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快穿之一切为了毕业证 > 第14章 小学堂

第14章 小学堂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大少奶奶慢点,有时间可以常来这边玩。”

    “对呀对呀,咱们这边没什么好玩的但是瓜果野菜都是新鲜的,少奶奶喜欢要常来呀。”

    乡里人淳朴,即使大多数人都只是今天见了一面还是在沈妙要离开村里时热情地邀请她下次还来玩。

    “好好,会常来的。”

    沈妙一边答应着一边踏上了马车,进了车厢又撩了帘子把头伸出去喊:

    “李奶奶,你说得那个药我下午就派人给你送过来啊,您就安心在家等着啊。”

    人群里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妇人扶着墙站直了身子冲她挥手,“哎,好好,我下午哪儿也不去我就在家等着。”

    李奶奶有咳疾,好多年的老毛病了,这几天下雨可能受了寒又有点咳嗽,上午沈妙见了就多问了两句。知道老人自己一个人在家去镇上抓药不方便,沈妙跟她说好了下午会派人来送药。

    声声蝉鸣声中,沈妙坐在车厢里抱着瓜果看着道路两旁不断倒退的蜀黍地,映着雨后湛蓝的天空就像是一幅画。

    到了谢府,打发了小厮去帮李奶奶买药再送回去,沈妙带着小丫鬟去了爹娘的院子。

    “娘,爹呢。我带回来点瓜果您尝尝,还有好多庄子里的新鲜菜我让小丫鬟送去小厨房了。”

    一进院门就看见沈母一个人躺在树下的摇椅上乘凉,旁边的小丫鬟正打着扇。

    “你爹在小书房呢,他一天不看看书也难受。中午饭吃了吗,厨房还给你留了饭你要不要吃点?”

    沈母坐起来看着脸晒得红扑扑的女儿拿过小丫鬟手中的扇子给她扇风,又喊了小丫鬟去切点瓜果来吃。

    “不吃了不吃了,我中午吃得可饱了。走,我们去小书房找爹。”

    沈妙心里想着学堂的事直接拉了人去小书房。

    “爹!”

    “爹,有个事想跟您商量一下。”

    沈妙敲了敲小书房的木门推门进去,在书案前坐下来了。

    “我想请爹去庄子上当个夫子教那里的孩子读书识字。就是可能那里条件艰苦些,孩子也顽劣些,不知道您愿不愿意。但是环境是真的好,碧水蓝天,青石蓝瓦,村里人也都很热情,您去了肯定会喜欢的。”

    “庄子?就是你今天去的那个田庄?叫什么李家村的那个?”

    沈父放下手中的书,探着身子问道。

    “对对,就是大总管的祖籍李家村,我今日去庄子里看了一圈现在不是农忙的时候,村里的孩子也没个去处,不如让他们去学堂识识字读读书,如果出了个会读书的也可以帮着咱们做点事呀。”

    沈妙极力劝说也有些担心爹会不同意,她知道爹读了一辈子书一心想入仕做个小官,现在好不容易从泥潭子里读出来又要回到村子里去,可能心里会不舒服。

    沈父听了却没有推辞只是看着沈母问道:“我倒是愿意,就怕你娘……”

    他一个穷读书的,读了一辈子也没什么大本事,所幸身边还有妻女陪着生活倒也顺心。他也是苦孩子出身在村里地头长大的,年轻的时候一心想往外跑现在倒也生出几分归隐的心思来。

    更何况,教书育人,传道解惑,也算是他的老本行了。

    只是发妻跟着他泥里来泥里去的,会不会委屈了。

    沈母看着书案旁边的两人都盯着自己有些不好意思地在一侧坐了:“怕我什么,我还能不同意啊。庄子里条件再不好能有刚开始的时候条件差吗,那时候住的房子夏天漏雨,冬天漏风的。”

    回想到之前的生活,沈母叹了口气,看着眼前的相公女儿又露出个笑来:

