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一家两个军人
薛龄芝的语气比之前更冷,还有着一种拒人千里之外的感觉。
薛龄芝现在不在家吃饭,平常早出晚归,虽然住在同一屋檐下,刘富国并不常见薛龄芝,一个月一只手数得出来。
刘富国讪讪地摸了摸鼻子,刚要说些什么,薛龄芝转身就进了房间。刘富国朝一旁的林芙蕖看去,林芙蕖客气的一笑,也转身进屋了。
祖孙两个这种态度把刘富国气得半死,老五走到他旁边说道:“爸你别气,我看她们这样子,一定没有那么简单。”
刘富国:“还用你说,我也知道肯定不是看看那么简单。要是来看看,林芙蕖那死丫头干嘛要去听墙角!你看她刚见我们的时候的表情,跟见鬼一样。”
刘富国降了点声调,小声道,“你去查查是怎么回事?”
————
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老五查得很快,很快就查到了招兵的事。
刘富国微微沉思,“这事保真吗?”
“保真,我找到那领导身边的人,那兵娃娃嫩,三下两下就被我诈出来了。他一听我是刘家的人还挺客气,什么都说出来了。”
刘富国冷哼了一声,“哼,我说她怎么转头就走,原来是防着我呢!”
刘富国心里一直想着吃瘪的事,老五一说他马上就想到受的气,怪起了薛龄芝。
老五:“爸,你先别生气,赶紧把名字报上去才是正事。家里正好两个到年纪的男孩子,毅明一个,一龙一个,一家两个当兵的,这是多大的荣誉。”
能去当兵,这比去城里工作还好,老五就想着赶紧把刘毅明送进部队里去,他也不用再花钱供刘毅明上学了。
“是,这是好事。”刘富国听着“一家两个当兵的”心里就高兴,“那领导现在在哪儿呢?我去跟他说。”
“这……”老五有些迟疑,“还是跟薛姨说一声,让她去说吧。”
“为什么让她去说!我是孩子他爸,大庆、二海也是我的孩子!”刘富国道。
老五心中暗暗吐槽,那领导绕过一家之主去找薛龄芝,不就是瞧不上刘富国吗,估计那领导事先也打听了,知道他们家的情况,所以去找的薛龄芝,而不是刘富国。
“爸现在不是计较这个的时候,那领导找的薛姨,走的时候看见我们也没打招呼,想必……”难听的话,老五不好再往下说。
“哼!”刘富国哼了一声,心里也清楚领导不待见他,“这领导也不知道怎么当的,有这么办事的吗!谁家谈事是找婆子!那女人家的懂什么!”
“是是是!”老五忙哄道,“爸,你别气,有时候当上领导就是运气好,没什么真本事,我们别和他们计较,还是赶紧把这事办了才是正经事。”
刘富国也只是跟儿子抱怨抱怨,当然也知道到手的鸭子不能飞了。
晚上薛龄芝回来,他就进了薛龄芝的房间。
比起前几次来,刘富国这次的态度好多了,一进屋就是笑模样,软软甜甜地叫了一声,“龄芝。”
薛龄芝正在铺床,刘富国乍一进来,薛龄芝回头看了一眼,看看是谁来了?看清是刘富国之后,薛龄芝毫无反应,仿佛屋里没有人一样自顾自的干活,这厢刘富国叫了一声,她依然没有反应。
刘富国尴尬地摸了摸鼻子,这就是薛龄芝变得更冷的表现,之前还点反应,现在是一点反应都没有,直接无视。
“忙着呢?我有点事想给你说,你先停会儿?”刘富国又道。
薛龄芝没有反应。
“前两天部队领导找你是什么事?我听说他给了两个当兵的名额?”
薛龄芝没有反应。
刘富国看她毫无反应,不禁皱了皱眉头,“他要是来招人,你就把毅明和一龙报上去,正好两个人年龄合适,也都上过学,领导肯定满意。”
正在铺被单的薛龄芝的手顿了一下,而后又继续铺起床来,“不行,我有安排。吴海年龄大了,正愁工作的事……”
“吴海?”刘富国打断薛龄芝,“他一个吴家的人,你管他干什么!”
“他是我外孙,他妈妈是我的亲生女儿,你说我为什么管他!”薛龄芝的意思也是说刘毅明和刘一龙跟她没有血缘关系,不是她亲生的。
“他……”
薛龄芝打断刘富国的话,“你不用再说,我不会把名额让出去,你要是让家里的那两个孩子去,就去自己找领导,不用再和我浪费口水了。”
接下来正如薛龄芝所说,不管刘富国说好话,还是说威胁的话,她都置之不理,一声不吭,自己干自己的事,就当没有这个人。
刘富国碰了一个不硬不软的哑巴钉子,只是没趣的离开。
另一边刘兰娟和老五在房间里等着刘富国的消息,一见刘富国耷拉着脸进来,心里咯噔了一下,刘兰娟急忙问道,“怎么样?那边怎么说?”
刘富国哭丧着脸,“那边不同意,要把名额给吴海。”
“吴海!怎么能给吴家人!”刘兰娟和刘富国不愧是夫妻,话说的都一样。
“爸,你和她说说,怎么也要给自家人啊!”老五道。
“我怎么没说,好话坏话我都说了,但她就装作没听到,我能怎么办!”刘富国说道。
这几个月来,薛龄芝的状态他们也看到了,不理人也不说话,迎面走过来就跟不认识的陌生人一样没有反应。
不怕哭闹,就怕没反应。要是哭闹,说明还是有想要的东西,还能谈判。这样什么也不说,什么都没反应,让人无从下手,说也没有办法说。
一时间三人都陷入沉默。
“不然我们自己去和那领导说?”老五突然道。
刘富国皱了皱眉,“怎么说?那领导又不见我们?”
“他不见我们,我们也是一家人。只要把薛姨困住,我们装作是薛姨的意思和领导说,想让毅明和一龙去当兵……”
“嘿!这倒是一个好办法。”刘兰娟一喜,“果然是我的聪明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