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封赏大典
由于常遇春疾病缠身不宜骑马,所以李文忠想了个法子把一辆辎重车临时改装成了“马车”,并且另外派人去北平找孙兴祖将军征用一辆真正的马车过来。因为常遇春的将令,大军只经过一日的休整就又班师启程了。
“裴大哥,多亏了你啊。”朱标自然知道治好常遇春的是这个时空旅行穿越回来成为阿飘的裴天韵而不是那位随军军医,“哈哈哈,准确来说应该谢谢赐我这些神宝的羲和大神还有帮忙升级的小羲,不过她们应该也不在乎这些,我就恬不知耻地接受你的谢意啦。”裴天韵也不图什么,飘在空中与太子说说笑笑,此时他们俩正远离人群在观赏周围的景色,因为天热的缘故这几天大军都是昼伏夜行,所以现在大白天的是所有人都休息的时间。“不过那位军医照顾常叔叔可谓尽心尽力,也得禀明父皇好好赏他些什么。”朱标还是非常通情达理的,“嗯,他日夜在常将军身边照顾,我可是看的一清二楚哟。”裴天韵点了点头。
“快,立刻派最好的医师携带最名贵的药材前往军前!”这是前几天接到太子急报后朱元璋下的旨意,“一定要保证常遇春平安无事!”多年的情义使得这位帝王丝毫不吝啬所谓什么皇家御用之物,他要求一律用最好的药材去救治那位远征在外劳苦功高的臣子,同时也是自己的义弟和未来儿女亲家。
“皇上!”时隔一天之后,太子的亲笔书信又送来了,“太子殿下八百里急件!”殿外太监手捧着这份朱元璋日思夜盼的奏折,“呈上来!”闻言皇帝的贴身太监赶忙取了奏折就转呈给朱元璋,“哈哈哈!好!”既担心又迫不及待地打开这封太子亲笔信后,朱元璋面露喜色,“这个常遇春,果然命不该绝啊!”信中太子简明扼要的将常遇春转危为安的消息禀告了自己的父亲,“来人!传旨李文忠,让他慢慢返回不必着急与徐达同时到京,一切以常遇春大将军身体为重!”看到亲生儿子的来信,朱元璋不疑有假,既然常遇春已无大碍,那便不用急着回京,让他一边养伤一边走就是了。
“常帅,”马车外说话的是李文忠,因为孙兴祖将军的帮忙,现在的常遇春总算有了一驾像样的马车,“李将军怎么了?”经过几天的恢复,常遇春已经好转了不少,但仍旧浑身使不上劲,所以这位向来策马驰骋天下的大将军也不得不老老实实地躺在了马车里,“陛下有旨意,命令我们缓缓行军以保证您的身体恢复。”李文忠将刚收到的圣旨递给了常遇春,“一切听凭李将军号令,我已经把指挥大权交给你喽。”正因为对自己的状态非常清楚,所以既然已经委托李文忠临时指挥大军,常遇春便不会再干涉李将军的决策。“将军言重了,咱们还是听陛下的,也为将军您的身体着想,毕竟大病初愈仍需好好将养。”
大军一路不疾不徐地行进着,观察了几天常遇春的状况之后,裴天韵才真正放下心来,“呼,这回算是真的改变历史了,常将军希望你好自为之,不要堕落啊…”他还是有些担忧,毕竟这人呐一享受富贵荣华之后就难免会飘飘然喽,“天哥!”这时小羲传来感应,“啊?怎么啦?”“你回来之后赶快选一样神宝升级吧,善意值已经满了!”原来是因为救了常将军,裴天韵又收获了不少可以用来升级神宝的善意值。“好,看来常将军这病是真的没有后顾之忧了。”因为只有真正救人成功才会累积,所以听小羲这么说裴天韵再次确定常遇春跨过了这个生死关。
“伯温,进来说话。”接到太子急报的朱元璋已经了解常遇春脱离危险后就放心了不少,现在他又在御书房内召见了智囊刘伯温,“陛下,请您示下。”刘伯温最近在御史台过得还算不错,虽说偶有御史弹劾官员违规之事,但情节并不严重所以按律处罚一下也就过去了。“咱准备办一个封赏大典,你以为如何?”因为暂时消除了北面的隐患,众臣翘首以盼的封赏之事也该提上日程了,“皇上,是否是考虑待徐、常二位将军回来之后,择日举行大典?”刘伯温马上猜出了朱元璋的心思,“哈哈哈,你这个刘夫子,倒也真是什么都瞒不住。”近来皇帝心情不错,说话也随意起来,“那么你觉得这个安排如何?”
