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拒绝名校录取,我成了科技巨头 > 第1114章 记忆读取!场景重现

第1114章 记忆读取!场景重现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杨织钢沉沉睡去。

    他所进入的,是深度睡眠。

    大脑会进入彻底放松的状态。

    这时候。

    智能医疗方舱内,三支灵巧机械臂缓缓接近杨织钢的头部。

    分别靠近他左右双耳和鼻孔。

    机械臂尖端,探出一根细小如发丝般的‘长针’。

    缓缓探入耳朵和鼻腔中,释放出肉眼完全无法看见的纳米级生物机器人。

    随后,一个细密的网状感应网兜,缓缓的抵近杨织钢的头部。

    当生物机器人渗透进入头部,缓缓接近海马体后,与感应网一起开始工作。

    记忆读取正式开始。

    杨织钢大脑内的各种记忆,开始被慢慢导出。

    与读取电脑硬盘的数据不同。

    电脑里的文件,可以任意挑选,想打开哪个就打开哪个。

    因为只要是硬盘里有的数据,都可以被准确调出。

    但人类的记忆不一样。

    只要电脑硬盘足够大,不发生故障,那么理论上来说,是可以存放无数的文件,而且永远也不会丢失。

    但人类从大脑发育成熟开始,因为学习、生活、工作等等,人类每天都会接触很多人、发生很多事,大量的信息会不断涌入大脑。

    如果什么事情都要全部牢牢记下,那么大脑根本承受不起,因而大脑会自动进行筛选,只保留下重要信息。

    就像早上起床,买早餐去上班,忙碌了一天后又回到家,这一天路上必然会见到了很多人、很多车。

    但你往往只能想起,工作有关的事情,一些人甚至连早饭午饭晚饭,吃过什么都不会记得。

    因为大脑会根据你的潜意识,判定每件事的重要程度,然后将不重要的信息直接忽略掉。

    平淡的一天中,当然只有工作是相对重要的,所以工作方面的事情,你就会记得很清楚,但其他方面的,完全就忘了。

    假如路上看到了有人打架吵架、发生了车祸、出现了某个重磅新闻等等,这些比较特殊,同时又比较感兴趣的事情,你就会记得。

    尤其是如果和同事、朋友,很有兴趣的深入探讨聊过,那么某个人某件事,就会变得更加记忆深刻,至少好几天内都会记得。

    不过……

    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年龄的增长。

    人经历的事情越来越多。

    即便在短时间内,记得很清楚的事情,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后就会忘了。

    如果一件事情,你没有经常反复记忆,偶尔回想一下。

    那么大脑就会认为这件事不重要了。

    记忆会渐渐变得模糊,并最终彻底消失。

    而这也是为什么,小时候一起玩耍很开心的玩伴、读书时期关系很好的同学……

    不管当初关系有多好,一旦这些人很久不见也不联系,也不经常回想相关记忆。

    那么不知不觉之间,你就会忘了他们。

    不仅记不清发生过什么事,也不想不起他们的长相,甚至连名字也忘了。

    以至于你俩哪怕迎面走过,都认不出对方。

    当然。

    忘得最快的,还是那些班上没什么特点,也没怎么打交道的普通同学。

    刚毕业没多久,就会把他们忘得一干二净,长什么样子、叫什么名字,都会忘记。

    所以……

    人类的大脑,似乎有无穷无尽的存储能力。

    但其实记忆容量是十分有限的。

    记忆最深刻最清晰的,往往都是与自己息息相关,并且在当时产生了剧烈情绪波动,并且还经常回想的某些事情。

    杨织钢当然也一样。

    他年龄已经不小,大脑内的记忆虽然有很多,但不少都是比较模糊的记忆片段。

    其中有一长段记忆,相对比较清晰而且完整,估计这件事对杨织钢来说,一定影响巨大,否则不至于年龄一大把,还能牢牢记住。

    将记忆读取下来之后,凌峰通过特殊的软件,对记忆片段进行场景重现。

    这相当于是一个建模、渲染,将记忆还原成一个视频片段的过程。

    利用集团的超级计算机,凌峰很快将这部分场景生成出来。

    因为人类大脑会自动过滤掉不太重要的信息。

    所以即便是很重要的事情,当时环境细节也会被忽略。

    以至于渲染出来的记忆场景,画质是比较模糊的。

    隐约可以看到,这是一个会议室。

    不少人围坐在长条桌旁,但都看不清长相,只有模糊的轮廓。

    会议室周围如何、会议桌上有哪些东西,这些都因为不重要,所以被杨织钢的大脑给忽略了。

    在视频中,就是一片灰色的存在。

    不过能相对清晰的看到,有一个长相模糊戴眼镜、大肚子穿白衬衫的秃顶男人在讲话。

    杨织钢对他的记忆,大概就是‘大肚子的秃顶眼镜男’,至于长相如何就淡忘了,所以面相是一片模糊。

    不过这个男子的讲话声,却是相当的振聋发聩。

    “你们都是学院的教学骨干,在学院升级为大学这场硬仗中,你们不顶上去,谁上?”

    “如果你们不能成为博士,那我们学院就只能花钱冒险去镀金,就算是注水博士那也是博士,不是吗?”

    听到这发言声,凌峰不禁有些纳闷。

    这是杨织钢,什么时候经历的事情?

    他不是天海大学的考古学教授吗?

    为什么讲话的大胖男子,说‘本学院’?

    仔细回想了一下杨织钢的履历。

    凌峰恍然想起,他曾在一个三线小城市的,山阳文理学院任职。

    讲话的大胖子,说要将学院升级为大学。

    一旦学院变大学,那么不仅仅是名字更好听、名气更大更容易招生。

    关键是可以获得更多的教学经费、更多的扶持政策。

    那么在当时,这件事对该校来说,确实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

    不过凌峰最近这些天,一直在忙着筹办芸峰科技大学。

    所以对办学方面,也算有所了解。

    知道一个地区性的小学院,要想成为一所综合性大学是非常难的。

    不光是在占地面积、教学仪器设备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

    最关键是要求教职工团队中,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占比要超过42。

    并且还得有不少于100名正教授、10个以上的硕士点、5届以上硕士毕业生等等。

    硬件方面的提升很简单,无外乎就是扩大校区规模,多买仪器设备、多买藏书等等,花钱就能搞定。

    但软件方面的提升,就相对难办了。

    要有更强的教学能力,那么教师们的学历肯定要更高才行。

    如果本校的教师们,一个个都从硕士变成了博士,那么不管是评职称,还是办硕士点,都会相对简单了。

    不过……

    凌峰挺好奇,学院变大学,不是一件挺好的事情吗?

    为什么这件事会给杨织钢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以至于他到现在,都还记忆深刻无法忘记?

    ……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