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爱国就为国培养接班人 > 第43章 第43章

第43章 第43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刚下到楼梯口, 林颜正撞上在门口吃饭的老婆婆,这是楼下103的王阿婆,不知道为什么, 从她第一天搬来这, 王阿婆就总对她很上心, 老人关心得问:

    “颜颜, 吃过晚饭了吗?这么晚了, 出门去哪?”

    林颜一下被问懵了,含含糊糊说:“我出去转转。”

    “不行, 不出去。”王阿婆焦急万分地放下碗,双腿战栗着站了起来想着拦林颜:“这天黑了以后, 外头出不得。”

    她说到这个, 混浊的眼里流下几滴泪水,老人抹了把眼泪,她儿子王平也在后头坐着吃饭。

    看他母亲这样, 不由叹了口气也跟着劝道:“是啊, 晚上外头乱得很, 还是别出去了, 有什么事到白天再说。”

    说着从里头拿了个板凳出来, 林颜本来就不知道应该去哪里,见这样就顺坡下驴坐下了。

    他们一家人吃的也就是白面条,夹着点西红柿和青菜。

    这会在大院子里头坐着吃饭的人很多,你一言我一语的, 夏夜的风一吹, 人就有些飘飘忽忽得。

    夏夜晚风就好像小资调的红酒,喝一杯下去就微醺,再来一杯脑子里就带着些迷糊和悠闲。

    “哎, 林颜你也失业了?”有个妇女熟络得问林颜:“想好做什么工作了吗?”

    “没有,打算明天再去找找看。”

    另一个接话说:“那可不好找,我家那小姑子也失业好一段时间了,到现在还没找着呢。”

    “喲,”有人压低了声音议论:“林颜可就一个人带着三个孩子,这要是找不着新工作…岂不是得连饭都吃不起了。”

    这些话林颜就当没听见,王阿婆吃完了饭,看着漆黑的夜色想起了从前的往事:

    “我还有个小女儿,我记着也是这么个黑黝黝的晚上,她非要出门,然后就再也…没回来。”

    老人说着已是溃不成声,王平宽慰说:“妈,说不定小妹就是出息了,不愿意联系我们这些穷亲戚了呢。”

    王阿婆哑着声反驳:“不是啊,不是这样的,她是什么样的人,我清楚的。那是我女儿啊。”

    他们周围这一圈的人都安静了下来,过了一会,都温和地安慰着她。

    可丧子之痛,哪是轻易能劝得动的,没坐太久,

    夜风渐冷大家也就回屋了。

    到了第三天林颜醒的时候,三个孩子早就上学去了,餐桌有个竹筐,下边盖着一碗面条,上头盖着一层辣椒炒酸菜。

    没什么油水,但那股辣劲和酸味刺激得人直咽口水,面条还带着温度,辣撞上烫,辣得人直吸气。

    吃过早餐,林颜打算上街转一转,从包里拿出了一点钱放在了门口的盒子里,筒子楼早就开始了每日的鼓噪。

    走出筒子楼的大门,外头的也是人声鼎沸,x市是个旅游城市,赫赫有名的景点就是市中心的鸳鸯湖。

    那有一奇观,每到日出或日落雾气升腾在池子的中央就会浮现两个虚影,看不真切,只能看见红金色的光在那流转。

    若在莲花开的季节来,那就更美了,不过当地人天天看,早就没有了那新鲜感。

    只是这地方来旅游的人多,林颜琢磨着缺人招工的可能性会高点。

    筒子楼距离市中心有一段距离,这个年代的路还都很狭窄,两条相反车道,人行道就短短的一截。

    虽然现在没什么人开得起车,但单车和行人多,大半条路被堵得水泄不通,熙熙攘攘的人流,顺着人流走尚且好走,逆行就不太现实了。

    就在林颜准备走到市中心的附近,蓦地一句突兀的英语,她下意识往那边看。

    几个黄头发的高个子外国人,正满脸通红,指手画脚得在给摊主解释。

    然而摊主听不懂外语,只固执得说:

    “你不要给我说这些没用的,我听不懂你那说的什么。”

    老外挥着一张钞票,摊主还是摇头:“你这钱我都没见过,我怎么知道是不是真钱。”

    老外:“我这个是真的钱,我只是换的钱用完了,你等一下我,我去附近银行换钱给你。”

    老外指了指银行的方向,又指了指自己的钱,做了一个换的手势,摊主看得稀里糊涂。

    这老外还以为人家看懂了,就打算去换钱,摊主一看急了,忙拉住老外:

    “不行不行,不给钱不能走,哪有吃饭不给钱的。就算你是外国人吃饭也得给钱啊。”

    这真是…语言不通惹来的祸,林颜摇摇头,本想当成笑话看看的,下一秒她神情古怪得想起来,她是会外语的。

    现在这种情况,不就是她的机会吗?她看着老外手里挥舞的灰青色钞票,现在的外钞汇率还是很高的,国内非常欢迎这些外国人来国内消费,以刺激带动国内的经济。

    那头的摊主和老外还在努力沟通,但讲着讲着这火气就上来了,老外这边五个人,摊主这边也五六个人。

    眼看就要动手,林颜终于从人流里挤了出来,气都没喘匀就喊住了摊主:“等等,老板,别上火,我帮你沟通,我会说这外国话。”

    摊主一听,眼前一亮立马过来跟林颜大吐苦水:

    “太好了,姑娘,那就靠你了。这帮老外叽里呱啦说了半天,我一个字也没听明白,你帮我告诉他们,这吃饭是得给钱的啊,一共是50元。”

    林颜用外语跟这老外说:“你好,朋友,老板说你们这一餐一共要五十元。”

    老外听到这个熟悉的语调,眼睛都差点下来了,用手在胸口画了十字架,他夸张得感叹得张开了双臂,做了一个拥抱了林颜的手势,不过并没有真的抱上来,只是这样表露这个想法:

    “太不容易了,亲爱的朋友,我们不是不给钱,我们的换的钱用完了,现在没有钱了,只能先去银行换钱再给老板,你能帮我们跟老板说一下吗?”

