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夫妻夜话家常
丁香现在已经想开了,老丁爱咋地咋地,不跟她来往就算了,她有自己的家,家里有人疼有人爱,现在还有了自己的孩子,也不缺他的那点关爱。
他有眼无珠,愿意把白莲花母女俩当宝一样供着,她也没办法,腿长在他身上,爱对谁好,山高皇帝远的,她一个出嫁女也管不着。
赵彩珍被李铁嘴打了一顿,当时准备跟在王金莲母女的屁股后面,起哄讨个公道的,谁知道丁香那个小蹄子一来都给搅和了。
她自己一个人也不敢强出头,家里几个男人一个个都是软骨头,都说她也把别人打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让她算了。
她越想越气,心里不舒坦了好几天。
最后跑到小姑子家里去跟她倒了一通的苦水,毕竟当初董大力和秀秀结婚的媒人是李秀娥,她在他们两家人面前还是有点面子的。
她原本还指望小姑子能替她讨个公道,谁知道李秀娥听她讲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二话不说劈头盖脸就把她给骂了一顿。
赵彩珍就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怎么一个两个的都胳膊肘朝外拐,她被人打的头痛腰也痛,怎么就没人帮她做主啊。
李秀娥一直就对这个娘家嫂子看不惯,平时小气吧啦的,最喜欢在背后乱嚼舌根,这次被人打也是因为祸从口出。
成天的不干正事,两个儿子早就到了结婚娶媳妇的年纪,她以前好心帮着多了几次嘴,她倒好,自己家条件也没有多好,对别人还挑三拣四的,最后亲事自然就没谈拢。
孩子们的年龄也是一年大一年,她心里跟没数似的,每天不干正事,尽在外面惹是生非,就她这样的婆婆,估计也很难有人看的上。
赵彩珍原本还指望李秀娥能帮她讨回个公道,谁知道还被她给训了一顿,话说的极难听,一点情面都没留。
最后她面子上挂不住,臊得慌,灰溜溜地就走了。
晚上一家人坐在桌子上吃饭的时候,金三多问道:“妈,我刚放学回来的时候,碰到我大舅妈回去,她今天是不是到家里来了的?有没有带什么好吃的?”
李秀娥拿起筷子就直接敲到他脑袋上,骂道:“吃吃吃,一天三顿,一顿不落,天天就知道吃,同样是一个老师教,怎么江家的小四和小五总是考前几名,你总是倒数。”
金三多瘪了瘪嘴,不服气地回道:“那带课老师是他们的嫂子,我要是有个教书的嫂子,我也能次次考第一。”
金大富额头跳了跳,朝旁边喂孩子的媳妇看了一眼,在桌子底下踢了他一脚,哪壶不开提哪壶。
“哎呀,谁踢我呀。”
李秀娥又接着呛道:“你自己读书不用功,就尽扯这些没用的东西,江家老三那时候没有教书的嫂子,怎么也能次次都考第一,我看你就是人丑怪镜子,以后要是读书不行,小学读完了,就给我回来上工挣公分,省得在学校浪费钱。”
金三多还想再说什么,被他爹一个眼神制止了。
看今天的情况,老婆子明显是心情不佳,根据经验,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顺着她,不能跟她顶嘴,不然事情只会越来越糟。
晚上洗的睡了,金进来看着一脸苦大仇深的老婆子,问道:“娘家嫂子来了,怎么没留她在这吃饭,就让人走了。”
“还吃饭,气都被她气饱了。一天天的正事不干,尽在外面惹祸。”
一说起这个嫂子,李秀娥就头疼,她把今天她过来跟她说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金进来。
见她揉着太阳穴,金进来让她趴在床上,他给她按摩。
“你也别气了?说她两句就得了,她也不是小孩子,你这么说她,落她的面子,对你们都不好,为难的还是你大哥,再说她在怎么不上道那也是两个侄子的妈,你嫂子,都是一家人不看僧面看佛面。
如今两个娃也到了相看人家的年纪,你要是在外面看到了合适的,还是要帮忙帮衬。”
金进来当初家里成分不好,别人家都不愿意跟处对象,后来还是老丈人慧眼识珠觉得他为人老实勤快,这才把自己的独生女儿嫁给了他,而且知道他家里困难,也没张着口多要彩礼,反而还陪嫁了不少东西。
如今他家庭幸福,子孙和乐,很知足,所以尽管对娘家嫂子的为人不是很喜欢,但是想着能帮一把的尽量还是帮一把,一家人有今生没来世。
李秀娥刚才只觉得头疼的厉害,现在被老头子一按瞬间好多了,舒服的直哼哼:“左边再往上一点。”
“舒服吧?”
“还行。”
见老婆子被安抚的差不多,金进来才进入主题,问道:“今天吃饭的时候,怎么对孩子发那么大脾气,读书这个事是需要天分的,有的人不是这块料,读不进去,你就是拿个钻子,往他脑袋里送也是白搭,索性咱家的几个孩子都是懂事听话的,老三最小虽说顽皮了点,但是跟他讲道理,他还是听的。
人一生下来,以后干什么事,吃哪一碗饭,那都是注定好了的,强求也强求不来,你就踏实把心放在肚子里,现在帮着老大老二带带孩子,把老三抚养长大,就算尽到自己的责任了,至于他们以后如何,那是要靠他们自己奋斗的,你就别瞎操心了。”
李秀娥何尝不知道他说的这些道理,但是她这个人就是有那么点虚荣心,跟村里人在一起难免就会去比较,尤其是看到别人家的孩子个个读书成绩那么好,她就很羡慕。
而且当初她爹看上金进来,就是因为他肚子里有墨水,不是个没文化的大老粗,当年他家条件好,他还念了很多书,虽然没什么用,还是跟村里那些大字不识一个的人一起下地挣工分,但她就喜欢那种读书多有文化的人。
她小的时候家里条件不好,没那个条件去读书,所以她就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谁知道老大和老二小学毕业就不想读了,看现在这个情形,老三也不是个读书的料,感觉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孙子身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