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贪腐
以范文程为首的晋商抄家银子已经源源不断的运往了北京城。
宋福跪在大殿上,说这次的赃银与范文程所言不一致,而且进献宫中的宝物除了最开始的几车是真品,其余都是赝品。
宋鹤轩的手略微颤抖,仍平静的问道:“这次运往北京的银子是多少万两?”
“八百万两。”
“那么晋商供出来的银子是多少呢?”
“八大晋商供出来的银子一共是四千余万两,这是他们自正德朝开始积攒的银子,至今已经快百年了。其余的为非作歹的晋商估算下有两千余万两,共计六千四百余万两。不可能是这么少的银子。”
“再加上四百万两作于孙卢二人的军费,一千万两作于恢复山东、山西、陕西、河南、北直隶数地的生产和发展,四百万两作于修理黄河,这样到了朝廷手里差不多两千六百万两。朕是一分银子都没拿。”
宋鹤轩的声音像是从嗓子里面挤出来的,宋福知道宋鹤轩这是处在狂怒地边缘了。
“陛下息怒,或许是晋商故意伪报赃银,致使朝中不和,君臣猜疑。”
“你信吗?”
“臣不敢不信。”
“你是不敢相信他们能吞下数千万两的银子吧?”
宋福不再说话。
宋鹤轩拍了拍手,杨振东便走了上来,递给宋鹤轩一张纸,上面都是蝇头小楷记上的密密麻麻的人名。
“查实无误吗?”
“查实无误。”杨振东继续说道,“上面有四百余名官员直接或间接的参与了此事,据说最大头的便是户部侍郎,其次便是吏部侍郎等中央官员,最后便是地方官员,据说山西巡抚的贿银有五万两。”
宋鹤轩笑了,道:“很好嘛!朕可是一两银子都没有往自己腰包里面拿,皇后的衣服还是两年前的,自从当了皇帝以来朕可是在宫里一件新物件都没有舔过。朕是一心一意的为百姓,他们呢?很好啊!”
“陛下,国家新立,朝局实在禁不住动荡……”
“皇帝不会妥协的,中华有一万三千万的百姓,每年有数十万的读书人等着做官,朝堂的官员是宁缺毋滥,朝廷也该注入一些新血了,否则这点臭血腐血会将帝国新鲜的血液污染殆尽的。”
宋福不再说话。
宋鹤轩道:“传旨,将都察院与刑部剥离开来,都察院专门监管天底下一切违法乱纪的官员,不受其余各部统领,但各部有监察其权力,都察院仅对皇帝负责。成立国安部,打击一切盗取国家秘密的行为,为国家的安全与社会的稳定负责。”
“都察院的底层官员年俸为二百两,都察御史年俸与各部尚书同等,但有一点,都察院只要有一人贪污,那么他就非死不可!”
“斥责吏部尚书御下不严,刑部尚书监管不力,各罚俸一年。”
“现在便召集朝会,让各大臣最迟午时到乾清宫,一同商议晋商事件!”
待到朝臣都来齐后,宋鹤轩便怒不可遏的率先发声。
“建国之初,国朝便有如此大的贪腐事件,真是骇人听闻,他们的心里没有国家,没有百姓,没有朕这个皇帝,查!朕的意思是把全国官员查个底朝天,但凡有一丝贪腐的直接抄家灭族!”
“陛下,新定的法律是贪腐超过二百两的抄家,贪腐超过五百两的流放,贪腐超过一千两的诛九族,陛下在前几个月也说了,一切要按法律的处罚方式来做决断,陛下如此武断并朝令夕改,会对皇帝的威严产生影响的。
“那便修改法律,只要有一丝贪腐的便要杀头抄家,超过十两的不仅杀头还要流放,超过十五两的诛九族!”
“陛下前段时间也说过,未满十周岁的孩童不得受刑,而且,其父母亲眷受刑孩童在世上没有亲人,会饿死的,那么诛九族的人家里有未满十岁的孩童是否要网开一面?”
“留下其父母,待孩童满十岁后一起流放。”
“陛下之前说过尽量不要牵涉到罪官的家人,而现在又要诛九族,是否……”
宋鹤轩怒斥道:“法律总体大纲是不变的,法律大纲上面是不是说可以适当修改与朝政不合或者拖延国家发展的政令?”
“是。”
“修改法律!新朝无论如何都不会纵容贪腐,贪腐只有零次和无数次!国朝的薪俸又不是前明那样仅仅能够维持生活,县令的银子已经很富余了,他们再贪腐便是得寸进尺,试探皇帝的底线,试探皇帝便是侮辱皇帝的尊严,便是侮辱国家,他们死不足惜!”
“纵使陛下修改法律,臣还是有话要说。”
“宋超,朝廷言论自由,无论你说出什么话语都不会治你的罪。”
“国朝新立,而西部地区战乱不断,我们国家并不安全,如若对这些官员而大开杀戒,会导致国家政治动荡,不利于社会的安全与发展。”
“你的意思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陛下圣明。”
“朕绝不妥协,朕能夺得天下便不怕一切的叛乱,朕为的是天下苍生,并不是为了那些贪官污吏,查!查个底朝天!一切贪腐之人尽皆斩首!”
“诸君可有要说的?”宋鹤轩问道。
户部侍郎咣啷一下晕倒在地上,宋鹤轩笑着说道:“户部侍郎定是廉洁过度导致身子空虚,好好的看看户部侍郎的家资,账面上缺了多少银子朕来补上,可不能让如此廉洁忠义之士被银钱所困扰,你说对吧?吏部侍郎?”
中华二年的贪腐大案便轰轰烈烈的展开了。
从北京出发的各路穿着便衣的官员第一站并不是省里的首府,大部分是省里偏远的县城农村。
吴应瑞亲自率领着一干国安部的探子,乔装打扮成往西域通行的客商。
吴应瑞敲开了一户较为殷实的家门,恭敬地拱手道:“老伯,我们三人是北京来的前往蒙古的客商,天色已晚想要借住一夜,不知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