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第68章
听到蘑菇, 楚尧顿了顿,看向了许时清手心一捧。
“这是什么菇?”
许时清:“是草菇,放心吧, 没毒的。”
听到许时清说没毒,楚尧放下心来,而后也在许时清旁边蹲下。
“要多少?我帮你一起,能快一些。”
天就要暗下来了,回去的路还有一程, 必须加快速度。
等两人采完蘑菇回去,临时歇息地里的火堆已经高高燃起, 照亮了整片林子。
“殿下,今晚的收获可丰盛了,不仅有野兔, 还有野鸡和鱼。”看到两人回来, 众人算是松了一口气。
凌一赶紧迎了过来,等看到殿下下了马后,把一包东西递给了他。
“这是什么?”凌一掀开了最上层的布, 露出了里面的蘑菇。
“唉,正好可以和野鸡一起煲个汤!”凌一惊喜地说道。
楚尧没有回话, 而是把目光看向了还孤立无援坐在马上到许时清。
“快带我下去。”许时清催促了一句, 伸着手居高临下地看着楚尧。
楚尧的手抬起, 和许时清的手触碰到了一起, 趁着许时清没反应过来,使坏地笑了笑, 猛然地拽了一把许时清。
“啊!”
突然的失重感袭来,许时清整个人都慌了一瞬,下一秒, 就整个人都安稳地落在了楚尧怀里。
“哈哈哈,殿下您怎么能这样呢,要是没接住摔了许大人可怎么办。”路过的陈都尉看着还惊魂未定的许时清,嘻嘻哈哈地凑了过来。
“许大人,你没事吧!”
许时清这时被吓地脚还是软的,根本站不起来,只能靠在楚尧身上,恼怒地捶了楚尧一下。
力道不大,起码在楚尧看来就跟挠痒痒似的。
“没…没事!”
“没事就好,没事就好。”
对于许时清的责怪,楚尧不容置否,直接选择了无视,而是又看向凌一。
“就按你说的去做吧。”
今晚的烤鱼是楚尧亲自给烤的,没想到他虽然不会做饭,但是烤鱼却独有一手,这香味绝对碾压在场所有人做的烤鱼。
顶着众人羡慕的视线,许时清三下五除二地解决了烤鱼,又吃了一碗香菇炖鸡。
香菇是鲜采的草菇,配着鸡肉煲汤特别的嫩,要不是许时清实在是吃不下了,简直想要把锅底都给舔干净。
……
前几天宽松的路程是为了让人赶快适应赶路。
等到第四天之后,他们的行程就开始加快了。
有时候走一天都不带停的,甚至还有黄昏的时候休息片刻晚上继续赶路。
就算许时清的待遇比太子楚尧还要好,但也有些吃不消了。
就这那么紧赶慢赶,众人也花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到达了江城。
江城的情况比信上说的还要糟糕,范将军终究还是留了个底。
虽然楚尧井不知道,那封信是被动了手脚的。
但是看到如今这情况,即使是假的,恐怕也是比真的还要真了。
“臣等恭候殿下多时,见过太子殿下。”范将军带着江城的一众大小官员在城门口等着,迎接楚尧。
“时间紧迫,不用在意这些虚礼,救济粮已经在外面了,安排下去吧。”楚尧还没进城,就已经开始进入了状态。
“庞大人在哪里?”他问道。
庞成溪是江城的太守,是这里的最高行政官员,在江城任职已经有十五年了,算是对江城很了解了。
“下官在,见过殿下。”
听到太子殿下找人,从范将军身后钻出来一个中年男人,一直不敢直面楚尧,看起来畏首畏尾的。
“其他人先散了吧,该干嘛干嘛,别在这浪费时间。”楚尧吩咐到。
“范将军,你找人安排一下这些御医,然后让人带许大人他们去安顿。”
“是!”范将军点头,但是点完头后,又疑惑了。
哪个许大人?
“范伯伯!”等许时清从马车里下来,范将军马上就认出了许时清。
“啊,是小时清啊!”范将军和许大将军相熟,前阵子因为许时清封官的时候还帮忙护着许时清,看见他,就没来由地一阵亲切。
“让方府尹带你们过去吧,都安排好了。”
身后的方府尹听到自己的名字,赶紧站了出来:“下官见过太子殿下,见过许大人。”
“住的地方都安排好了,请您跟我来吧。”
“行!”许时清也清楚,这时候若是留在这里,不仅帮不上什么忙,还会添乱,于是点了点头,带着一干兰芝他们和后勤跟着方府尹走了。
等所有人都安排完后,只剩下范将军,太子楚尧和庞太守三人站在原地。
“往里走走,你们说说现在江城的情况吧!”
