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仙侠小说 > 那少年 > 第11章 百年风云

第11章 百年风云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重返紫云城,林云对李九思所言的不过是天问城如今并不安全。

    这位二公子当然也不愿就这样灰溜溜的回到金陵城去,正如孔墨所言没见过沙场征伐,没见过尸骨如山的边境,又如何懂得这世间的苍凉?

    南阳王府一应事务皆由父兄处理,这里头到底有多少人心算计,他不是没想过,以前觉得有父兄的金陵城,自己飞扬跳脱点也没什么,但如今深入江湖,才知江湖之险,在这浩浩天下中的南阳王府是多少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二公子大多时候是一时兴起,这个萧杰大有体会,对于自家公子的随心所欲,一路向西的行为萧杰想过阻止,因为一旦离边境越近,敌国暗刺便越多,南阳王府二公子的身份又过于敏感,但又想起王爷临时的交代,想想还是先多加防范为先。

    ……

    几位若有所思的少年坐在酒桌上,显得一片寂静,与周围热闹的氛围恰恰相反。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也称元夕。曾有诗曰“每岁元夕,于明州张灯五夜。倾城士女,皆得纵观。”由此可知,元宵这一天,是属于年轻男女的节日,在这一天男子会对心仪的女子表达倾慕之情。

    火树银花不夜天,元宵情人坐席间,这便是凭证。

    元宵素有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习惯。

    风销焰蜡,露浥烘炉,花市光相射,真热闹啊!”李九思看着热闹地场景率先打破少年们的沉思,念着所记不多的一句诗文。

    一旁的林云大笑道“没想到二公子还有这等文采。”

    “青梅煮酒论英雄,萧杰你知道这是什么吗?”李九思走到一个花灯前。

    “应该是用青梅煮酒给英雄们喝,然后最后倒下的才是英雄。”萧杰刚从沉思中反应过,脸带敷衍道。

    “是你和我的意思,笨”从远处娓娓走来的赵灵宣道。

    “你和我?”李九思指了指赵灵宣,又指了指自己道“你说谁笨啊?”

    “你,李九思!”赵灵宣直指李九思道。

    只见一个三四十岁的中年人,手里一个提着酒瓶,腰里挂着一柄剑。半醉半醒的样子,口中念念有词。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花阑珊处,这句说的好”旁边一人应声道。

    “能在这元宵佳节里听到这样佳作,实属无憾!”赵灵宣向那中年人行了行礼,接着道“可听先生之词,却感到一丝的婉惜之情,是对佳人的不舍嘛?”

    “以先生之才,又何愁美人?”李九思急忙应道。

    赵灵宣一眼瞪过来,道“闭嘴”。

    “我说的事实啊!”李九思一脸委屈地说道。

    “二公子,或许还不懂那种一生一代一双人的刻骨铭心,可能不久就会懂了吧。”林云说完便笑着看向赵灵宣。

    “刻骨铭心的佳人?”

    “那你为什么懂那么多?”

    “书上说的”

    “本公子怎么没发现”

    林云一时无语,不想再理会这二公子,向那中年人道“恐怕先生思的不是故人,而是这天下吧。”

    “哦,说来听听?”中年人难得遇到这么一个少年,一个跟自己很像的一个少年。于是便提起了兴趣。

    “前半段,将这里的景象和热闹的氛围都念出来,看似很欢快,而后半段‘众里寻他千百度’是说先生欲寻救天下的方法,可走了一路发现并没有找到心中所属的。或者说是先生未遇伯乐,一身才华无展施展。而,这‘那人却在,灯花阑珊处’先生寻的是自己吧?”

    中年人上下打量了一下眼前这少年笑道“不全对,不过你是这群人里,说的最对的一个。”

    “先生,晚来寒风凛,能饮一杯无?”林云恭恭敬敬地向中年人行了行礼道。

    “好,可我没钱!”

    林云看向李九思笑道“没事,我们有。”

    “也该动手了”一个身着黑衣,戴着面具的黑衣人隐入了黑夜中。

    金陵城,南阳王府,仪事厅,有一个身着白衣儒生装份的少年急匆匆地向外走来。

    “父王,据消息回报九思在洛城被刺杀,为首的是消失已久的鬼刀王立,幸得几位少年相助,才幸免于难。”

    “他往哪去了?”

    “自洛城而出,直向天问城的方向,如果天问城真要出手的话,恐怕……”

    “真是多事之秋啊,那两位殿下,也没一个让本王省心的!”

