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有理 无理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大明太祖朱元璋携众皇子以及群臣北巡的日子前夕,“裴大哥,这次北巡你跟小羲就在我的车里时常陪我聊聊天解解闷吧。”朱标手捧着一本野记边读边说,“嗯,我现在已经完全恢复了精力。”小羲说的没错,果真用了整整半年时间裴天韵的精力值才充满,不过给他带来的好处也不少,现在的他不用一直呆在太子寝宫才能恢复而是每时每刻都能恢复精力,而在寝宫内恢复速度会成倍提升。
“到时候我跟几个弟弟会多聚聚,裴大哥你要是闲着就到处逛逛吧,也可以从你的视角看一些我看不到的东西。”朱标曾经听裴天韵提过有时候上级巡视他的下属会弄虚作假,所以长了个心眼希望裴天韵能顺便暗自调查一下,“放心啦,小意思,我每天晚上都会跟你交流一天的见闻的。”裴天韵自然是感到非常刺激,对他而言跟着皇族出行要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现在非但交上了太子这个好朋友还因此能跟着他出行,当然什么都想尝试下。
“后天就要启程了,天哥你有什么想带走的嘛?”小羲突然来了这么一句,“嗯?”这给裴天韵问的一头雾水,“我不是个阿飘么?哪来什么东西可带的。”他好奇地看着小羲,“当当当!”小羲一声轻呼,在她面前出现了三样东西分别是一把匕首,一根绸带还有一面镜子,“这些是?”裴天韵越看越好奇,“画符、锦织和银华鉴,这是羲和大神为了你方便行事准备的三样宝贝,不过一次只可以拿走一样哦。”小羲神秘兮兮地看着他,“你先告诉我这些有啥用处嘛。”裴天韵盯着这三件散发着珠光宝气的神宝,“画符,可以藏于袖中的匕首,你握着它就能够伤害到这个时代的人,我是不建议你用啦,毕竟你要是滥杀无辜的话罪恶值可是涨得很快的哟。”小羲握着这把小巧玲珑的匕首,“锦织,可以保护你想保护的人,只要在那个人头顶展开那么什么东西都不能伤害到他。”围着这段丝绸的小羲露出可爱的笑容,“还有银华鉴,带着他可以让你随时翻阅你的时空的所有资料,用法就跟你们时代的手机一样,点点划划就行。”说着小羲就在那面圆形的镜面上滑动着手指。
听完小羲的介绍,裴天韵陷入思考,按说他只是个穿越来的,杀人应该用不上吧,而且现在只有朱标能看得到他这是羲和大神制定的游戏规则大神是不会破坏的,也许这画符就是勾引裴天韵堕落的考验。锦织倒是不错,万一朱标或者谁有难的话还能帮忙抵挡一阵,撑到援军来救。至于这银华鉴就相当于一部手机,在自己一时半会儿想不起来的时候能派上大用处。这么一分析,他觉得本次出行是皇室行为安全问题自然无虞,相较而言还是银华鉴最有用呢。
“那我就要银华鉴吧,”裴天韵伸手去拿那面镜子,“好的,那就交给你啦。”小羲也不含糊,“不过听这意思,小羲你不跟我一起?”裴天韵突然意识到这个问题,“大神有令,小羲暂时不能出皇宫范围哦。”她奶声奶气地说,不知道羲和大神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也就是说本次北巡全靠裴天韵自己了,幸亏他选了银华鉴不然没有小羲在身边还真麻烦。“啊对了,你不在我跟朱标的交流怎么办?”裴天韵想起他能跟朱标无障碍交流全靠小羲这个人形翻译机,这一出远门俩人总不见得一路上大眼瞪小眼全靠比划吧。“没事啦,银华鉴有跟小羲一样的本领哟。”活泼可爱的小羲在空中边打转边说着。
“那好,就委屈你在家呆着啦。”对于小羲这可爱的模样裴天韵一直非常喜欢,只不过他不知道这是半年来羲和大神对他的第一次考验,故意留着小羲不跟他出去以观察在没有自己分身约束的情况下裴天韵会做什么。
“恭送皇上!”随着跪在地上的李善长胡惟庸等人的一阵山呼,承载着朱元璋的龙辇缓缓启动,预示着大明开国皇帝的第一次北巡开始了。
而此时的裴天韵正舒舒服服地躺在太子朱标的车驾上,“裴大哥,第一站会是扬州城,以前就听说那是个好地方呢。”朱标显得很是兴奋,“嗯,所谓烟花三月下扬州,虽说现在早就过了春季,但不妨碍扬州的美景呢。”“哦?裴大哥也懂李白的诗?”“哈哈哈,太子你不知道,我的年代几乎人人都能读书,唐诗宋词可是必须要学的呢。”“真好啊,这样的时代可真让人向往。”朱标不由得感叹。
在官道上的车队浩浩荡荡,裴朱二人也是相谈甚欢,虽说刚经历战火的中原大地依旧满目疮痍,但胜在新朝气象之下人人对复兴都充满了希望。“裴大哥,经过这半年来的学习,我对父皇对大明又有了几分信心,可惜我尚不能理政,真是有些遗憾呢。”在君权集中的时代这可是能称为大逆不道的言辞,太子就更不能有这非分之想。“哈哈哈,你可得忍住了,”反倒是裴天韵出言提醒,他可不想太子还没成年就被人冠以谋逆之罪给废了,“在别人面前可千万不能说啊。”有时裴天韵也会后悔把很多现代化的思维灌输给了朱标,“那是自然。”朱标反而笑着摆了摆手。
