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2章 张辽(五) 拿捏
阳光隔着竹帘, 有流水潺潺。
竹帘内香炉氤氲,有人着素丝衣,戴玉蝉冠, 慢慢地拨弄古琴。
这幅画面是优雅闲适且有风度的,今日休沐,竹帘内的主人家原本就可以这样闲适地度过这个炎热得有些刺眼的下午——但他不能。
有客人跑来了。
客人坐在他对面, 叽叽呱呱地讲了一些这样那样的笑话,雒阳城每天都有些笑话,比如张家的小郎君因为愚笨到看不懂老师出的题目而被赶出鸿都门,又比如李家的女郎打爆了哪个金吾卫的狗头, 就为那个轻薄儿前一日还在苦苦作辞作赋地追求她,后一日就跑去金市给那家新开的酒舍捧场, 还特地赠了当垆卖酒的胡姬一对明月珠。
他讲这些, 主人家也不作声, 就继续慢慢地弹自己的琴,不成曲, 只是偶尔几个小片段, 反复地弹来弹去,像是一堵努力屏蔽掉讨厌鬼音波攻击的无形的墙。
他虽然清高,但毕竟也是要听一听外面世界都发生了点什么事,况且也还需要一点基础的人际交往,再况且,客人除了性情讨厌之外,德行是不错的。
……但他的性情真的太讨厌了。
徐庶在那里闲聊了一段之后, 终于开口讲到了最新的八卦:
“长文可听说了?”他说,“崔季珪病啦!”
陈群面前那堵无形的墙被徐庶这么一创,噼里啪啦地碎了一地, 他手下就好悬给琴弦揪下来。
但徐庶坐在那里,还在嘀咕。
“早先曾听说,荀家七郎对辞玉将军有情,怎么病的却是崔季珪呢?”他问,“荀友若与你相熟,长文,你知不知?”
陈群看着徐庶那张淡然又可恶的脸,忽然就觉得,其实他平时来往甚少的那群武夫活得也很自在,尤其是他曾经很看不上的那群并州人——他们要是见到一个这么可恶的客人,一定是可以抡起古琴照着对方砸过去,砸到那人抱头逃跑,连鞋子也不穿,跌跌撞撞地一路跑到街上,成为新一天的雒阳新闻。
但陈群毕竟是诗书传家的清贵文士,学不来这个,况且真就抡起古琴,徐庶这种文能出谋划策武能提剑冲锋的家伙也未必输他。
于是这位同出颍川的清贵美貌世家青年只能叹一口气,板着脸说:
“我不知。”
“嗯。”徐庶一点也不意外,“无妨,反正我只是寻你来说话。”
陈群就不知道该继续说点什么,按说他既可以问一句崔琰的病,也可以再聊一句荀谌留在邺城做了什么学问,还可以顺着这俩人的事往下说,问问徐庶随多少礼。但这三个话题都太讨厌了,他一个都不想提起,他就只想干巴巴地坐在那里,大眼瞪小眼。
但这些话题是一定会有人跑过来说的,陈群想,如果谁都不在他面前提起这些,那岂不是更讨厌了吗!
那岂不是说,大家都知道这话题对他来说是禁忌吗!
太讨厌了!
这清雅的竹帘内静了一会儿,徐庶看看面前这个玉一样沉静的,沉默的,沉凝的,沉着脸的青年,突然又说话了。
“过几日辞玉将军昏礼,”他说,“你我出多少贺礼为上?”
“其实办这场婚礼,”陛下比比划划,“又不要你出钱啊。”
“宫中出钱吗?”她有点不高兴,“那也是百姓们的血汗钱。”
“孤有私库。”陛下立刻说道。
这话到这里不太容易接下去,因为陆悬鱼毕竟不是十几年前的陆悬鱼了,她已经变得精明圆滑了些,不能再随口问出“陛下的私库是从邺城搬过来的吗”或者是“陛下的私库是大舅哥帮忙塞满的吗”以及“陛下的私库总不能是自食其力卖草席草鞋换来的吧”这种地狱问题了。
但不那么地狱的问法她没想好,只能坐在那里不吭声。
陛下看看她,“你袖子里塞了个什么东西?”
她掏出胡桃,递了过去,陛下就有点懵。
左右看看,小黄门站得很稳,眼神一丝不乱,根本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反正乐陵侯进宫时总会有出人意料的言行,陛下早就习惯了,他们也早就跟着习惯了。
哪怕是出了殿捂着嘴噗噗地乐,现在也必须忍住!
陛下又把头转回来了,很有点恨铁不成钢。
“你这些日子里深居简出也够了,我正想着该大办一场,给天下人看看的!”他说,“你不喜欢热闹吗!”
“怎么热闹?”
“从文远府上,到你那里,”陛下又开始比比划划,“立起无数火把!将沿街的树木都烤焦那种!”