    “那九思呢,需不需要派人将他寻回?”

    “天问城不会妄动的,毕竟白希还是天问城的城主,白希也不傻,那些躲在暗处的人也不傻。”

    “那父王的意思是要杀九思的不是江湖,而在朝中?”

    “西夏,北蛮哪方不想除掉南阳王府啊,九思不会有危险,这么大的筹码在江湖,他们又怎舍得杀死,南阳王府树大招风,既然陛下有了皇子辅政,南阳王府的担子也该卸下来了。”

    “贤儿,传信给天问城白希告诉他我儿子不能出事,否则,便踏平他天问城,江湖里的事,就便由江湖人解决吧。”

    李九贤沉思了一会,似乎懂自己父王的意思,笑道“好”。

    说话的双方自然是南阳王李冠君以及世子殿下李九贤。

    近些天来南阳王府,各方面皆受到牵制。无论在朝中的威势,还是江湖中的地位。

    “还是准备应对接下来的风波吧。”南阳王叹道。

    一行人行至路边一个酒肆。

    林云上下打量了这个酒肆,道“先生,不介意吧?”

    “不介意”中年人就近选了个桌子坐了下来。随即众人纷纷坐下。

    “伙计,来两壶上好的酒,不,四壶!”李九思看了看众人道。

    酒很快就被送了上来,林云拿着一壶酒向众人的酒杯斟酒,然后做出一个请的手势,道“先生,请吧。”

    “好”中年人随即拿起酒杯,一饮而尽。

    “先生,我想请教一下你眼中的天下是怎样的?”李九思一脸认真的道。

    “天下三分,纷争不断,百姓苦矣。”中年脸无表情的道。

    李九思继续追问“先生,能给我们详细说说吗?”

    中年人笑道“小友,为何对的天下形势那么感兴趣?”

    李九思道“不瞒先生说,家父乃当朝南阳王。”

    林云一时竟无语,到哪都自报家门,原以为这一路的凶险,可以让这位二公子有所收敛,好在这位先生看起来至少不像什么恶人。

    “世子殿下?”中年人道。

    “家兄深居简出,可不像我那么不正经。”难得还有点自知之明二公子笑道。

    “南阳王李冠君只有两子,除了世子殿下,就只剩下二公子了。”中年人笑道。

    “那二公子,对这天下的形势,南阳王应该比在下更清楚才是,为何要问我这闲散之人呢?”

    “家父常年在朝,少涉江湖,许多事都是经他人转述,有些事始终不如先生了解。”

    “难得我们这二公子能有如此胸襟,先生,请赐教吧。”一旁的林云道。

    “请先生赐教。”众人齐声道。

    “好吧,既然你们要听故事我便讲一个。百年前,天下大乱,民不聊生。有一少年不忍百姓受苦,立志要为这天下谋个太平,便在他的家乡滁州揭竿而起,可那时,少年势微,无力对抵乱军,心怀天下却难有作为,直至那名少年听闻紫云城里有一诸葛庐,那里有个绝世高人,便跋山涉水前来拜会,三顾茅庐,也算一桩佳话,你们应该也有所知。”中年人停了下来,再将杯中之酒饮尽。

    “后来呢?”李九思道。

    “后来,少年在这紫云城相识了另一个少年,彼时两个少年,一个名不经传,一个早已闻名天下,可少年们并没有因此生出间隙,因为他们都有心怀天下的胸襟,一统天下的雄心。

    经历十数年后,天下终归一统,两位少年,一个成了大唐的高祖皇帝,一个被封南阳王,官拜丞相,统领三军,可谓位极人臣,可是啊!”中年人突然下来,看着杯中之酒,再一饮而尽。

    林云见状接了下去“可是啊,卧龙先生算尽天下,却算不尽人心。以人力胜过天道的他,却死在身边之人手中。”

    林云停了下来,没有再说下去,学着中年人的样子,将杯中之酒,一饮而尽。

    “林云,你捣什么乱,先生,请接着说。”李九思道。

    “那才是真正的天下一统啊!哪有什么西夏,北蛮。四十年前西夏雄主拓跋昊崛起,连下数十城,直逼金陵,唐军无力抵抗,只能派出使臣求和。从此天下一分为二,三十年前,北方游牧民族联合各方部落南下,唐军孱弱不敌,天下由此三分。”中年人叹了口气继续道“这些或多或少你们都有了解吧。”

    “先生的意思是,骂我们李家守不住这江山,让百姓受苦了呗。”李九思喃喃自道。李九思虽生活在金陵,但朝中之事并不了解。平常能让他上心的只有江湖,可进了江湖,屡遭刺杀,明白了天下没有他想象的平稳。

    林云道“难道不是吗?一味求和,不敢再战,年年纳贡,这最后苦的不是我们这些百姓?”