“日前因为蓝勇一案不少臣子都已闭门自省,而大军出征之时陛下又任命了徐帅为中书省左丞相力压李善长一头,使那些功勋将领们更是如惊弓之鸟,”刘伯温顿了顿,“臣以为,该是松一松他们绷紧的那根弦了。”智谋过人的刘伯温自然清楚之前的一系列举措都是为了打压那些居功自傲的淮西将领们,只是现在大明初立国家尚未稳定,打压过甚也容易引起勋贵们的记恨,所以用人之道需要张弛有度,现在给那些噤若寒蝉的臣子们一些圣恩是再好不过的时机。
“哈哈哈,刘夫子果然知我。”在空无一人的书房内,朱元璋毫不掩饰自己的想法,“咱也不想让这些兄弟子侄的面子上太过不去,不过刘夫子,你想要个什么爵位啊?”为君之道,首在平衡臣下,打压过度容易让人产生逆反之心,长此以往难保不出些臣子谋乱的事情,而放纵过度又容易让臣子恃宠而骄也不能保证时间久了那些自以为是的人就不会生出把皇帝取而代之的心思,这类事情从春秋战国到大宋前元不绝于史书之上,朱元璋自然是非常明白个中道理。“一切皆由陛下圣断,”深知朱元璋秉性的刘伯温当然不会开口要富贵,张口容易可那帽子可是难接的,“哈哈哈,刘夫子不必过谦。”朱元璋心照不宣地笑了笑也没再问下去。
“恩公,徐、常二位将军班师回朝在即,我等是否该联合众将领去拜访一番?”因为官职一事闭门谢客许久的李善长总算又会见了其属下胡惟庸,“不可造次,”李善长想都没想就拒绝了这个提议,“蓝玉那小子的亏你是还没吃够?”他起身凑近胡惟庸,“目前陛下对我们依旧处于考验阶段,如果这时候罔顾自己的前途去跟那些个将领掺和到一起,将来你就是想从那帮老粗中脱身都没那么容易了。”李善长其实跟刘伯温一样心知肚明,那帮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将领们绝对不可能安分守己过一生,所以大明开国以来他从未跟任何一个将领有过深交,对于李善长而言他读了半辈子书才遇上一个可以让他施展才华的雄主朱元璋,自然没必要跟那些迟早会惹出祸端的丘八们一起往坑里跳。
至于眼前这个门生胡惟庸,此人心狠手辣而且做事激进,能引导他为自己所用最好,如果不能的话李善长也不介意将其舍弃,不过现阶段能有个听命于自己的人也不容易,自然是以说服为主。况且这个人也并非真的不知轻重,只不过思想还没有从义军那时候转变过来,加以指点未必就不能成为自己需要的助力。这点在之后胡惟庸接替汪广洋成为中书省左丞相之时也证实了李善长的看人眼光,那时候的胡惟庸权倾朝野某种意义上来说还收服了以蓝玉为首的中生代众将领,甚至有了谋反之心,不过换个角度来说他的确遵循了李善长的教诲对那些武将可利用而不可亲近,但表面上却表现的跟他们亲的要穿一条裤子了。
“恩公,那我们就按兵不动一切以陛下的指示为先?”这时候的胡惟庸心思已深但还远没有到李善长那种境界,“正是,除非你想让陛下现在就把你看成勋贵一党此生再不重用。”因为义军时期的某些事,目前胡惟庸只是个小小的太常少卿专司礼乐这些闲职根本没有进入权力中枢,当然目前的情况也跟朱元璋故意的打压有关。不过李善长始终坚信总有一天胡惟庸会被重新启用,“多谢恩公教诲,属下先行告辞。”似乎是想明白了什么事,胡惟庸没再坚持便起身离开了。
