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文士龙季>
李拜天和柴千儿一顿风卷残云,吃得痛快,各自靠着椅背抚肚满足。
柴千儿仿着李拜天翘起二郎腿,托着茶盏品茗,神态甚是做作。惹得李拜天大笑,万二寿笑着摇头,心想这小孩真是妖孽,极会讨人喜欢。
用了两盏茶,李拜天帮万二寿理顺里一遍内功心法,才看见司空大鸟和金梁回来,身后牵着两骑青驴。
李拜天招呼道:“快些吃东西吧,等会我们去豹祠进香。”
司空大鸟并不算镖行人,且一直锦衣玉食不曾出门,万二寿便让他一起吃。
金梁用餐很节制,出了酒楼,和万二寿看着其他三人挺胸叠肚饱嗝连连,不由大笑。
司空大鸟从马背上拉下一个包裹,里边是买来的衣衫,万二寿将袍子还给李拜天,换上新衣,几人绕过安阳城一路向北。
大约走了两个多时辰,路边渐有摊贩,便纷纷下了坐骑漫步而行。
约行一里,有股江风水气扑面而来,道边戳着一截石桩,上刻“大夫村”三字,李拜天道:“豹祠就在前边。”
万二寿见行人渐多,便将柴千儿拉在身旁,走在道侧。
上一个土坡,但见大河如鳞,在阳光下烁烁闪亮,一座拱桥接通南北,桥这边已经聚集成市,有商贩叫卖、有杂耍卖艺、有小吃吆喝,行人络绎甚是热闹。
万二寿等由李拜天引路,随着人流直奔豹祠。
到了豹祠前人海如潮,有祭拜的、有祈求的、有瞻仰的。李拜天好不容易挤上了香,从人群中出来,对等在外边的万二寿等说道:“真是怪哉,刚刚我听到一旁有小娘子求子呢,西门公不信鬼神,后人却以他为神啦,哈哈。”
万二寿等还没接茬,在旁排队的一白发老妪顿着拐杖责备道:“不要乱说呀,小郎君,豹神仙可灵可灵啦。”
李拜天见老人家动气,忙作揖赔礼:“我也敬仰西门神仙,您教训得是。”
“西门豹不仰的是恶鬼,百姓拜他是善神,何怪之有?”
李拜天扭头一看,一个中年文士打扮,摇着折扇含笑着看他。
李拜天又转身向他拜:“老兄所言极是,所言极是。”
万二寿看李拜天对凶神恶煞的五花帮几拳打倒,如今却对老妪文士左右服软,感到可笑上前道:“兄台莫怪,我哥哥初到贵地,言语唐突,您多担待。”
中年文士微笑道:“我也是孤旅寂寞,搭话凑趣而已,不过豹祠灵倒是善求善应,恶告不应,比如说宣昭帝故事便是灵验,。”
李拜天、万二寿等并不知那宣昭帝是 那一代的皇帝,只是喏喏称是。
幸亏一声佛唱化解了彼此的尴尬。
只见一行青衣行脚僧,胸前托掌,诵读梵音,自东而来。
想是当地百姓甚是虔诚,纷纷让出路来,青衣僧众匆匆而过,隐约看见背上包裹有‘少林寺’字样。
万二寿等人出了豹祠,李拜天张望一番,见西边不远处有个茶棚,便道:“我们去喝盏茶,歇歇脚可好?”
“甚……甚好、甚好。”司空大鸟首先应了,他吃得太多,着实口渴。
那中年文士举步想走,李拜天道:“兄台与我们一起吧。”
文士微笑点了点头,一行人径向茶棚。
万二寿缀在后边,暗中端详中年文士,但见他虽然身佩戴二尺直刀,但装饰甚豪,满是玉石,步伐斯文,看不出像有武功的样子。
茶棚的幌子下挂着一片青地白边的的小布幌,上边纹刺祥云托塔的图样,司空大鸟看得眼熟,想起在瓦肆里董二的说书棚子曾经见过。
进到里边,果然有说书的,听众还挺多,几人便在门口靠边落座。
万二寿喝自己的水葫芦,李拜天见怪不怪一边品茗一边对中年文士道:“在下李拜天,未请教先生高姓大名。”
“李—拜—天,好名字!我姓龙,名季。”
“龙先生,幸会幸会!”
“彼此彼此。”中年文士声音略略压低,望了望旁边。
李拜天这才醒悟方才言谈过欢,扰了茶馆里听书人的耳根,左右虚拜以示歉意。
其实听书人多聚在说书人周围,相隔甚远,干扰并不大。
李拜天静下人 来,断断续续能听到说书人的话语:“……想我七朝古都乃是尚武崇文英雄地,今天某要说一段皇拳王腿的秘事--------话说建隆元年,少林寺福居方丈玄见深远,打开山门联系天下武家,举办武林盛会。太祖皇帝也是武脉传人,派遣亲传子弟作为特使带了两套奇艺上山,一套是盘龙棍法,三十二势拳法。那盘龙棍是一奇兵,俗称‘拦不住’,形如打粮食的连枷,实则墨子守城秘械----‘连梃’是也!乃一长一短两截沉木铁链相接,四端各箍一铜龙头,棍身漆金,一经挥舞守如金龙绕体,攻若狂虎脱栅,雄沉崩烈快猛狠毒,迥异常兵,举座震惊!再看特使施展的三十二式拳法,拳路精奇,取劲刚柔,进退暗含兵法要义,如常山之蛇滚滚而动,此拳一出便登魁首,名列二十八家名拳之首,赞称‘天慧拳’,这便是今称的太祖神拳!拳法传奇广为流行,连斜街的牛二、毛三都会舞弄两下。”
----说道 此处,听众一片哄笑,想必这牛二、毛三是本地熟识的混混无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