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民以食为天
“以至于百姓有冤难伸,致使民怨沸腾。”
“如今国家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艰巨挑战,北方大军无粮果腹,还得低声下气的跟他们以高出市场价的价格购买粮食。”
“甚至还有人大言不谗的建议朕,继续给农民加税。”
“那些贪官污吏该杀!而且杀的死不足惜。”
“可是,即便把他们都杀了,问题还得解决。”
“那些良田……”
赵烁这么一提点,陈东已然彻底通达了。
“陛下,下官明白了。”
“明白就好,现在朕要重用你,这段时间朝廷征收的良田,数以千万亩计算。朕要将那大片的土地交给你,由你来给朕统筹粮食,顺应农时。”
“陛下,下官这就去办,明年秋季,下官还陛下千万石规模的十个大粮仓。”
陈东义愤填膺,此时此刻他慷慨激昂的状态,更是让赵烁觉得自己没有选错人。
“嗯,你速去筹备吧,另外朕已吩咐吏部,着你为户部右侍郎。”
“下官多谢陛下恩典。”
陈东压着心中的激动退出殿外。
户部右侍郎,从三品。
一下子从六品跨越到三品。
这样的晋升,已经堪称神速了。
要知道他出身贫寒,家道败落。
论家产还是论人脉,他都一无所有。
这样的人,火速升官在古代就是一个奇迹。
随后,吏部那边发布了陈东的官职委任。
紧接着第二天,大宋汴梁城的《策论》上就发布了均田新政。
目前就在汴梁城周边划分出来的四个城池为试点。
把良田分配出去。
清楚杂七杂八的税收,朝廷在一亩地上只征两石粮食。
有人说这不是税收?
不!
赵烁的这个政策,每年农民交纳一亩两石粮食。
相当于田租。
这就把之前大宋那些家丁税、犁牛税、水税跟种子税等全部免除了。
这样的利好一经发布,就在民间引起了强烈的轰动。
那些惨遭官僚压迫的三无百姓虽然目不识丁,却也在旁人指点跟解释之后。
歇斯底里的捶胸跺足。
甚至有人嚎啕大哭,感动的跪在地上,拱手拜谒上苍!
生活在底层的百姓做梦都不会想到自己有生之年会遇到这么好的事情。
没错,刚开始大家看到的时候,一个个都无法相信。
朝廷要分田了?
而且还是免税?
但是大家看着那公告上面绝无虚假的传国玉玺刻漏的红泥印。
那是陛下的专属印章。
绝对作不得假。
“当今圣上,洪福齐天。”
“吾皇万岁……”
汴梁城内的百姓以及从城外涌过来的难民纷纷长跪匍匐。
这一幕,赵烁在深宫之中看不到。
但是他能想象得到。
老百姓是天下之源。
百姓脸上的笑容决定了王朝的强弱。
任何一个历史王朝,老百姓吃不饱肚子,王朝都注定短命。
正所谓民以食为天。
军以粮为强。
百姓如此,军队更是如此。
最让赵烁意难平的就是西北种家军全军覆灭的血腥往事。
这件事情就发生四个月前。
曾被水浒梁山好汉恭呈敬仰的小种经略相公统帅的种家军镇守太原。
跟粘罕打了足足一个月。
粘罕为何会在返回五国城后,获得那么高的荣誉跟奖赏?
正是小种经略相公使他扬名的。
大宋的小种经略相公,种师中跟粘罕血战,直至战至终章。
从而让粘罕得志。
这才有了粘罕据守太原,顺势攻克上谷。
然后在两个月之前挥师南下,包围了汴梁城。
但是在赵烁眼中,他只恨自己没早穿越半年。
因为小种经略相公跟种家军,完全不至于走到全军覆灭的地步。
之所以发生那样的事,正是因为军中无粮,更无军饷稳定军心。
纵然是种家军那样的王牌军队,士兵也在无以果腹的情况下,悍然哗变。
这才给了粘罕趁虚而入,窃取太原军镇的机会。
可是!
在粘罕没有围攻汴梁城之前,大宋有的是钱!
也有的是粮!
为什么不往太原军镇输送粮食呢?
事实上,宋徽宗即便再呆傻,他也知道军中粮食的重要性。
他送了。
在太原会战的时候,他下令西部转运使给太原筹集八十万石粮草。
以备种家军长期据守。
如果那八十万石粮食真到了种师中的手里。
他的种家军凭借雁门关之险,依靠太原之地利,坚守半年还是没有问题的。
那就不会出现汴梁城被围,靖康什么事情了。
皇权也可以陆续从后方支援太原。
可问题就是,金军攻太原的时候,种家军粮草已经告急。
而且是提前半个月告急。
接连上书皇帝,最后得到了八十万石的援助。
但是粮草只是个空洞的数字。
西部转运使直接投金了!!!
那足以让大军受用一年的粮食,种家军自然无法享受。
即便如此,还有解救的机会。
因为种家军坚守太原一个多月。
而当时,大送没有被金贼袭扰的地区。
那些官员以及地方豪门,他们囤积的粮食都发霉了。
种师中跟宗泽一样跟商人们买粮。
价格高的离谱不说,关键他还没有银两。
雪上加霜的困局越来越多。
最终曾经在西北跟西夏血战多年,牺牲无数勇士也不曾皱眉的种家军祈求不到一口维持体力的粮食之后,哗变!
种师中兵败被杀,太原陷落!
所以,粮食在赵烁心中,尤为重要。
确切的说,即便是现在这个阶段。
粮食的储备还是大宋朝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说起种家军,便想到了西夏。
当年大宋在神宗执政的时候,挥师五路进攻西夏。
结果还是由于粮草跟不上。
或者粮草走的时候很多,等到了前线,压根不够几天!
导致五路大军全部溃败。
要知道,那个时候如果粮草供应到的话,西夏国的历史就在几十年前彻底中断了。
西夏!
赵烁想到那个国家,不禁就是一阵肝颤。
这些年大宋要是跟这个当年的小老弟能和谐就好了。
不过现在,西北军接连折损名将。
陈兴汉到了西北,虽然兵马多,却也大多数是没有上过战场的新兵。
这个节骨眼上,赵烁绝对不允许西夏出来搞事情。
想到这一点,赵烁脑海之中便浮现出一个可用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