大队人马行了一天来到一处官驿,朱元璋似乎下令今夜就在这过了等明天再上路。“大哥!”朱标马车外他的三个弟弟便来找他了,这年朱标13岁,朱樉12岁,朱棡10岁,而年纪最小的朱棣才只有8岁。“裴大哥,我陪弟弟们玩去了,你随意吧,晚上咱们再聊。”都是一母同胞,朱标跟这几个弟弟也是亲近异常,平时在宫里能见面的机会不多,趁着他们父皇这次北巡自然是跟兄弟们多多亲近的好时机。
“唔…一时半会儿干嘛去呢?”这倒是让裴天韵有些无聊,周围环境他也不熟,虽说身负银华鉴让他不至于会迷路,因为小羲在临出发前告诉他这东西还能在这个时代给他指路。不过毕竟在古代也不像现代这样处处有好玩的,所以裴天韵决定再去看看朱元璋在干什么,对他而言,这位传奇君王有着很多吸引人的地方。
说走就走,裴天韵一下子飘出了太子马车朝着前方最大的龙辇飞去,一路上侍卫林立太监正忙着整理马车仪仗,而大明最高统治者则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双手背负在后面望着扬州方向即使他知道在这个位置根本看不到什么。
“恩师,不知陛下此次带我们出来是什么用意呢。”裴天韵耳边传来了一个陌生的声音,转头看过去一个是刘基刘伯温另一个他却不认识,“杨宪呐,不可妄测圣意,该让你知道的时候,皇上必会让你知道。”身经元廷以及朱元璋义军时期的官场,刘伯温早就深谙一个道理,那就是什么时候该知道什么时候该糊涂,而他身边正是明前期中书省里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角色,杨宪,按裴天韵的认知这家伙貌似结局不是太好,不过以现代眼光来看么,争名逐利也属正常只不过他选错了对手高估了自己而已。
“刘大人,皇上命你近前说话。”此时一个太监来请刘伯温,“杨宪,记住刚才为师的话。”抛下这句刘伯温就跟着太监前往朱元璋所在之处。裴天韵也不客气,晃晃悠悠飘在两人后面跟着一起来到了朱元璋面前。“启禀皇上,刘大人到。”太监恭敬地说了一句,闻言朱元璋回过头来,一股皇者霸气让众人大气不敢出,连裴天韵都身体一紧飘在半空。“臣刘基叩见皇上万岁,万万岁。”刘伯温跪下山呼,朱元璋眼神一扫那个太监并众侍卫侍女识趣的乖乖退下了。“起来,陪咱走走。”朱元璋说完就当先一步踏出。
多年的军旅生涯让朱元璋行动迅捷有力,读书人出身的刘伯温勉力紧紧跟在其后,最舒服的要数裴天韵了身为阿飘毫不费力就盘旋在两人周围。走了一段,朱元璋停下,“伯温,考虑的怎么样了?”这没头没脑的一句让裴天韵很是疑惑,“启禀皇上,臣思虑再三,未免陛下与往日同袍多生嫌隙也为我大明稳定,仍认为陛下可效仿当年的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原来两人的谈话内容又是之前裴天韵偶然听到的削弱勋贵的做法。
“……”沉吟片刻,朱元璋开口了,“为什么要学这种软弱的手段,朕既已掌握天下至高强权,有理,可杀!无理,亦可杀!”这位皇者平时自称都是一口咱、咱的,突如其来的改变吓得刘伯温当场跪下,将头深深埋在两臂之间。“起来吧,不到万不得已,咱也不想动这帮从义军起来的老兄弟子侄们。”朱元璋又收敛起了皇者霸气,“伯温啊,最近听宋濂说标儿学业突飞猛进,似是开窍一般。”朱元璋话题一转,听得出来他已经对那些勋贵有了打算便无需再议论了,“太子乃人中龙凤,实为大明幸事!”刘伯温战战兢兢起身附和着朱元璋,“咱以前觉得标儿聪慧有余却过于仁慈,不过从最近给他的功课批复的奏章上来看,还真是咱的种。”说起儿子,这个做父亲的也如同寻常百姓家夸奖自己家有出息的孩子似的一阵欢喜。
听着这些裴天韵心想也许这跟自己也有些关系,毕竟太子在模拟批复奏章的时候时不时会跟他讨论,不过他现在没心思关心这些,因为朱元璋的话还没说完,“所以,未免咱有什么不测,早日为标儿稳固朝廷也属当务之急。”可怜天下父母心,不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平头百姓,刘伯温也明白个中道理,“皇上,臣以为目前尚无需逼迫太紧,可命李善长李大人拟一个章程为那些有功但亦因伤或是年岁偏大难再上战场的将士们制定恩养方略。”毕竟国家初立,一下子全部削夺武将们的兵权是不现实的,刘伯温这一缓兵之计不可谓不高明,“有理,今日与咱一起吃饭,把你的想法都说出来。”一听这,朱元璋抓起刘伯温的手就往回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