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过继 > 第50章 张范庙山

第50章 张范庙山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刚翻过两个山头,坐在一块石头上休息时,突然想起一件事来,姐姐在镇医院住院时,一直帮我照顾刚出生第一天的曦曦的老太太。

    心里发誓一定要去看看人家,知恩图报,这是光棍爸爸经常教育我的。

    对于老太太家的地址我已经铭记在心,一直没有机会出山,所以这个事也一直没有做。

    这次出去也不知啥时再能回来。

    趁现在有机会,我去那个老太太家向人家当面道谢。

    对。我决定先去谢谢人家,再回城南镇。

    我绝不欠着人家的情。

    老太太的家叫牛石岭,我没有去过。

    在北山,我曾问村里的人,他们有的去过的,对我说,翻过几个山头一直往东走,二十多里地就到了。

    那个村子比较大,也比北山富,因为靠近新修的公路,交通方便。

    村里有很多做过生意的人,去过牛石岭,他们给我描述过那里的繁华,人家已经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了。

    这对北山的人来说,简直是天堂般的生活。

    我听后也没有啥感觉,因为我在城南镇生活过,那里的条件要比北山好上十多倍。

    牛石岭看样离北山很远,但无论多么远,我都要去一次。

    因为做人做事我就这样,只要谁对我一分好,我会给予十分的回报。

    如果,那天老太太不伸手帮我,我真不知怎么照顾曦曦,照顾姐姐。

    去一次,谢谢人家,不一定买什么东西,只是为了表达自己的谢意。

    我很快的翻过了两个山头,又走到一个小山头,找到一块大石头,坐在上面休息。四月天的天,是最舒服的时候。

    没有一丝风,太阳暖暖地照在我的身上。

    我拿出姐姐给我准备的煎饼卷,里面放了葱和酱。

    我开始大口地吃了起来。姐姐把煎饼卷给烙的焦黄的,非常的酥脆,非常的香。

    吃了两个煎饼卷之后,我突然发现一个事,那就是我忘了带水了。我以为这山里到处会有山泉,不用带水的。

    这可怎么办,我吃了两个干干的煎饼卷再加上咸咸的酱,我的嗓子已经渴的冒烟了。

    我焦急地在这山的周围寻找起泉水来,可是,在这座小山周围,我并没有发现泉水。

    如果没有水,我会活不下去的,难道我再走回北山吗,让人家笑话。

    到那时,巧姐再缠着我,我肯定会走不了的。

    远处有一个放羊的老汉,正在用鞭子追打着羊群。我想这老汉肯定会带水,向他讨要点水喝。

    于是,我快步地追上那个老汉,对着老汉说道:“大爷,我是一个过路的人,请问你带水了吗,我口渴的要命。”

    老汉看了看我,说道:“哪个村的,要去哪里。”

    我向老汉答道:“我北山的,要去牛石岭。”

    “哦,北山的人,好的,小伙子,你等着。”老汉说完之后从怀里掏出了水葫芦递给了我。

    我接过水葫芦,就开始大口的喝起来。这水非常的甘甜。

    老汉在一旁说道:“小伙子,慢点喝,别呛着。”

    我猛喝了几口水,心里好受多了。

    我把水葫芦交到老汉手里,然后向老汉道谢,并掏出五块钱给老汉。

    老汉一看钱,便生气道:“干什么,小伙子,我听说你是北山的人,才给你水喝的。”

    “大爷,谢谢你,为什么我是北山的人,你才给水喝的。”我不明白地向老汉问道。

    “你们北山村有我结拜的兄弟,他曾经帮过我,后来他死了,我一直没有办法还他的人情。

    于是我许下一个愿望,只要是北山路过这里的人,需要我帮忙,我就会全力的帮忙。”老汉朝我说道。

    这个老汉让我感动,我冲着老汉挑起大拇指。

    老汉对我说道:“小伙子,你知道这座山叫什么山吗。”

    我摇摇头,说道:“大爷,我不知道。”

    “这座山叫张范庙山,这里面有个故事,我讲给你听。”老汉捻着胡须说道。

    “为什么叫张范庙山,过去山里有一户人家叫张伯元,这张元伯家境一般,但为人诚实,好结交朋友。

    那一年张元伯去兰陵县办事,结交了山西来兰陵做生意的范巨卿。

    俩人聊的很投机,便结拜为兄弟。

    有一年春荒,二月二十六日这天,范巨卿又专门从山西来看望结拜兄弟张元伯。

    张元伯就把家里仅有的一只公鸡杀了,炒了盘辣子鸡,来招待范巨卿。

    范巨卿感动于兄弟情谊,并与张元伯约定每年二月二十六为俩人聚会的日子。

    后来,范巨卿每次到张元伯家聚会,张元伯都会炒辣子鸡给范巨卿吃。

    过了几个年头后,范巨卿在外做生意耽误了约期,没有赶回兰陵与张元伯聚会。

    范巨卿回到家中,对妻子说,我没脸见人了,不能活在世上了。便上吊自杀了。

    当夜,张伯元就梦见范巨卿提着头来赴约。

    次日一早,张元伯骑上白马,身穿素服急奔山西,果然自己的仁兄已经死了。于是张元伯又感动又悲伤,将自己的好兄弟厚葬。

    事后,张元伯考虑到范妻孤身一人生活艰难,就把她与孩子都接到山东自己家里来,张、范两家合为一家,和睦相处,在当地传为佳话。

    后人为了纪念这二人的友谊,就在山上建庙,并把山名改叫张范庙山。

    小伙子人无信而不立啊。

    可是现在人心都变了,哪还有什么信啊,还讲什么情呀,都是为了利呀。”老汉对我叹息地说道。

    我第一次听说这张伯元和范巨卿的故事,那个年代的人,为了信誉可以舍弃自己的性命,他们把自己的信誉看的比生命还重要。

    而我们却已经丢失了。

    我准备向老汉问问这张范庙的庙立在哪里,我要去拜一拜两位先人,学一学他们的为人处事。

    可是当我抬头时,老汉已经用力吼起他的山歌:“三月雨贵似油,喽,四月的雨来,好动锄哟,清明前后一场雨,豌豆麦子中了举喽……”然后追赶羊群走远了。

    既然张范庙找不到了,我就随便找到一个石堆,把自己口袋的烟卷当做上贡的香,点 着放到石堆前,朝石堆拱手跪倒。

    我说道:“二位先人,我孙延生路过此地,听说二位的故事,很是敬佩。以烟为香敬给二位,保佑我有信而立。”

    走过了张范庙山,已经是傍晚时分。

    我走的很慢,不像刚进山时那么匆忙。

    一路都在想,这山啊屹立在这,多少万年了,而我们只是他跟前的过客,什么样的人都见过,什么样的风也都刮过。

    所以,望着这些沉默的石头,我们应心存敬意,我们的昨天今天还有明天,他都见证过。

    以前,在北山看见王常光他们拜山神,我心里不以为然。

    其实,在山面前我们多么的无知与可笑。

    人啊,要永怀敬意。

    不要以为自己了不起,当山出现在自己面前时,自己的一切力量与学识都显的那么的渺小。

    不知为何会出现这种想法,从进北山再到出北山,我已经变了一个人,名字换了,难道人的性格也变了吗。

    不,我性格没有变,我越来越感觉自己像一个成熟的男人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