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3章 反年代文套路49
前往渣滓,洞的时候,她固执的不要珍珠作陪,穿着年轻时候鲜嫩的衣裳,一脸沉静的独自出发。
回来的时候,爱唠叨的小梅不再叽叽喳喳,眼眶红肿。
珍珠什么也没说,给她最好的居住环境,让她独处。
小梅思前想后,去找珍珠,一脸遗憾又一脸向往和轻松。
“原先我以为我能一直陪着你,可是现在我有点别的想法。”
说话间,小梅有些皱纹的脸庞浮现几朵红晕,小女儿情态不改。
虽然经历岁月,眸光依旧清澈纯真。
珍珠反握住小梅的手。
“每一个生灵都有权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存在于世间,你要是觉得这样很煎熬,很难过,换一种方式也是你的自由,来或者去,都是一个人的事情,你最先考虑的应该是你自己的感受。”
小梅的父母早就过世了,她在世上没有别的亲人,不然也不会被石爹找来跟着珍珠。
珍珠跟她才认识多久?
没有必要成为她的顾虑。
小梅最终打定主意,留在江越不走了。
珍珠安顿好小梅,又在当地找好了靠谱的人,帮着留意小梅的情况,有困难的时候给搭把手,或者给她打电话。
小梅执意不要珍珠的钱,她这些年有点积蓄,跟在珍珠身边这些日子,珍珠也没亏待她。
珍珠离开江越没多久,就收到江越来的电话,小梅衣着整齐,安安静静的在她买的小房子里去了,留下书信,所有东西都交给珍珠打理。
珍珠又折回去一趟,小梅的魂魄早就不在了,她欢欢喜喜的奔赴迟了三十多年的约定,有珍珠留在她身上的印记,在下头横着走没问题,必然会有好的结局。
珍珠在一方天地里踱步。
她走后,小梅独自在这里又生活了几天。
每天不怎么出门,就是坐在这个小小的窗户前,任闲庭花落,任和风细雨,思索着不长的人生里,寥寥无几的甜蜜。
人们总觉得幸福是短暂的,痛苦才是长久的,因为惧怕情爱苦楚,索性断情绝爱。
却忘了,不尝过甜头,可能一辈子都没有真正的开启味觉。
小梅的一生虽然短暂,对她来说已经有些多了。
珍珠独自料理了小梅的后事,再度回到桐城。
在外游走这几年,她带着小梅天南地北的跑,还有机会从南港出发,坐船去东南亚溜达一圈,现在孤身一人,可以回家看看了。
石爹已经六十多岁,事业版图的扩大,让他干劲儿十足,政策越来越稳定,盘踞老家的子孙后代都往外走,石俊平几个堂兄弟在叔伯姑爷的扶持下,在各自选中的领域快速发展扩张,石先勇也可以带着老婆在桐城定居。
现在全家都定居桐城。
张金梅见着几年不见的女儿,鼻子一酸,一巴掌拍在珍珠胳膊上。
“你这个不消停的丫头,老娘一把年纪了还要天天操心你。”
珍珠笑。
“我这不是回来了嘛!前年过年我还陪你在郡城过的呐!”
石娘撇嘴。
“快拉倒吧,要不是我打听到你的行程,跟你爹假借出差的名义,猴年马月才能轮到你陪着老娘过年!”
珍珠躲不过,赶紧往外掏礼物。
“这是东山的蓝宝石,这是北疆的绿松石,这是大溪地的珍珠首饰,还有纯金做的首饰,都是成套的,你跟我几个嫂嫂侄媳妇侄女们都拿去分。”
张金梅下巴都要惊掉了。
“这么多贵重东西,你就这么弄个布袋子挎在胳膊上,你这哪里是给我送礼物,这怕不是开珠宝店的去进货的吧?”
“瞧你说的,咱家这么多女同志,不得一人两套换着戴!再说了,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别人看我大大咧咧的挎着一大包,还以为我乡下人进城赶集呢!”
张金梅又后怕又好笑,不解气的再来一巴掌,只掸掉了珍珠肩头的灰尘。
“你这丫头,心咋那大,什么时候才能周全点!”
石爹不满意老妻一直指责女儿。
“行了行了,有咱们在,她丢了三茬儿这样的也丢得起,孩子好不容易回来一趟,别唠叨了。”
张金梅也心疼孩子,就是疼的方式不一样。
闻言收了情绪,瞪一眼石爹。
“你就惯着她吧!”
石爹憨笑不说话。
“你给选的分厂地址,后来我都派人去办了,反响都不错。”
珍珠把包袱丢在沙发上,回头再收拾。
“趁着咱有这个实力,摊子铺大一点,名气打出去是正经,以后指不定还得往外走,给国家挣外汇。”
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国家吃穿层面解决了,接下来就要强大自己。
落后这么多年,靠自己一步一步追赶太不现实,不如搞钱买回来研究琢磨。
以结果为导向来研究,也是一种研究方式。
差的就是钱了,现在全国鼓励企业走出国门,为国家创外汇。
石爹闻言,格局一瞬间就大了。
“唔,珍珠说的有道理,待在村里,村子就是全世界,走出去,全世界都可能是咱们村的。”
石先勇从外头走进来,带着女儿月月和妻子洪霞。
月月见到姑姑,眼睛一亮。
珍珠指指桌上的首饰,让她先挑。
月月惧怕爷爷的威严,不敢擅自乱动,珍珠给三嫂使眼色,洪霞心领神会,拉着月月去给珍珠收拾行李。
月月顿悟,拎着沙发上的旅行包,又把桌上的首饰盒都收走。
石爹好笑的看着小辈丫头们一起打哑谜,居然也能交流的上。
珍珠对上石爹戏谑的眼神,忍不住露出求饶的笑。
石先勇一屁股坐在桌子前,刚下乡一趟,裤腿上还有麦青,怕沾在沙发上弄脏了,惹老娘生气。
石爹扫一眼。
“这是下乡去了?”
石先勇一脸疲惫的点点头。
“眼瞅还有个把月就要麦收了,外商拿着钱跑到村里糊弄老百姓,叫着要买青贮,一亩地能收一百八十块钱左右的小麦,他们花二百二十块钱买青贮,几十台机器开到田间,一天就能刮干净一个村的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