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也枉然
“自然是不甘放弃。”王成喝了一口水,继续道:
“大英现在就是利用马来亚制造业的短板,一直控制着马来亚的橡胶产业市场。”
“这还有点难办了!”李云龙开口道:“自从我们决定要在橡胶上插一手,我就让人统计了一下。
我们国内目前有两百多家橡胶厂,大多都处于停工停产的阶段。
缺少原材料是一个大方面,而我们现在制造业也不太行。”
王成又补充了一句,“这点师长你要想办法了。马来亚的衣服都是大英往来运 ,我们要是想插手,这些方面肯定要解决。”
“难搞!”苏玄长叹一声,这种情况让人头疼。
国内布匹现在也是稀缺货,想要让溢出,达到可出口基数,那整个产业链都要想办法调整。
“活人还能让尿憋死!”李云龙站起来,看着众人,大声道:
“我们虽然也穷,可凑一次交易的本钱还是有。
这次我们要是不勒紧裤腰带插手,将来就迟了,到时候只能拿着钞票,购买最昂贵的橡胶。
“老李,你的意思是先促成第一次交易?”苏玄问。
“没错!”李云龙信心满满,解释道:“万事开头难,只要我们带回去大量橡胶,国内各橡胶工厂就能开工。
制出的产品,回笼一批资金后,到时候我们就可兴办制衣厂。”
“想法很好。”苏玄分析道:“大批量制衣厂的建成,这需要好长一段时间,我们如何挺过这中间的空白期?”
李云龙胸有成竹,开口道:“这个也好解决,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
“直接抢?”苏玄揉了揉眉心,提醒道:“老李,现在是和平时期,上级是不会让我们这么干的。”
“放屁,老子啥时候说抢了?到时候我们就按你老苏说的,等大英送物资过来时,展开演习,把他们的物资直接扣押……”
“靠!”苏玄眼睛瞪大,看向李云龙,“你这是想打个时间差?”
“没错,我们先拿大英的物资,完成第二次交易。
在这期间拖时间协商,等我们的物资出来,再告诉大英失了火,然后把我们的物资赔给大英。
到时候大英拿着物资入场,可这时候马来亚市场已经短期饱和,我们又能私底下收购。
等市场再缺少时,我们又先一步放出来。”
啧啧啧!
苏玄砸吧着嘴,不住的点头,“老李,你入错了行,要是一早就经商,这时候国内的这些问题,你一个人就能解决了。”
李云龙也大倒憋屈,“都怪该死的小鬼子,把我家两只鸡抢走了,让老子没了本钱,只能先参军。”
哈哈!
苏玄乐的哈哈大笑,“鬼子要是知道,就因为拿了两只鸡,造就出了一个会放烟花的李云龙,你说他们会不会气的活过来。
“要不等有了时间,我们去绞了鬼子天蝗的绞刑架跟前去试一试?”李云龙谈笑道。
哈哈哈……
一屋子人都笑起来,二战参与的鬼子高层被一扫而空。
刑具是成排的绞首架,过去多年,他们也忘不了那天很好的天气。
有了方案,李云龙火急火燎开始实施,王成被派回国找陈司令。
第一次的交易物资,还需要组织提前开始筹备。
李云龙一行从港口离开,径直去了马来亚。
苏玄目光恋恋不舍的移开马六海峡,这地方可是躺着能赚钱的地方,可现在已经不能动手。
一入马来亚,繁华程度远胜国内。看的李云龙很不是滋味。
这地方虽说被大英殖民所控制,可实实在在被橡胶带了起来。
二战的创伤似已不在,李云龙他们又被当地政府接走。
一路上,李云龙都在考虑从那切入。
一被安排住下,李云龙苏玄起身出动,不实际去看一眼,心里不怎么踏实。
两人穿街走巷,询问各种和橡胶不挂钩的产品价格。
又跑到最近橡胶产业园去参观。
一圈下来,结合王成的报告,两人对这边的市场有了初步了解。
“黑!真他娘的黑心!”李云龙叫骂着,“一件衣服竟然这么贵。”
苏玄淡淡说道:“这很正常,大英在全方位掠夺马来亚的财富,要是我们不插一手,这种事情还要持续无数年。”
这点苏玄也没有胡扯,马来亚也真是在这种市场条件下,一直到57年才挺直了腰板。
“看来我们除了维护世界和平,还有维护邻居的利益。”李云龙悠悠说道。
哈哈!
苏玄乐的肚子疼,有那味了。
两人回到住所,直到第二天,有此地官员来见他们。
简单寒暄之后,来人直奔主题,问到李云龙是来干什么。
李云龙回答的很讲究,我们是来开各种店铺,促销一下国内产品,全文没有提橡胶二字。
来人的眼睛顿时明亮,赶忙让人大摆酒席。
吃着不怎么合口的饭菜,李云龙一脸满足。
席间双方开始乱扯,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又到二战的种种。
直到无意间,李云龙说出自己的名讳,该国官员端酒的手一抖。
激动的蹦出一句汉语,“为人不识李云龙,称作英雄也枉然!”
李云龙瞬间血冲脑门,差点跟这人当场结拜。
有了这个前提,后面交谈简单了不少。
该国官员放出政策,让李云龙尽管来经商。
苏玄见机提出,要一块大点的商铺。该国官员也欣然答应。
双方初步达成口头协议,到了第二天,该官员上报李云龙的来意。
等结果的阶段,苏玄挑起了地方,要整个大商场,专门售卖国内产品。
李云龙大嘴巴时不时在边上念叨着,“为人不识李云龙,称作英雄也枉然。”
“你可得了吧!”苏玄开喷道:“人家一句恭维的话,就把你李云龙说的飘飘然。”
哈哈!
李云龙龇着大牙直乐,“不管怎么说,写这两句话的人是个豪杰,等我打听清楚,一定要登门拜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