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文化之殇
宋久的生活一幅岁月静好,而国家图书总馆里的工作人员却忙得脚打后脑勺了。
翻译还是小事,一个京城的人才不会少,齿轮转起来是很快的,慢的是印刷。
因为用的是铅活字,每一页都需要工人人工排字,然后先印出一张来校对,确认无误后才能开始印刷。
又因为有的书需要向全国各图书馆分发收藏,要一次印刷很多出来,之后又要多次校对才能让书出门,就又减慢了速度。
刚开始翻译的时候还好,都觉得里面重要的书肯定不多,不知道这批书里有什么,自然就不着急。
可随着翻译出来的书越来越多,内容透露出来得越来越多后,好些人坐不住了,纷纷加入了催促的行列。
催促的人里,一个八十来岁的老爷子几乎天天到,幸好他身边一直有弟子跟随照顾,不然工作人员都快不敢接待他了。
老人一连来了好多天,这天终于抢到跟随照顾老师出门的小弟子忍不住问老师道:“老师,就是些鬼子的东西,你为什么这么重视啊?”
这个弟子刚入门,年龄也不大,老人没有像别的弟子一样开骂,而是痛心疾首地道:
“傻子,你知道什么哦!你听过鬼子的音乐吗?”
小弟子怔怔地道:“听过啊!”
“那你听出什么来没有?”
小弟子不确定的道:“我也说不好,就是感觉他们的好些音乐里都有很贴合我们的古风。”
听到小弟子的分析,老人点点头道:“算你耳朵还灵醒!
可你知道他们音乐里带着我们的古风是怎么形成的吗?是从我们手里抢去的呀!”
说着说着老人激动起来,厉声道:“鬼子一来先抢了皇家乐府太常寺,抢光了历代皇家乐器乐谱和公尺谱,造成国家多少典籍失传!
这给我们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啊!很多你只听过名字,有的连名字都不知道的古曲已经不是我们的了,我们已经失传了!
1938年鬼子又将东省曲县祭孔礼乐全部抢走,后又轰炸最大的古籍藏书中心,里面的古籍损的损坏,抢的被抢走!
上百万卷的古籍就这样被鬼子带走了!缺失的又何止是乐礼,你现在觉得这批书我们要不要重视一下?”
小弟子一直以为侵略者带走和破坏的是古董是金银是矿产是资源,现在才知道,他们带走的原来还有文化和传承!
怕老师情绪失控影响到身体,小弟子不敢再说话。
周围的人虽然觉得这批书里有用的其实不会太多,不至于如此重视,但也没人会出来纠正一个八十多岁老人的话。
图书总馆如果在平时慢慢来也没什么,但现在事情发展成了这个样子,一个平常任务也就成了一个加急任务!
经过很多人的不懈努力,原来可能要三四个月才能完成的工作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就完全了。
各个守着的专家或多或少的都带上了点自家专业的书回去,而王校长一直帮忙关注的,返给宋久的书也终于给宋久送来了。
依然是那张大卡车,满满当当的一车书去,历时一个月零8天,又满满当当的一车书回来了。
去的时候是日文,回来的时候全是中文,书本崭新,带着墨香!同书一起来的还有给宋久的奖励。
笔记本一个,钢笔一支,表扬信两封,奖状一张,证书一本。
一封表扬信是国家外事部直发的,表扬宋久不畏艰险,勇于担当,为国家为人民做出了贡献,就这一封信,就是宋久的一道盾牌了!
另一封表扬信是国家图书馆总馆发的,其中除了表扬,还给了宋久其它的一些在任何图书馆都能用得上的小福利。
而奖状上面写的却跟此次事件无关,也不像一般的奖状,更像是一个证明,因为上面就‘拥军烈属’四个大字,后面几个公章!
这事图书馆不可能知道,知道的只能是自己户口所在的学校,这应该是校长为自己争取来的了。
第二道盾牌也就到手了!
而最后一个证书就牛了!红红的封皮上什么都没有,显然是临时做的,根本还没确定名字!
里面也是一张手写的证明,是国家图书馆总馆,承认宋久私人图书馆设立,后面还是压上了公章的。
虽然开设私人图书馆的人从古至今都多了去了,但从民国到现在,因为法律的不健全,国家并没有明确规定过什么。
宋久这个看起来不太正规的证可能是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了!
如果宋久想用辛夷书屋挣钱都不会有人诟病了,只是宋久从来没有想过用这个赚钱而已。
同来拉书的时候一样,送书来的人也是飞快地把一捆捆的书全用人力从外面街上的大卡车里给宋久搬到家里放好后才开始交接的。
两个老爷子和宋久送走这群送书和奖励的人后,对着一堆书考虑怎么塞进去的问题,当初以为交上去了就没有自己的了。
哪里想到,国家办事就是讲究,这还真的就送一份回来了!
邓余才不管几人怎么安排,他已经去找出印泥,开始给书印印章了,这事儿他可干得驾轻就熟!
书架虽然不是全部都是满的,但想放下这么多书明显不可能,最后只能又把余医生的女婿请来把书架再加高一层。
因为鲁副校长后面一段时间常来,又带上了一些他的学生什么的。
加上李同志常驻治疗后来探望的一些退休领导,大书房看书的人也多了起来,之前的凳子都不够坐了,也得再做上一些。
前前后后一个多星期才把这一批书安排了下去,只是大书房里显得更紧凑了,人一进去都是重重的压迫感。
大书房看书的人多起来后虽然有点麻烦,但葛老和赵老的生意却奇怪般的被带起来了!
会跟李同志一起玩的,几乎都有看书的爱好,退休了又没有什么事做,来探探老战友,老朋友,顺便看看书挺好的。
但凡有个头痛脑热的,顺便就请葛老和余医生给看了,有慢性病的也会顺便看看,吃了药后愈后非常好,渐渐的就习惯性的只到葛老的岐草堂看病了。
在玉兰花开时,葛老那里看病的人有时候都需要排队了,但都是些小病小疼的,开点药也就解决了。
赵老那里人少,但单价高,挣得并不比葛老少,甚至还有人不想要赵老早就画好的,而要高价定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