    “的确如此!”萧杰娓娓道。

    “要不是你们这些人,我和父亲也不会逃离家乡,隐居在一个无人问律的小院里,要不是你们,我父亲也不会像如今这股生死不明。”赵灵宣激动地说道。

    “林云,你们就别挤兑了,这事我说了也不算,不管是父王还是圣上他们的事也从不跟我说啊!”李九思道。

    “哈哈哈”旁边的中年人笑道。

    “先生,算你也笑话我嘛?”

    “非也,只是感觉你很有趣,我再给你讲个故事吧。可愿听?”中年人笑道。

    赵灵宣平复起情绪道“先生,请讲吧,不需理会的他。”

    “好,十三年前,唐军北伐,曾有一年轻人,姓宣名家,雄姿风发,欲要从军,收复失地。”

    李九思发声打断中年人道“可是少年没能如愿,先生这不说那说书人经常讲的段子吗?”

    “你能闭嘴嘛?”众人齐声道。

    李九思一脸无辜道“你们就知道欺负本公子!”

    中年人笑了笑,并没有怪罪的意思“那个叫宣家的少年啊,最后如愿地踏进了北征的队伍。少年一路跟随大军前行,直至玉门关,可玉门关久攻不下,后来,你们应该有所了解,主帅镇北将军被召回,征北十数万将士卸甲归田。”

    “然后呢,然后呢?”此话一出,众人皆向李九思看去,李九思急忙作出了一个闭嘴的手势。

    中年人看了看笑,道“然后镇北将军林岳以谋逆处死,可天下人不傻啊,十数万伐北战士不傻啊。

    “自此,北伐结束,少年以叛军之名流边到边陲之地。”

    林云眼眶微微发红,面无表情,道“想必先生就是那名少年吧?”

    “是!”宣家道。

    “先生,本该是天下所敬仰的英雄。”林云微微道,眼窝早已红肿。

    宣家笑道“想当高祖皇帝,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那才是为民请命的英雄啊,而你眼前的只是一个徒增白发的酒徒罢了。”

    一直末曾说话的萧杰道“先生过谦了。”

    宣家笑道“可我今天见到你们这样的少年,仿佛又见到了希望。”

    说完宣家拎起一壶酒走了出去“这天下就拜托你们。”

    看着远去的背影,众人起身向那个方向鞠了个躬。

    “林云,你说我们还会不会相遇见这位先生?”李九思道。

    林云看了看李九思,道“二公子啊,这就是江湖啊,途中我们会遇到很多人,有的是要杀你的,有的是你想杀的,有的转瞬即忘,有的会一直陪在你身边,当然有的人即使相识不久,或数面之缘却能让你心之敬仰,比如孔墨和这位宣先生,以后不一定相见,但一定会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

    “那我希望你们永远在我身边,以后江湖上能遇到更多有趣的人,不要那么多人想杀我才好。”李九思大笑道。

    众人齐声道“好”

    李九思挥挥手道“伙计,再来二壶酒,我们不醉不归。”

    总有一些人喜欢在黑夜里行走,他们是躲在黑暗里的人,没人知道他们的真实身位。

    “林云,我一直觉得你很神秘,仿佛对这天下之事都有所了解。”李九思道。

    林云道“二公子,说笑了,我只是这紫云城里的普通百姓而已。”

    “不说就不说,喝酒”

    “好”

    众人很久没像今天这般的轻松了。

    “不知,二公子,可为在下准备了酒。”一个身着黑衣,脸戴恶鬼面具的人徐徐走来。

    “又是你!”李九思高喊道。萧杰也随即挡在众人身前,握紧了双拳。

    酒肆的伙计见状,便撒酒跑了。

    “阁下既然要饮酒,那便请吧。”林云道。

    随即黑衣人便坐刚才宣家的位置上,看着桌上的酒杯,说道“原来还有客人啊。”

    林云笑道“是个大英雄,与阁下这种见不得光的人无法比。”

    “哦!”

    黑衣人似乎提起了兴趣。

    林云脸无表情“阁下即要饮酒,带着脸具怎么喝?”

    “可见到我的脸的人,会死!”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