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瞎眼后我竟教始皇帝造大秦的反? > 第21章 再难,也得挺下去

第21章 再难,也得挺下去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吕不韦是商贾出身。

    按照商鞅变法的折腾出来的阶层划分士农工商,商贾的社会地位最低。

    不只是大秦。

    在其他六国商贾的社会地位也是最低的层次。

    即便是家财万金,走在大街上,还得给露着腚的农人大哥让道。

    偶尔跟士大夫起了冲突。

    无论占不占理,吃亏受罚的都是商贾。

    没有例外。

    坐拥万金却毫无社会地位可言的吕不韦,正是因为吃亏无数到处受气,才萌生了通过扶持秦异人改变出身的念头。

    他的投资眼光和运营手段很出色。

    经过一番折腾,平平无奇的秦异人成功继承王位。

    他如愿以偿地变成了权倾天下的大秦丞相。

    独掌大权十七年。

    长期独揽大权的特殊情况让他有点膨胀,却没有摆脱卑微出身带来的谨小慎微和市侩观察。

    商贾敏感的嗅觉,让他触探到大秦蒸蒸日上的事业下被掩盖的愤懑和怨气。

    商鞅变法形成的严刑峻法和高租税,无时无刻地撩拨着老秦人骚动的心。

    革新,时不我待!

    在他掌权的最后几年里,开始大力推广任政,削减严刑酷法,降低租税。

    同时改变秦军用人头记功的陋习。

    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减少商鞅变法带来的反噬力道。

    不过,他可没胆子彻底推翻商鞅变法的全部成果。

    会死人的!

    死很多很多人。

    甚至会让大秦分崩离析,顺便搭上所有吕姓族人。

    变革刚刚开了个头,急不可待的嬴政利用赢姓宗族和芈姓外戚的力量,顺利完成亲政目标。

    大权独揽!

    顺便还开革了他这个大秦丞相。

    他推行的任政和记功变革之事自然无疾而终。

    作为锤死挣扎。

    在赴任雍城门吏之前,还特意奏请秦王,希望嬴政按照他的思路继续把任政和记功变革推行下去。

    为大秦永远消除后患。

    从眼下的结果来看,芈姓外戚和赢姓宗族势力正在一点点废除他所做的努力。

    大秦上下依然把《商君书》当成治国重器,迷信商鞅变法的成果会继续为秦国带来万年永固的统治。

    现在。

    秦王又一次问起任政和记功革新,吕不韦自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忧患,点点滴滴抖落个干净。

    不掌权了。

    该怎么革新,就看秦王自己的主意。

    或许,那个手段惊天地泣鬼神的国师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仲父为大秦殚精竭虑,请受嬴政一拜。”

    听完吕不韦的叙述,嬴政起身仔细地端正衣冠,端手行礼。

    又吓得吕不韦原地蹦高。

    父子二人又是一通客套才重新落座。

    受了大礼,吕不韦彻底打开话匣子,说出自己的革新意见:“王上,臣以为,商君书乃大秦根基,不可全废。”

    “然,革新势在必行。”

    “以任政代替严刑峻法,再辅以减租降税,定可使我大秦万年永固。”

    “只是,记功之法还有待商榷。”

    “人头记功,只会徒增杀戮,平白折损人手。”

    “王上有一统天下之心。”

    “务必请视六国之民为大秦子民。”

    “……”

    嬴政没说话。

    静静地坐在龙椅上听老头讲述治国之道。

    心里却掀起惊涛骇浪:仲父所言居然跟国师颇为相似。

    只是没有国师那般通透,一针见血。

    那么,“秦二世而亡”这个预言,还真应了国师的论断:是事实。

    难怪国师说,想摆脱二世而亡的宿命,首先得留下吕不韦。

    派他去守雍城城门,也是通过百家夫子的辩难提升眼界和学识的过程。

    等吕不韦完成新的蜕变,自然又是一代名相。

    大秦帝国的丞相!

    国师手段,真是鬼神莫测。

    布局之深邃,手段之老道,简直……无法言喻。

    所谓的“纸上谈兵”,也只是谦虚的说法。

    那么,要摆脱二世而亡的宿命,就得按照国师的策略,彻底颠覆商鞅变法。

    执行一次全新的变法,让大秦焕发新的活力。

    嗯,回头有空再去国师府蹭饭。

    把“纸上谈兵”的游戏继续下去,多问点变法强国之策。

    思绪越飘越远。

    渐渐地,小呼噜也很有节奏地打起来。

    “嘘!”

    看到赵高准备进门叫醒秦王,吕不韦急忙竖起食指阻止。

    然后小声询问:“王上近日是否操劳过度?”

    “大王昨夜彻夜未眠……平日里,也没有闲暇的时候……每天阅简百五十斤,哪有空休息?两位夫人那里,也常常独守空房……”

    秦王有多辛苦,赵高看在眼里。

    好不容易逮到个可以倾诉的对象,顿时滔滔不绝地埋怨起来。

    当秦国的大王,是真不容易啊!

    每天东奔西走到处视察,顺便批阅各郡和朝中大臣的奏章。

    晚上也不得安生。

    对着油灯批阅一百五十斤奏章,简直累死个人。

    子时之前,几乎没有睡觉的可能。

    偶尔发生点大事,大王更是彻夜不眠地筹划应对之策。

    忙活一整夜,早晨依然精神抖擞地上朝。

    跟着忙碌不已的大王,他们这些贴身伺候的寺人,也没好日子过。

    腿都跑断了。

    “嘘!”

    再次提醒赵高一声,吕不韦怜惜地看着趴在桌上睡着的嬴政:这孩子,打小就犟。

    仲父替你操劳有什么不好。

    非要折腾自己……

    他强忍着再摸一把孩子脑袋的冲动,缓缓观察起德阳殿的布置。

    好像,除了桌椅替换了长几,并没有其他的变化。

    一切依如亲政前那样,到处都是书架和竹简。

    分门别类地摆放,方便取用。

    难以计数的竹简代表一件事:此殿主人忙于案牍,无暇他顾。

    查看良久,他才缓缓吐出一句:“这是你自己选的路,再难,也得挺下去。”

    言毕,轻手轻脚地离开德阳殿。

    大踏步离开章台宫……

    “这新式马鞍,好像没什么了不起嘛?”

    另一头。

    李信腆着脸巴结了好一会儿。

    顺便答应了一堆好处,蒙恬才不情不愿地从国师府拿出新式马鞍、马镫和马蹄铁交付。

    属狗脸的他,拿到东西马上变脸。

    满脸嫌弃:“这马鞍,也就木工精致了点,多了两根绳子,能有多了不起?”

    蒙恬跟看傻子一样看着他:“这可是你说的啊!我马上去找大王,让你来当这个郎中令,我带人去赵国展开特种作战。”

    真是有眼不识金镶玉!

    国师发明的新马具,能有你想的那么简单?

    正好。

    告你顿黑状,抢了骑兵特种作战的活计耍耍。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