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过继 > 第55章 刘一锤

第55章 刘一锤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刘师傅在工地的外号叫刘一锤,说在钢筋工里面没有他用锤头摆不平的事。

    他整天扛着一把锤子在工地转,筋弯了用它,截钢筋用它,看见不听话的工人用它。

    可见刘师傅的管理,多么简单粗暴。

    这儿正在建未来铁矿公司的宿舍,刘师傅一直自己从事钢筋工作,便从他的老家拉来几个人把工地的钢筋活给包了。

    活太多了,又从牛石岭村里招了我这样的样人。

    工地包住,不包吃。所谓的住也就是几间板房,只能挡点风。

    十几个人挤在一起。

    吃的就再去大一点的包工队,交钱蹭别人的饭。

    钢筋工是个技术活,想成为一名熟练的工人,必须半年以上,伸钢筋、截钢筋、弯钢筋、扎笼子等等又分好多工种。

    最低的工种就是伸钢筋,最高工种爬架子扎钢筋。

    因为都是框架结构,钢筋工是第一个先开工的,然后跟进是木工打板,泥瓦工上料用砖垒墙。

    这个刘一锤对谁都没有好脸,包括他一村的,只要他看见谁下料不对,扎的不合规定,立马翻脸,甚至撵人滚,都会发生。

    我慢慢地从最低工种做起,一点点的学习,做错时无论刘一锤怎么批评,我也不生气。

    我要练到刘一锤那种水平,到架子一看,套的钢筋对不对,扎的倾斜度有多少,结点是对结还是斜结都一目了然。

    甚至你少扎了一笼,他都能看出来。

    这都是他积累多年的工作经验。

    没有人会随随便便成功,不下苦功夫,就想天天吃白馒头,怎么可能。

    我就跟着刘一锤,我要学习他的技术。

    他好抽烟,给他买,看到我学习的态度,他也很愿意教我。

    怎么识别钢筋弯曲度型号,怎么放承力筋与接力筋,捆筋的扎丝怎么打结快。

    半年下来,我基本上都了解了。

    刚来时,穿着毛衣干活,到现在在太阳底下光着膀子干活,我已经晒成一个黑鬼了。

    刘一锤说工地开工资是这样,压二开一,主要怕熟练工人流失。基本三个月才开一回工钱。

    第一个月开工资,刘一锤对我说道:“这个钱,要先扣他亲戚的自行车钱,”

    我当然同意了,我说道:“刘师傅,这是必须扣的。”

    但没有想到,这刘一锤把钱全部扣了,我连加班应该能领到快四百了,一辆自行车当年不到三百块钱,我应该剩下点的。

    我找到刘一锤说道:“刘师傅,扣除自行车钱,我还应该剩下点钱吧。”

    刘一锤把眼一瞪说道:“你小子跟我学了这么长时间,必须要交学费。剩下的我全部扣下买烟抽了。”

    我一听很是生气,我忙活了三个月了等于我一分钱没有见。

    靠。我只能向工友们借点钱,才能吃上饭。这个刘一锤太他妈的狠了。我心里很不痛快。

    在工棚里与大家伙聊起了工钱,这才发现都被克扣了,有的多有的少。

    大家都骂了起来,其中就有说别在这儿干了,去别的工地,但是一想还有两个月工钱呢,这一走等于又白送刘一锤了。

    大家也只有骂的份了。

    对于刘一锤还有许多没有人性的工作方式,就是不准人休息。

    不管外面下多大的大雨,刮多大的风,也不能歇一会。

    谁想请个假,比登天还难。其中一个工友的母亲死了,想请假回家给他母亲办理丧事。

    可这个刘一锤把头摇的像个脑瘫患者。

    这个工友气得大骂,刘一锤是恶霸,生气走了不干了。

    那是很熟练的架子工,不管多高他都不用安全带爬上去扎钢筋。这是许多人做不到的。

    这就是生活的现实,如此的残酷。

    我没有办法,想要挣钱必须要忍受下来,半年了我又领一次工钱,我以为这次他不会有什么理由克扣了。

    没想到刘一锤说我去厕所过于频繁,要扣十天工钱。

    十天啊。

    我又给他干了,奶奶地。啥也不说。

    领了二十天的工钱,我走出工棚。

    这个刘一锤,给我这二十天工钱都不舍得,在他的包里摸了半天钱,人啊,把钱看的太重了。

    领了钱后,我决定给自己放半天假。

    管他明天让不让来,我已经把技术学到手了。

    此地不留爷,会有留爷处。

    别的工地我一样干。我不是一个生手了,是一个熟练工,都会抢着要的。

    放这半天假,主要去看那个老太太,当初来牛石岭就为了报那天的恩,结果没有想到,因为张保强留在牛石岭了。

    一直没有拿到钱,怎么好意思去看人家。

    空着手去看人家,别人感觉你还是化缘的呢。

    到了牛石岭村,发现半年没有回村,又有变化了,路两旁多了音像店,到处大声唱着:天不刮风,天不下雨,天上有太阳,妹不开口,妹不说话,妹心怎么想……。

    这样庸俗的歌,不知道为什么这么流行,

    说明当时人心的浮躁,犹如路边扬起的尘土一样,被风吹的四面扬起,遮挡着人们的目光。

    村里又新开了几家酒店,还有卖冰镇饮料的。

    交通便利的好处,就是能跟上时代的变化。

    我发现我与人家不生活在一个时代。

    进了村,找到一家肉店,想买二斤五花肉去看看老太太。

    卖肉的笑着说道:“现在哪还有买五花肉去走亲戚的。现在都是排骨,肥肉谁吃。”

    我说道:“怎么肥肉也没有人吃了吗。肥肉那可是宝贝,可以炼猪油,炒菜吃那个香啊。”

    卖肉的说道:“都什么年代了,还送肥肉。现在是九十年代了,小伙子听我的,就砍排骨。

    好吧,听老板的,砍了三斤排骨。

    我一直认为在北山走亲戚最高礼品就是五花肉,其次是烧饼油条。看来我的思想还活在北山。

    由于我经常在这里找张保强,所以对牛石岭村还是很熟悉的,我很快找到老太太的家。

    我敲门进去,老太太还是那么的慈眉善目。她正扶着自己的孙子走路呢。

    看这个老太太的孙子,我立马想到了曦曦。

    唉,曦曦也应该会走了吧。有些想她了。

    小孩脚软,站不稳。需要大人在后扶着。

    老太太看着我说道:“请问你找谁。”

    我说道:“大娘你好。我是专门来谢谢你的。”

    “谢我的。”老太太看着我有些糊涂了。她已经把我忘了。

    我赶紧地提醒道:”在镇医院我姐生孩子时,你帮我怎么喂孩子,还给我留下了一堆生活用品,我是专程来感谢你老人家的。”

    老太太这才对我有了印象。

    把老太太激动坏了,向我问道:“你姐家的娃吃得可好。”

    “好着哩。”我答道,然后我把排骨放下,说道:“给大娘买了点东西,感谢你当时的帮忙。一点心意,不成敬意。”

    老太太说道:“这是啥事,太不好意思了,我帮你是微不足道的事,你还专程来感谢。那好,今天中午不能走了,必须要在这吃饭。”

    然后朝里屋的儿媳妇喊道:“赶紧的给你家男人打电话,说家里来客了。去饭店弄菜来。”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