    “其实不用那么麻烦,”林颜笑着:“我把钱给老板,你们把钱给我就行。”

    “好好好,”老外比了个ok的手势,直接给了林颜五十的外钞,林颜则从包里拿出了五十元再给摊主。

    摊主看林颜收了那外国钱,忍不住劝她:“大妹子,这钱花花绿绿的,看着就不像真钱啊?”

    林颜没回答他这个问题,而是问:“老板你刚来这摆摊没多久吧?”

    摊主老实得点头:“今天第一天来。”

    “那等你多待段时间,就懂了。”

    原主以前在纺织厂干了半辈子,加班加得不要命,干活干到腰都直不起来,一个月也就这么六七十块钱,几乎就快把命搭进去了。

    可如今拿在手里这轻飘飘的外钞,换成国内的钱,汇率几乎在18几那么高,也就是说这五十块翻了八倍直接变成四百块钱,这可是原主差不多半年的工资。

    现在仅仅几句话,就不费吹灰之力拿到了。

    老外擦了把额头的汗问:“朋友,你好,我叫山姆。我们可以请你做导游吗?最近是旅游的旺季,我们来了几天都没能请到导游,今天好不容易碰上你了,一天十块怎么样?用外钞结算。”

    “当然可以。”林颜喜形于色,她本来就有这个打算,不过还没等她开口自荐,对方就先说出来,开的价格还不低,她自然欣然答应。

    不过林颜留了个心眼,在卖纪念品的摊位上买了条丝巾,把口鼻给裹了起来,就剩个眼睛露在外头。

    这也是为了安全起见,原主可不会什么外语,要是被发现,她就露馅了。

    跟着这群外国人逛了一天,他们回酒店的时候还意犹未尽,一个劲得邀请林颜晚上一起去吃饭,不过被婉拒了,几个人也没生气,把说好的十块钱外钞给了林颜。

    就是这会银行早就下班了,林颜去了趟筒子楼附近的菜市,这里的菜多数是附近人自己种的,价格要低,筒子楼很多人都会来这买菜。

    那条丝巾早被林颜收起来了,这个菜市只有一家肉摊,有时候进一头猪有时候半头,但经常卖到晚上也卖不完。

    因为大多数人都是要等到中午或者晚上他降一点价的时候去买,虽然说会不大新鲜了,但是便宜啊。

    今天也是一样的,太阳都准备下山了,肉摊上的肉还有一大半,时不时来个人买走一点。

    连那最香的五花肉都还有剩的,林颜挑着偏瘦的要了两斤,原主不怎么来这买肉,但耐不住肉摊老板记性好,一看见她就乐呵呵打招呼:

    “林家的,赚钱了来给小孩买点肉解解馋?”

    “是啊。”

    肉摊老板指着前头的巷子:“你家娃刚刚还在那头卖冰棍呢,去老张那捣鼓的,瞧着是几个聪明懂事的,你也是有福啊,不像我家……”

    肉摊老板接下来说的话,林颜都没大听进去,付了钱就往他说的那个巷口走,还没见到人。

    就先听到了三个孩子的吆喝声:“卖冰棍呀,绿豆红豆牛奶味西瓜味的都有啊,六毛钱一根,好吃得很。”

    林颜在巷子站了一会,三个孩子推着推车在挨家挨户得问人买不买冰棍。

    老张店里的冰棍要卖五毛一根,他们卖六毛很多人不愿意买,可卖五毛他们就白吆喝。

    就赚这一毛钱,大热天顶着烈阳在这一家一户得问,遭人白眼。

    林颜跟了上去,推起那辆用棉被盖着的小推车:“走,咱们去后头那工人大院去卖,那的人条件比这的好一点。”

    林佳琳本来看见林颜过来,低着头不敢看她,因为林颜不支持他们干这个,个体户在这时候根本没地位可言。

    甚至连那收废品的老头都看不起那个体户,但听到林颜的话,她惊喜得抬头,眼里闪出兴奋的光芒。

    林嘉荣也很高兴,以前母亲一直不同意,所以他们只能偷偷摸摸,现在她同意了,他们以后再也不用像做贼一样了。

    倒是林嘉华,脸上没什么关系,只是狐疑得再次看了林颜一眼。

    林佳琳高兴过后,又想起来问:“妈,你是不是找到工作了啊?我看见你买了肉。”

    林颜脑子转了下,编了个慌:“我找到了,在市中心那家xx酒店的后厨做帮工。”

    林佳琳的小脸皱了起来:“后厨啊,那是不是很辛苦?”

    林颜摸了摸她的头:“这年头哪有工作不辛苦的,要想不辛苦,就得好好读书知道吗?”

    林佳琳马上转移话题,从厚重的棉被下掏出来一根还冒着冷气的冰棍:“妈,你吃冰棍,这个可好吃了,是嘉荣哥的独门秘方做的。”

    作者有话要说:  林嘉华:我妈有问题,很有问题。

    关于物价和钱,这些都是查资料随便填上去的,不一定真的符合那个时期。不用太较真,看看就好( 'w' )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