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井底的蛤蟆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
浩瀚如海的周易,让罗毅沉迷其中不可自拔。
墨尘突然提出的问题,让他从周易浩瀚的世界中挣扎出来:“啊?分开?呃……当然要分开,不分开的话,自然学科永远没有成长的机会。”
“尘,求先生解惑。”
罗毅抬头缓了缓脑子,把盘踞在脑海里的周易暂时放到一边。
开始整理思绪:“其实,你们初代钜子墨翟的思想是正确的。”
“人也是天地万物中的一员,应当遵循万物规则。”
“可是,过于正确的思想反而是不正确。”
“墨家的思想理论里少了一份最重要的东西——私心。”
“生灵皆有私心。”
“草木为了茁壮自身会疯狂抢占阳光雨露和泥土,不给同类生长的机会;飞禽走兽为了维持生计也会画土为疆,远逐同类。”
“人自称万物之灵,私心更甚。”
“他们骄傲地自诩为大地之主,天空之子,海洋之王,超脱于天地万物。”
“而人文学科,是专门研究人与人关系的学问。”
“把自然学科包容到人文学科里,必然会在私心作祟下,不自觉地将其压制。”
“自然学科无法发展,我们对天地万物的认知会被局限在一个很小的视线里。”
“像井底的蛤蟆。”
“会自以为是地认为天空只有巴掌大小。”
“然后,把自己当成那片巴掌大小的天空之子。”
“井底的小小水洼会被当成广袤的大地,变成蛤蟆们自相残杀的战场。”
“他们都想做大地之主。”
“却不肯跳出井底看看天有多大,地有多广,海有多阔。”
“这是自掘坟墓。”
“我炎黄子孙不早早把自然学科从人文学科的淫爪下拯救出来,长期蹲在自以为是的井底呱呱呱,两千年后就会被尊崇自然学科的野猴子屠戮、羞辱。”
墨尘变成了烟熏木雕。
来国师府之前,他就知道面对的人有多妖孽。
却没想到,他能妖孽到一语道破墨家最大的破绽:公平。
天地万物的公平。
人与人之间绝对的公平。
墨家钜子传了三代便四分五裂。
分裂最大的原因在于公平二字过于苛刻。
凡是墨家门徒,收入均需上缴,然后再由钜子平均分派到每个门徒身上。
听上去很美。
可是呢,那些长年累月做缴纳高额收入,却只能寒酸度日的门徒心里该怎么想?
单单一两个门徒这么想,也不是什么大事。
道不同不相为谋,可以分道扬镳。
当墨家钜子再也没有前三代钜子那样强大的号召力时,分裂变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
技术流的抱团取暖,刺客流的抱团取暖。
大家都不鸟钜子执掌的墨家主流门徒,自己赚钱自己花。
不养活这些吃白食,还要挑刺的混球。
神通广大的国师一言戳破墨家分裂的本质,对墨尘来说只是当头棒喝。
只是拨开眼前迷雾,让他洞悉了墨家分裂的本质。
顺便指明他所代表的墨家技术流门徒的前路。
——以自然学科之名,将初代钜子创造的算学、格物、几何等基础学科发扬光大。
走出一条不参合权力斗争,只研究天地万物并将之应用于民生的宽阔大道。
与秦王四句相合。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彻底点燃了墨尘熊熊燃烧的热情。
然而,后半部分那个“井底的蛤蟆”的比喻,彻底颠覆了墨尘的认知。
他没听错的话,这句话把诸子百家一起骂了。
并非单独针对墨家。
在国师眼里,诸子百家都是井底的蛤蟆,眼睛里只有九州这片巴掌大小的天。
眼界被局限在九州大地上争权夺利。
并未见识过真正的广袤大陆,雄奇世界。
这……牛皮是不是吹的有点大了呢?
墨尘不敢置喙国师的见解。
经过两个月时间的相处,他已经对眼前这个男人是神是鬼产生疑惑。
根本没胆子质疑。
哪怕国师说大地是个球,太阳是个大火球,他也深信不疑。
并想方设法地证明国师说的对。
可是,在证明这一切之前,他还是不敢相信,九州之外的蛮荒之地会诞生自然科学。
且有威胁到炎黄子孙的可能。
他的老祖宗墨翟学儒又反儒,开创墨家学说。
靠的就是一个“疑”字。
埋藏在他血脉深处的疑问让他不得不多加思量,多加求证:“先生可是将诸子百家都视为井底之蛙?”
抱歉。
你想错了。
罗毅摇头笑道:“我不是说诸子百家是井底之蛙,而是说神州大地,上至王侯将相下至黎民百姓,其实都是井底之蛙。”
“天下之大,超乎想象。”
“仅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就有七大陆五大洋,拥有无数绚丽多姿的美丽风景。”
“还有无数奇特生灵。”
“包括奇奇怪怪的各种野人。”
“仅一块亚欧大陆,就相当于十块九州之地。”
“可笑的是,所有人都不知道探索未知大陆和海洋,占据更加富饶的土地河流,只知道自相残杀。”
“而且,这方天地只是浩瀚星空中微不足道的一颗星辰。”
“只有全力发展自然科学,才能走出九州,驾驭海洋,占据富饶的新大陆。”
“甚至飞向星空,探索更加富饶的天地……”
疯了!
国师肯定疯了!
听着国师滔滔不绝的讲述,墨尘确信国师是个彻头彻尾的疯子。
抑或是真正的天仙下凡。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前知两千年,后知两千年。
是全知全能者。
脑袋嗡嗡地响,国师说了什么,或者没说什么,他都听不清楚了。
“醒醒!”
不知道过了多久,突然感受到国师的盲杖拍打在肩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想跳出井底看看真正的天地,首先要革新算学。”
“墨翟开创的几何、格物还不错。”
“但,算学一道却误入歧途。”
“我需要你将其改为数学。”
“先解开个小问题:一加一为什么等于二。”
“别小看这个问题。”
“我允许你借助墨家所有人的智慧来解开此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