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摇光
“乔若,你可以出去了。”郑璟说。
“等等等等,哥。”明翎赔着笑,跑上前道,“你看这个学妹也会写诗,……”
“这是首诗吗?立意固然是好的。形态是近体律诗,又毫无格律可言。该对仗的也没对仗。”郑璟说。
“那……可以培养嘛!咱们百分百的通过率得维持下去呀!”明翎殷勤道。
“我也想让她留下,但她刚才自己说好的,写得不如易念,就她出去,可不能言而无信。”
“哥,别这么拘泥行不。……”
“喂,那位郑学长,”乔若大声道,“那只是你个人的意见,社长还没发话呢。”
“嗯……”林小默沉吟片刻,微笑着说,“乔若呀,我有个问题问你。这个第三联,‘麦浪似流金’,是什么意思?”
“就是,……秋天的麦浪像金子一样啊。”乔若有些疑惑。
“你知道吗?麦子是在夏天收割的。秋天又何来金色的麦浪呢?”林小默笑道,“这也不怪你,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
乔若听了愕然,她在县城里长大,没去过乡下,印象里金色的麦浪只会出现在秋天啊。
“你可以出去了。”郑璟说。
“别急着送客,我们比的是诗,易念写的是词,他凭什么赢我?”乔若冷笑道。
“词就是诗发展过来的啊。”忽然传来一个清柔的女孩声音,众人看去,是那个刚来面试完的叫纪思琴的学妹。
“所以,词是不是诗?”乔若问。
“呃……”纪思琴一时倒也失了计较。
“你这是诡辩。”郑璟厉声道。
“他来写了两首词,都没写过诗,就通过了。”乔若笑道,“你们是诗社,不是词社。”
郑璟刚要发怒,忽听易念沉静地说道:“我来写。”只见易念把纸猛地一翻,揪起笔来,一挥而就。
“秋夜行
暮已群灯起,寻寻风晚吹。
穿林逐月去,循迹踏笛归。
蝉抱枫琴舞,星拈霞影飞。
流光忽满树,摇落秋一堆。”
众人见了,赞赏不绝。纪思琴独自又默念了几遍。
“整体诗的意境与遣词造句,妙绝。”郑璟说,“只是尾联这个‘秋’字,不合格律,一点小瑕疵。”
“我也想过这个,只恨再想不到第二个字来代替它了。”易念笑道,“我想这个时候,格律什么的更应该顺从于本心,我们运用格律,本来就是为了让诗读起来更美,而非给诗套上枷锁。”
“说得好。”林小默叹道,“你对诗有这么多理解,为什么没去他们文学系?”
“报志愿时,随波逐流了,迷失了本心。”易念略一笑笑。
林小默一愣,想到自己,也蓦然不语。
纪思琴怯生生走到易念面前,对他半低着头道:“你好,易念,我叫纪思琴。那天在奶茶店见过你。”
“你好,原来是你,我说有些面熟。”易念望了她片刻,微笑道。
郑璟忽然说:“乔若呢?”
众人纷纷张望,书店里果然不见了乔若身影,想是趁机溜了。
“被她来闹这一场,也是我来诗社第一次见。”郑璟摇头道。
“不是她来闹,你能看到这种好诗吗?”明翎笑了,接着对林小默道,“姐,我看都八点了,撤吧。”
“再等等。”林小默面朝书店门口,望向门外的夜色。
到了八点十五,也再没有第五第六个人来面试。几人便又没头没尾地聊到了八点半,连纪思琴也活跃起来,林小默社长却坐在书店门前,独自望着外面,一言不发。
易念注意到了,便悄悄走过来坐下,问道:“社长,你怎么了?”
“我在想,中国的文学还有希望吗?”林小默静静地说。
易念一愣,便懂了她的意思,但这实在是个很沉重、很难以回答的问题。他也转头看向门外,慢慢地说道:“我们,不就是希望吗?”
林小默看向他,见他正在望着门外晚空中,黑色树杈上扎着的几粒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