坐在桌子前,眼睛直直地平视前方,无神,无助。馒头都被抠成了一堆碎屑,也一直未动筷子。
“娘娘,您还是吃点吧,不然您玉体有恙,陛下回来肯定会心疼的。”雪儿再也忍不住,还是小声地劝着钱皇后。
整个房间安静的只有钱皇后抠馒头的嘶嘶声,钱皇后被雪儿的话惊地愣了一下神,回过头来,木木地看着雪儿。
“雪儿,你说,皇上还会回来吗?”
雪儿出于安慰,当然也是内心的盼望,不假思索地回答:“娘娘,皇上肯定会回来的,可能现在就在回来的路上呢。”
“你别骗我了,我知道你这是在安慰我。”钱皇后目光无神,继续呆呆地看着眼前的一桌菜肴。
雪儿看着钱皇后的样子,心里异常心痛,继续鼓励着钱皇后:“娘娘,皇上是天子,老天爷都让三分,您放心,皇上肯定会安全回来的。”
“再说了,您一直不吃东西,皇上要是回来了,看到您这样肯定会心疼坏的,您愿意皇上回来看到您就伤心难过吗?”
钱皇后犹豫了一下,自言自语道:“对,皇上回来了,我不能让他看到我这个样子,我得吃东西,我不能哭,我要仪态端庄的站在皇上面前。”
然后拿起筷子,不由分说地夹起菜往嘴里塞。
“娘娘,慢点吃,别噎着了。”雪儿看到钱皇后肯吃东西了,开心地眼泪直往外掉,赶紧上前去给钱皇后盛汤。
周贵妃带着太子朱见浚在慈宁宫上演着痛失丈夫,悲痛欲绝的场景,奈何挣扎半天,只是狂打雷,只有偶尔的阵雨,一旁只有三岁不到的朱见浚也被母亲的举动吓得哇哇大哭。
孙太后自然也是做做样子的安慰着周贵妃:“你也不用太伤心了,我相信皇上肯定会回来的。”
周贵妃继续强行抽泣着,“太后,您说,如果皇上回不来,我们孤儿寡母该怎么办呢?”
然后转过身看着哇哇大哭的朱见浚。
“即使皇上回不来,还有我呢,你们母子不用担心。”孙太后淡定地说。
周贵妃知道孙太后在后宫,乃至整个大明朝的地位,所以她必须趁早打算,母凭子贵的道理她是懂的。
“太后,臣妾地位低贱,以后怎么样都无所谓,可是见浚可是您的亲孙子啊。”周贵妃把朱见浚叫到跟前,示意他去孙太后身边。
隔辈亲,从古至今,亘古不变。
孙太后看见走过来的朱见浚,心里顿时升起一股股暖暖的怜爱之意。
“你不用担心,见浚是当今太子,有哀家在,见浚就不会有委屈。
周贵妃决定更进一步,似是而非地无心说着,“太后,虽然说见浚是太子,可是现在毕竟是郕王摄政…”
然后刻意压低了声音:“现在朝中大臣很多都比较信任他,支持他。”
从一进门就看出周贵妃心思的孙太后在心中苦笑了一声:“现在皇上安危未知,你就开始打起小算盘了。”
“周贵妃不用多虑,郕王摄政这段时间为国为民,也是费心费神,但是那也只是摄政而已。”孙太后顿了一下继续说。
“至于太子,那是皇上临走前亲自立的,哀家也没有过问,至于以后,还是等皇上回来再说吧。”
孙太后不想给周贵妃任何保证,也不能保证,此刻这位年迈的白发母亲心里依旧坚定自己的儿子会回来的。
孙太后握着朱见浚的小手,抚摸着那稚嫩的小脸,不由想起了自己和儿子小时候在一起的场景,不免愣了会儿神。
周贵妃此行前来就是打算要孙太后一句准话,看着愣神的孙太后,再次逼问着:“太后,臣妾是说如果万一皇上…”
“还希望您要支持您的孙子呐。”周贵妃尽管知道,这句话很过分,但是还是说出来了。
孙太后被周贵妃这句话惹得怒从心起,面无表情的看了眼周贵妃,“你们也回去休息吧,放心吧,皇上肯定会回来的。”
然后摸了摸朱见浚的头,微笑起来:“小见浚,无论什么时候,我都不会忘记你是我的孙子哦。”
说罢,孙太后在侍女的搀扶下慢慢起身,往里屋缓缓走去。
吴贤妃,自打方才朱祁钰将要南迁做皇帝的心思告知她后,几十年历练出来的老成,并没有像朱祁钰那样会惊恐,激动。
而是淡然如往常,她也清楚如果成功地迈出这一步意味着什么,也深知如果这一步迈错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深居后宫,她能做的很有限,只能在儿子身后鼓励他,毕竟他的政治经验很少。
“对了,还有一件重要的事,差点兴奋过头给忘了。”吴贤妃猛地想起来一件事。
那就是要得到孙太后的支持,不过现在还为时过早,除了儿子这个摄政,大明朝还有一个正统的皇太子呢。
只能等明日朝堂上,儿子和百官意见达成一致,到时候直接逼宫,到时候,一切就水到渠成了。
吴贤妃信心满满,她以为一切貌似很简单。
八月十七日,天还未亮,奉天殿前的朝钟准时响起,文官和武官分两队走进殿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