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笼子已编,坐等猎物(1)
第二日寅时(也就是凌晨3点至5点),正是一天之中最为黑暗之时,也是人们最为熟睡之时。
只见一大队人马悄悄地走出燕军驻地的营门,消失在那黑暗之中。
他们,正是朱高煦和张辅、丘福三人,以及那2万令人闻风丧胆的燕藩骑兵。他们为了躲避明军探子的刺探,特意选择在人们最为熟睡之时出发,悄无声息地隐藏在黑暗之中,避开了明军的查探。
“咯咯咯咯咯咯”卯时时分(也就是早上5点至7点),东昌城中,一阵阵的鸡鸣声响起,逐渐唤醒了那些沉睡的百姓和士兵。似在告诉他们,你们赶紧起床啦,去为美好的生活努力奋斗,若是再这么慵懒地活下去,就要接受生活的暴揍了。
“嗬”东昌城外的隐秘处,朱高煦忍不住地长长打了一个哈欠。随即,他双手用力狠狠地搓了搓脸庞,清除那疲惫的倦意。
“二爷,您昨夜一夜未睡,要不您先休息一会,由我来监视这东昌城的动向。”一旁的张辅强忍着倦意,欲要代替朱高煦来监视城内的动静。
“也好,我们三人一起在这不眠不休地监视也是不妥,白白消耗我们的精力。那这样,我们每人四个时辰,轮流监视,若是有紧急的事情,赶紧唤醒我。”朱高煦想了想,向张辅和丘福俩人安排道。
紧接着,朱高煦就在一旁找了个稍微舒适的地方,蜷缩着身子,休息了起来。不过盏茶的功夫,他就发出了轻微的鼾声,陷入了沉睡之中。
“二爷这千金之躯一直随着我们到处征战,实在是太苦了他。”丘福看见如自己孙子般年龄的朱高煦如此快就入睡了,有些心疼说道。
“嗯,二爷他太累了。”张辅轻声附和道,怕吵醒那刚刚入睡的朱高煦。
东昌城中,主帅府上,盛庸皱着眉头在来回踱步着。
“盛帅!盛帅!有消息了!”府外,一将领模样的军官着急地走了进来,似有什么紧急军情要汇报。
听到来人的声音,盛庸猛地转过身来,一脸期盼地问道:“如何了?那些粮草辎重可是有着落了?”
原来,此将领模样的军官,正是盛庸这次北伐的副将(不知给他起什么名字好,只好让他委屈点,继续以副将相称了),被盛庸派去落实军队粮草辎重的事情。
副将脸色难看地摇了摇头,回应道:“盛帅,我多次上书五军都督府,说前线战况紧急。可他们一直推脱,说那南方的粮税还没上缴,国库空虚,实在是拿不出那么多的粮草辎重,让我们再撑一会,他们从西南之地调运的粮草十日之内即可抵达。”
说到这,副将不由得怒火中烧起来,继续愤愤地说道:“可十日的时间过去,那些粮草辎重却是半点影子都没有。末将只好亲自前往我们东昌城所在的都司卫所去问个明白,他们却说没有收到都督府签发的文书,死活都不肯给末将发放那些粮草。下官好说歹说之下,他们却说,他们都是按流程来办事的,其他事情一律不管,若是有问题可直接前往南京紫禁城的五军都督府去寻个明白。”
说完,副将愤怒地紧握双拳,恨不得立即率领麾下的人马去血洗了那都司卫所。
“混账!一群尽吃皇粮而不干人事的家伙!在这危急关头,前线军情吃紧,这粮草辎重事关重大,稍有不慎可是会引起哗变的。”盛庸听完副将的话后,被气得牙齿直痒痒的,恨不得此时就提起战刀杀到那。
但理智告诉他,不可以那么做,作为一军主帅的自己,不能如此鲁莽。若是不按照朝廷的旨意来办事,不日之后就会被拿下的。
“这是本帅的令牌,你立刻派人持着它前去那都司卫所,就说是本将军要征用这批粮草。他们若是乖乖听从还好,若是还敢继续为难我们,就让那些弟兄们直接把那些粮草抢夺回来,不用再跟他们浪费口舌了。”
“是!末将这就立刻安排人马前去。”副将手中拿着盛庸的帅令,心中顿时有了底气起来:“你们这些朝廷蛀虫,若是继续不识好歹,我定要你们见识一下本大爷马刀的锋利!”
副将走后,盛庸还是一脸的不安。这些粮草辎重若是一日不到位,自己就一刻都没法安下心来。都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若是给那些混不吝的将士们知晓粮草紧缺,他们定会哗变闹事,甚至于在燕军来袭之时直接倒戈杀向自己人。
“唉”盛庸无奈地长叹一声,摊上这么一个皇帝,摊上这么一个朝廷,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两日的时间转眼就过去了,久久不见前去运输粮草辎重的将士们回来,盛庸的内心更加地不安起来。
“盛帅,不好啦!不好啦!我们派遣的那一千运粮的队伍迟迟未归,末将就立刻率人前去查看。可在半路之时发现了厮杀的痕迹,除此之外,再无半分线索了。”副将匆忙赶至,汗水浸湿了他的全身,但他无心理会。只因这粮草之事太过于重大了,容不得他不紧张。
“难不成是那燕军出手拦下来我们运粮的队伍?”盛庸沉思了一会,跟着摇了摇头:“这不可能,那朱棣率领的燕军,这会全部都在我们的探子监视之下,若是几人还好,可这是上千人的人马队伍,那些探子不可能不知晓的。”
如何也想不明白的盛庸,朝着一旁的副将训斥道:“慌什么,主帅一慌,下面的士兵们也就跟着慌了起来,这仗还如何打?!赶紧的,去联络那些监视燕军的探子,确认一下近些日那些燕军的具体动向。另外,同时准备好另一支运粮队伍,随时准备出城去运输那粮草辎重。”
“是,是,末将这次亲自去核实。”副将匆忙地走了出去。
而盛庸,那眉头此时却是皱得更紧了。
本来,东昌大捷之后,明军的处境一下子就大好起来。大胜的喜悦鼓舞着众人,使得明军将士们的士气空前高涨,军心凝聚。
盛庸原本是想着,大胜之后先是小幅度地犒劳一下他们,以此来激发他们建功立业的决心,然后趁此良机,继续率领他们追击那刚刚溃败的燕军。趁燕军士气低落之时,给他们一个狠狠的打击,甚至于是歼灭他们。待得大捷之后,再隆重地犒赏三军,继续收复之前被燕军占领的城池,彻底稳固北方。
可这美好的一切,全被那昏庸的小皇帝和那些阿谀奉承的遭书瘟文官给搅和了。
未来的一切,都已是变得扑朔迷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