“臣参见陛下!”南京城外,常遇春在太子朱标的搀扶下跌跌撞撞下了车慌忙跪倒在地,“遇春,你可给咱吓得不轻啊!”接到常遇春即将回京的消息,朱元璋决定携百官城外相迎,站在他身后的还有早一步回来的徐达大将军,“劳陛下挂念,臣罪该万死啊…”死里逃生的常遇春见到朱元璋跟徐达二人恍如隔世一般,“回来了就好,再过几日殿后的汤和也该到京了,到时咱设宴为你们三人跟诸位将士接风洗尘!”近来朱元璋延续了自己的好心情,交情深厚的兄弟们都悉数返回,那个执意出去历练的大儿子太子也安全回到了自己身边,“走!跟咱回家!”皇帝一声令下,众人欢天喜地的跟在后面浩浩荡荡进了城。
“儿臣拜见父皇,”打发走了那些臣子,朱元璋留下了朱标跟他独处,“哈哈哈,起来说话!”看到出去时白白嫩嫩的太子现在皮肤黝黑眼神坚毅,朱元璋是既高兴又心疼,将近半年多没见这孩子看着也是长大了不少,“父皇,半年多没在您身旁侍奉,儿子向您赔罪了。”朱标奉上茶碗,“一会儿跟咱一起去找你娘,再把你那几个弟弟一起叫来,他们可想你呀!”其实朱元璋又何尝不想念儿子,只是迫于帝王威严不好直说罢了。
而裴天韵则在一旁悠闲地飘浮在大殿内东张西望,出去那么久不是住的帐篷就是野外,连他这种阿飘都有些想念南京城里的这座金碧辉煌的宫殿呢。看到父子二人有不少话要说,他凑到朱标身旁打了个招呼便先回太子东宫去找小羲玩去了,许久未见还怪想这个小丫头的。
当天晚上,裴天韵看朱标许久未归,便回到了奉天殿御书房内想去一探究竟,原来这皇帝父子二人陪家人用了晚膳之后又回来细细聊起来这几个月的经历。
“标儿,在你看来,常遇春跟李文忠是怎样的臣子?”叫人全名必有大事,朱元璋也不例外,“常叔叔指挥作战自然是不必说了,对待父皇这方面,儿臣认为他是以兄弟礼仪事君,班师的路上常叔叔经常跟儿子提起当年跟父皇南征北战的趣事,并且常叔叔也流露出了想在京城休养的想法。”“嗯?他不想带兵了?”听了这话朱元璋倒是有些诧异,“说来有些不好意思,常叔叔说这次回京之后,父皇母后就会帮儿臣操办与怀月的婚事,他也累了想休息休息,这些年来几乎一直在外打仗没有停歇,也没好好陪陪怀月妹子跟她娘,这好不容易我大明统一天下了吧,女儿却已经到了出嫁的年纪,常叔叔虽然为女儿高兴但也很遗憾没有多陪伴这个闺女呢。”听上去倒是情真意切的样子,朱元璋也有了些许沉默,的确从起义开始到鄱阳湖大战陈友谅再到消灭张士诚最后这次扫北把元廷赶回了草原,这常遇春还真一点没消停过。
“咱知道了,明天咱跟你母后商量商量,让怀月丫头回去陪陪遇春。”自从年后常怀月进宫侍奉马皇后当了后宫女官之后,她的确没有太多时间回家看看,现在常遇春安然返京,让她回家与父母共享天伦也是一桩美事。
“至于表哥,他倒是一直希望可以多多领兵建功立业,在我看来,”朱标凑近父亲,“与其把功劳给别人不如给咱家自己人,表哥指挥打仗也是一把好手,不怕耽误事。”“嘿嘿,这小子,还挺护短。”朱元璋笑道,“保儿的事,咱自有计较,太子啊,你记着,这天下不单是咱朱家的天下,也是众臣子和天下人的天下,以后你登上这至尊之位也得尽量一碗水端平了它。”“儿臣谨记父皇教诲!”
“好了,这次你们全都平安归来,咱心里说不出的高兴,准备在八月十五中秋佳节举行封赏大典感谢这帮为我大明出力的功臣,还有祭奠那些没能活下来的将士们,标儿来一起陪父皇斟酌一下这些人都能封个什么爵位。”朱元璋又起身走向了他存放那些小纸片的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