昏礼昏礼,顾名思义自然是要黄昏时举行,若是家大业大些,新郎从自家出发,带着队伍去迎新妇,新妇为了在两家亲朋好友和围观群众面前彰显自己的地位,还必须要矜持一点,明明早就梳妆打扮好了,就是不出门,必须千呼万唤新妇才能催出来——当然这时候的新妇还比较淳朴,后来为了进一步加深“你家新妇很难娶握!”的印象,还衍生出催妆诗,催妆曲一系列为难新郎的题目。总而言之,你来我往浪费了这么多时间后,新妇出门,登车,入青庐时,天色基本也就要黑了,所以点起火把是个非常正常的行为。
但
哪怕大户人家的火把也是健仆拎在手里,这个一路专门立火把的行为就有点场面太宏大了,尤其是大晚上的,烧红了半个雒阳的夜空啊!
她听了之后,总觉得这场景有些熟,仔细想一想,忽然大惊:
“百姓们会不会误以为董卓又活过来了?!”
陛下抓住她递过去的胡桃,死死地握在手里,瞪了她半天,到底是没丢在她脑门上。
这次小黄门是真的赶紧把头都低下了,假装啥也没听到是不可能的,那就赶紧把“我们啥也不会往外说”刻在脑门上吧!
在张超臧霸跑来之后,武平里的邻居们也对这场昏礼发表过一些自己的见解。
夕阳西下,各家是趁着天色未晚,赶紧将饭做好吃过后,纷纷出来乘凉。苦命的娃子要跟着父母再做一点活,坐在门口借着天光吹着晚风修补一下破了洞的草席,幸福的娃子则留在炎热又逼仄的泥屋里拿着秃毛笔,对着劣质纸刻苦学习。
那些最闲的,只需要做一点缝补活的妇人,或者是上了岁数连家务也不操心的老人,就开始嘀嘀咕咕武平里的新鲜事了——这么个小地方有什么新鲜事呢?那就是陆家女的婚事了!
那两架轺车停在巷子口,打量他们不知道呢!他们既看得到那车的气派,也看得到走到院门口的两位贵人何等面貌。
他们一直是怀疑陆家女有几门贵亲的。
她某些细微的生活习惯,比如说她坚决不喝井水,非要去买水车拉进城的泉水;比如说她那位情郎事事都听她的,以及他们从无亲故,待邻里却从不显拉拢交好的特性——如果真是两个无亲眷,无故交,孤零零来这里的人,脸上总会有点仓惶气。
所以他们背地里猜测,她是个有点出身的人,或许是因为同情郎私奔,所以才会流落到这里来。但她能住在那破旧的小房子里,足见她的阶级已经下跌了,不管是主动的,还是被迫的,她都过不上曾经的生活了。
看今日那两个贵人进门时那样小心,武平里的邻居们聊起来也加了三分小心。
直到她很突兀又很不突兀地出现了。
小妇人提着两个水桶,晃晃悠悠地奔着井边去,一群在井边乘凉的人见了她,立刻住嘴了。
有年长些的妇人就问了,日子可选好了?嫁衣可做好了?针线如何?拿出来看看?什么?你说你没准备嫁衣,你去羊市选了几口肥猪,让他们再喂养几天,办席用?咦?咦咦咦?
“这些事合该男子做主的,”阿婶扯住她道,“你张罗这些做什么?”
“我和他谁张罗这个都一样哇,”她一脸的不解,“阿婶细想,办一次昏礼,最重要的不就是酒席吗?”
阿婶就惊了,“你有多少银钱,办这样大的酒席!”
邻居们悄悄地围过来了,七嘴八舌开始给她出主意。
雒阳自然是有攀比习惯的,各家嫁女都要看排场,大家大办,小家小办,但无论大小都是有些家赀的富人,他们这些黔首,拿什么和人家比呢?
日子是要细水长流的过,哪怕她手中还有些积蓄,也不能为了一场昏礼就这么都抛洒出去呀!
“况且你将来是要在这里久住的,”阿婶悄悄同她说,“你为了将来能拿捏住他,也该多考虑些。”
“为了拿捏他?”小娘子没听明白,追问一句,“什么拿捏他?”
“我早就看出来,你来这里,必定是抛了一切跟着他……奔,奔出家门的,”阿婶把那个词咽下去一半后,握住了小娘子那只曾经必定细嫩白皙,现在却布满茧子的手,“你岂不知世上男子的秉性呢?”
若是事事都自己亲力亲为,难保不被他看轻啊!姑娘!你已经没了娘家,那还不得拿住些身份,别将昏礼这事儿表现得这样热心!
现在!表现得矜持些!还有这些积蓄!不要都花在酒席上,当成嫁妆好好攒起来!你手里有了钱,不就能拿捏住他了吗!
万一他是个不好的,于是就变了心怎么办!
小娘子的眼睛睁得圆溜溜的,提着水桶回了院子,上上下下地打量自己那个说不定啥时候就变心的情郎。
继崔琰之后,张辽也突然感到自己很虚弱,似乎像是要随时不能再进水米了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