    “平安万事足,现在啊,我只要能住人就行我们一家三口都平平安安的就比什么都好。说实话,天天在院子里躺着我还觉得有些闷得慌呢,可见也不是个能享福的命。”

    “哈哈哈哈哈”

    沈妙笑出了声,书案后面的沈父看着妻子也笑了起来。

    三人说说笑笑商量了下办学堂的事,沈父更是兴冲冲地磨墨写了好几幅大字准备挂到学堂里。

    书里常说“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他这一辈子没能读出什么大名堂,但是孩子们还有无限的未来啊。

    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李家村的学堂建成了。

    清一色的木桌木椅,白墙蓝瓦,就坐落在村口的大树东侧,平日村里人上地下地忙活的时候总能听到学堂里传来的朗朗书声。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雁,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大树下还有老人编着草鞋闲聊天,望着学堂的方向听孩子们读书。虽然也听不懂是什么意思,但总觉得好听,像唱歌似得。

    等下了学,小孙子孙女又该举着描了大字的描红纸给他们看说今天学了哪些字。现在有了学堂他们也不用担心孩子去哪里疯玩落了水或者爬到哪儿跌了脚,又是在自己村里一抬头就能看到,实在是放心。

    “爷爷!爷爷!”

    “沈夫子,下学了啊。”

    “啊,是是,您老人家坐这等孩子呢。”

    沈父夹着书从学堂里走出来,身后跟着叽叽喳喳的孩子们。大树下还有几个妇人正在剥蜀黍粒看到他出来笑着打招呼:

    “沈夫子,刚掰下来的蜀黍棒子带回去煮个甜汤喝吧。”

    “哎,不了不了,家里有家里有。”沈父忙往回推,很不好意思收人家的东西。

    “哎拿着吧不值钱,您什么时候想吃直接去掰也行啊。”

    村里人总是对能读书识字的人有着天生的好感,又想着这是东家的爹娘更添加了几分亲近。左右手里头有的不过是田间地头长出来的地里头刨出来的,实在是比不上城里的人家,他们也有些不好意思。

    “哎,谢谢,谢谢。”

    沈父撩了衣摆接了,兜着回去了。

    来这里不过月余,他竟像是回到了小时候爹娘还在的日子,体会到了久违的人情暖气。翘着嘴角进了家门,看见院里也放着一堆,还有几捧花生青豆。

    看到他回来,沈母拿了个篮子上前接了,指着院里的那一堆笑道:“上午前院的李奶奶背着背篓送来的,说咱们没有地吃不到新鲜的,一早下地摘了送来的。你这又带回来这么许多,我们可真是吃不完了,下午让人给妙妙送点过去吧。”

    “哎,好好。”

    沈父洗了手乐呵呵地笑,进屋倒了杯热茶慢悠悠地喝着,看着小丫鬟把花生收起来放进水缸里泡了去泥。

    沈母一看他那个休闲自在的样子也抿着嘴笑了,老头子在府里有丫鬟婆子伺候着还天天板着个脸,现在倒是会笑了。

    “娘!”

    沈妙跳下马车,进了院子。

    “哎,我和你爹正说你呢,今天你前院的李奶奶,隔壁的李嫂子送了好些菜过来,我和你爹商量着给你送过去点呢。”

    “啊,那正好我们今天煮了吃吧,彩荷,把车上的东西都拿下来吧。”

    “哎~”

    两大筐描红纸,村里人常用的粗细布匹,给孩子老人带的点心糖果还有些其他零零碎碎。

    “少奶奶来啦~”

    “大少奶奶,大少奶奶~”

    左邻右舍的听到声音都笑着过来了,大少奶奶又能干又好相处,他们家里世世代代给东家种地,大少奶奶来了之后感觉关系还更近了些。

    被大家围着进屋的沈妙就招呼彩荷去拿点心糖果分给大家吃,中午坐在小桌边吃着农家菜时从窗棂里还飘进来了桂花香。不知道谁家的早桂开了,真香。

    哎呀,什么时候过中秋呀,想吃桂花糕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