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梦回大明,我为天下共主 > 第63章 最后的出征

第63章 最后的出征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翌日,旭日初升,照亮了北国的大地,也照亮了即将出征儿郎们的心。

    出师之前,朱棣再次在众将士面前煽情地动员了一番。

    只见其所言:“靖祸难者,必在于安生民。诛乱贼者,必先在于行仁义。生民有弗安,仁义有弗举,恶在其能靖祸难哉!今予众之出,为诛奸恶,扶社稷,安生民而已。予每观贼军初至,辄肆杀掠,噍类无遗,心甚悯之。思天下之人皆我皇考赤子,奸恶驱迫,使之夫不得耕,妇不得织,日夜不息,而又恣其凶暴,非为致毒于予,且复招怨于天下。今我有众,明听予言,当念百姓无罪,慎毋扰之。苟有弗遵,一毫侵害于良民者,杀无敌,其慎之。”

    经过他这么一煽情,麾下的将士又是一番感动,誓死跟随燕王靖难。

    此时,道衍走了过来,对着朱棣说道:“殿下,此行,祝您旗开得胜!”

    朱棣拱了拱手:“借大师吉言,我们此去定会马到成功,完成靖难大业。大师为此呕心沥血,居功甚伟。”

    (言外之意就是说,我这次奔袭南京城,一会成功的,我当上了皇帝之后,你就是开国元勋,是我最大的功臣。)

    朱棣说完,立刻就要甩镫上马,道衍却是把他拦了下来:“殿下,您此去南京城,贫僧有一事所求,希望殿下能够答应。”

    “嗯?”朱棣一下子疑惑了,他与道衍相交已有二十多年,他何曾如此客气过?朱棣立即郑重的回应:“大师请讲,本王定会答应你的请求。”

    道衍顿时神色凝重,语气坚定地说道:“殿下,当今小皇帝朱允炆的身旁有一声名显赫的文官,他叫方孝儒。他是天下文人书生的领袖,不仅文章冠绝天下,人品更是无可挑剔。但是他对朝廷忠心耿耿,估计是不会向您投降的。我怕您到时按耐不住心中的怒火,从而杀了他。那样的话,就会寒了天下所有读书人的心,天下读书种子绝矣!贫僧在此恳求殿下饶了他,定不可将他诛杀。”

    说完,道衍神情郑重地双手合十,眼神迫切地看向朱棣。

    “哦?就是上次那个写劝降信挑拨离间我和炽儿关系的那位读书人啊。”见得道衍如此郑重,而这又不是什么大事,朱棣便随口应承了下来:“大师且放心吧,就一书生文官而已,在本王眼中不值一提,是定不会杀他的。”

    说完,朱棣便策马离去。

    道衍见得朱棣不将此事放在心上,担心他最终会忍耐不住杀意,从而杀了那方孝儒。道衍又赶紧地跑向随父出征的朱高煦那。

    “二爷,贫僧有一事相求,望二爷能够成全。”道衍一脸郑重地说道。

    “大师快请说!晚辈当不得相求二字。”见得道衍如此郑重,朱高煦心中也不禁疑惑起来:“按理来说,父王如此信任他, 他怎会有事相求到我这呢?”

    “二爷,朝廷之中有一声名显赫的文官,他叫方孝儒。他是天下文人的领袖,但是他对朝廷忠心耿耿,估计不会向殿下投降,并且还有可能会激怒殿下。我怕殿下到时会忍耐不住内心的杀意,将他给杀了。那样的话,就会得罪天下的读书人,对日后治理朝廷不利。还望二爷到时能够出手阻拦,救下那方孝儒。”

    “原来是这事!”朱高煦心中了然,立刻向道衍保证此事:“大师请放心,方孝儒为当世大儒,是读书人的信仰。治理大明的万里江山,日后还得依靠他们。我自会知晓此事的重要性,定会救下方孝儒,保其性命。”

    (据史书记载,朱棣攻下南京城后,方孝孺大书“燕贼篡位”,朱棣见他宁死不屈,威胁他说:“你不怕被诛九族吗?”方孝孺义正严辞地斥责说:“即使诛我十族又怎样?”朱棣怒不可遏,于是大肆搜捕方孝孺的亲属,还包括他的门生和朋友(即第十族),在方孝孺面前一一杀害,被杀者共达八百七十三人,而方孝孺则被腰斩于南京聚宝门外。)

    见朱高煦如此郑重地承诺,道衍那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了下来。因为他了解眼前的这位二爷早已今非昔比,不像他父王般轻视读书人。有了他的承诺,那方孝孺估计是死不了了。略微寒暄一会后,道衍也就告辞离去。

    “出征!!!”朱棣端坐在战马之上,高震手中的战旗,嘹亮的高吼声传扬开来,传遍他身后的燕藩儿郎们!

    “战战战!战战战!战战战!”

    在高吼声中,燕军开动了!除了留下10万人马镇守北平以外,剩余的20万燕藩儿郎们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正阳门,迎着旭日的阳光朝南方奔袭而去。他们从此将跟随他们的老大--朱棣,去做最后的征伐。帮他去夺取他父皇曾经坐过的,却是与他无关的大明皇帝之位。

    一路上,他们攻城拔寨,遇到小规模明军之时,一路碾压过去。若是遇到较大规模的明军之时, 朱棣则是派小股骑兵队伍前去牵制,而大部队则是绕道而行,继续往前推进,直驱长江方向,直逼南京城!

    不久后,燕军出征的消息传到了南京城,传至了小皇帝朱允炆的耳中。

    “方学士,前方探子来报,我那四叔朱棣已是率领20万大军南下了。而我们的主力部队,已是调往山东和河北一带去钳制他们,这会朝廷并无多少兵马,可如何是好?”此前派人与朱棣议和之时,为了堵住朱棣靖难的借口,已是再次将黄子澄和齐泰俩人贬谪出京。此时,他是唯一能信任之人只有这眼前的方孝儒了。

    “朱棣南下了?”方孝儒皱了皱眉头,不满地说道:“那些山东和河北的兵马都是一群饭桶,让他们去钳制朱棣的主力,却让对方挥兵南下了。”

    朱允炆看着有些恼怒的方孝儒,像一个做错了事的小孩似的,低着头,不知该如何作答。

    方孝儒沉思了一会,建议道:“陛下,您需得沉得住气,事情还没到最坏的地步。”

    “哦?方学士有何妙计?”朱允炆顿时眼睛一亮,一扫先前的担忧。

    “陛下,燕军士兵长期行军驻扎在北国之地,适应了北方的严寒干燥。而此时已是入春,我们南方天气已逐渐暑热降雨,他们应该会不战而自疲。此外,火速传令山东和河北的那些人马,分出一部分立即开拔到卢沟桥,直逼北平,胁迫他朱棣回军救援,另一部分则是从后面追击燕军。最后,集结长江以北所有的兵力到徐州和灵璧两地,阻挡燕军直驱长江。这长江,可是我们最后的一道天险,不容有失!”

    “好!朕这就立刻去下旨。”朱允炆慌忙地招呼那贴身太监,下旨调兵。

    一时间,南京城风云涌动,众多大将一一离开南京,前去阻击朱棣的大军。

    未来,将会如何?丧钟将会为谁而鸣?

    是遂了朱棣的皇帝梦?还是大明王朝继续按原有的轨迹走下去?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