楚尧问道,一边往城里面走去。
一路上,街道边的房子有一些已经被冲垮,只剩下几根屋梁立在那里,路过所有人都面带忧愁,匆匆忙忙地走过。
范将军和庞太守一边和楚尧说着城里的情况,一边也带着楚尧到处看看,下基层了解更多。
因为城里的房屋都被冲垮了,所以范将军组织了人给重新搭建了临时住所。
江城居民基数大,本着就近原则,在城东搭建了两个临时住所,城南城西城北各搭建了一个,每天派人去临时住所派粥。
当然,也有人不愿意住临时住所的,家里房子毁坏不严重的,虽然官府的人劝了,但是没有用,所以在城中心还有个分散派粥点,为了方便他们。
三人走了有一下午,直到暮色四起,才把所有的临时住所看了一遍。
只是,楚尧有注意到,临时住所里大多都是受伤的人,毫无缚鸡之力的女人,幼小的孩子和年迈的老人,完好的青壮却很少。
“那是因为他们要帮忙治水,现在都在大坝帮忙。”听到楚尧的疑惑,范将军解释道。
“对,江城这回的劫难恐怕是百年难遇的,而江城是他们的家,家园遭难,他们也不忍心家园就此被毁,所以自发愿意过去帮忙。”庞太守说道,心疼地抹一把眼泪。
“都是好孩子,要不是有他们帮忙,江城情况肯定会更严重的。”
楚尧沉默了一瞬,本来是打算听范将军的劝先回去休息,具体明天安排,听到现在居然还有人在大坝上,立刻改变了主意。
“先不回去了,去大坝看看吧!”
“好。”现在江城情况刻不容缓,听到楚尧说继续去看情况,先了解完就能更快给出解决方案,两人自然不会拒绝,直接把楚尧往大坝上带。
为何江城这次遭难会这么严重,也是有原因的。
临江大坝就修建在江城的上面,连续好几个月暴雨使得水位疯狂上涨,直接把大坝冲塌了,水往低处流,正好在大坝下面的江城就遭了难。
江城上面这条江叫甘浐江,算是北凉第二大江,贯穿了大半个北凉,自北向南最后在西南方向接近了南辽边界处一拐,流入了海里。
别的城市都是虽然靠近甘浐江但是也有个二三里地,江城是典型的下江城市,就在甘浐江下面,因此还获得了许多便利,比如水产特别丰富,培植方便,因而带动了江城的经济发展。
到了江坝上,即使天已经大黑,但是这里却依旧灯火通明,细雨打在脸上,为了保证看得见,无论是火堆还是火把处都安排了有人看火,都是些十一二岁的孩童,虽然年龄小,可是每一个人脸上都是坚毅的表情,在风雨吹打中不动如山。
“他们也是来帮忙的,这边很危险,劝过了,可是劝不听,就一股执拗的劲头,总不能让他们也去下坝吧,肩不能抗手不能挑的,还都是孩子,只能安排他们看火了。”
“不过话虽如此,他们也已经很厉害了,好几次雨突然下大了,他们想方设法不让火灭,就是希望能帮上点忙,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晚上他们就过来看火,白天帮忙分发吃食,这里的人在大坝里干了多久,他们也跟着干了多久,这份毅力,唉,都是好孩子,好孩子。”
庞太守说着,看着这里热火朝天的模样,心底都是浓浓的愧疚。
身为太守,他实在是失职,是他没有护好江城,结果反过来还要让老百姓过来帮忙。
等这次的灾祸过去了,就辞了吧!
他在心底默默地想到,把位置让给更有能力的人,对江城好,对他自己也好,这样,也算是他最后的不辜负了。
“见过太子殿下,范将军,庞大人。”在这里负责的是江城刺史徐丞,见到范将军和太守恭恭敬敬地带着一个过来,马上就反应过来了,赶紧过来打招呼行礼。
“现在情况怎么样了?”楚尧问道。
“已经好多了。”徐丞说道。
“下午有陈都尉带了五千殿下亲兵过来帮忙堵水,这里一直忙着的百姓们和衙役总算是有了歇口气的时间。”
如今这里使用的还是最常用的麻袋装沙堵水的治水方法,麻袋顶不住,就让人顶上,因此可以看到,偌大的大坝上站满了人堵在那里,还有很多人扛沙袋过去,一刻也不停休。
“这几个月雨期频繁,根本没机会让你重修水坝,修了下一瞬马上又被冲了,所以目前只能堵了。”
太守解释道,而后,又满脸的忧愁。
“这条江多宽?”楚尧问。
徐丞:“这里的测量过,是两千七百米,正常蓄水深有一百二十多米,但是现在水位上涨,怕是有一百五十多米了。”
“这可不好办!”听到这个数值后,楚尧也皱了皱眉。
“得快点想办法了,总不能一直这么堵下去吧,这样劳财伤命实在是太折磨人。”范将军也是愁了一张脸,对于如何治水他确实不清楚也不会,可是他也知道,目前这样子是不行的。
也怪不得在朝堂上太子党和二皇子党理力据争那么久谁也不想来,治水确实是件很难办的事,自古以来这都是大问题,可是能解决的办法却很少。
但是既然来都来了,楚尧自然是不能放弃的,究其问题这水到底要如何治,还得回去好好想办法。
作者有话要说: 干浐江宽度没参考,反正目前在江城的宽度是两千七百米,但是水位深度是有参考长江的,据资料查找,长江的正常蓄水深度是有一百五十米左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