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日薄西山
崇祯十四年七月,双方僵持了一年多的洪承畴与清军开战了。
七月二十六日,洪承畴在宁远宣誓,率八位总兵,共计十三万人,与清军在乳峰山胶着,初战清兵失利,几至溃败。
八月,黄台吉带病急援锦州,当时的黄台吉在流鼻血(谁知道是不是喝鹿血喝多了呢)。
“都说洪承畴善于用兵,今日一见果真如此,咱们兵将说啥也得要小心。”黄台吉手中紧握望远镜,想要看出明军的破绽。
良久,黄台吉说话了:“他们后方虚弱,是可以攻破的,传令下去,挖壕沟,要马不能渡,人不能蹬。以此来围困他们粮道。”
在洪承畴占据乳峰山高地后,一个武官对洪承畴说:“纵然占据高地有利,但是我军要提防清军抄袭后路。”
“我还能不知道?”洪承畴笑着说道。
然后洪承畴就被黄台吉包围了。
洪承畴手中有十几万人,如果真要突围黄台吉根本拦不住他。
但是还没等洪承畴说突围,就有两个总兵跑了,他们一跑,其余的人也跟着跑,然后明军损失五万多人。洪承畴找到曹变蛟等人聚集了上万人,占据松山,伺机撤退。
随后黄台吉就围城劝降。
洪承畴已经派去好几拨求援的使者了,不过朝廷派洪承畴过来就是为了解祖大寿的包围。自己却又被包围了,朝廷根本就没有兵能够救洪承畴。
朝廷只能等洪承畴为国捐躯了。
崇祯十五年二月二十日,松山副将夏承德将城门打开,洪承畴被俘,几个月后,祖大寿投降。
“大人,朝廷已经给你修了坛。”
“嗯,我这不死也得死了。”洪承畴黯然的说道。
“大人,广东巡抚说如果你投降了,他一定会把你杀了的。”
“我听说卢象升没死。”
“卢象升就算没死,那不也败在大清兵的手里了吗?”
“你想投降?”
“大人,谁不想活下去啊?”
“黄台吉让你来的?”
“嗯……”
“我被关在这里多长时间了?”洪承畴拍了拍衣服上的尘土,问道。
“五天了。”那人又将黄台吉给出的优厚承诺给说了一遍。
“能否不剃发?”
“不能。”
“告诉陛下,洪承畴愿降。”良久,洪承畴说道。
洪承畴投降了,京师震动。
“朕真是瞎了眼!养了这么一群白眼狼!”崇祯皇帝大骂道,为了表扬洪承畴英勇殉国,崇祯皇帝下令给洪承畴修建了九坛,在第九坛刚刚修建的时候,洪承畴投降的消息传了过来。
“陛下请保重龙体!”
“保重!保重!保重!除了保重你们还会说些什么?洪承畴祖大寿这些混蛋,朕待他们不薄,朕都将自己的子民榨干了来给他们提供军饷!他们就是这样汇报朕的?”崇祯皇帝越说越气,到最后竟哭了起来,“大明真的要亡在朕的手上吗?”……
孙传庭的军队在经历与建奴的数次大战后已经损失大半,他向皇帝提出练兵两万,给饷百万的建议,崇祯皇帝虽不高兴,虽然同意了他的要求,但是要求他在拿到军饷一个月后就须率兵出潼关围剿李自成。
孙传庭屡次向皇帝说明未经历训练,不能随意出兵,崇祯皇帝不听,派苏京为监军,屡次催促孙传庭出兵救援开封。
“嘿嘿,洪承畴不识货,小人觉得孙大人是个识货的主。”来人笑道。
“呦,宋家的影响力可真不小啊!都已经与陕西接上线了。”
“洪承畴不给宋家机会,所以导致他大败被俘,但是孙大人给宋家机会,倒还是可以赢得一场大胜的。”
“哈哈哈,狂妄!”孙传庭话锋一转,呵斥道。
“请大人移步,来确定小人是不是真的狂妄。”
孙传庭走了出去,来人说道:“听闻陛下啊拨款百万作为孙大人的军饷,孙大人不妨采购一些宋家的火器。”
“还是在威力上见真章吧。”孙传庭淡淡的说道。
待到他们移步到校场后,来人指着前面的小型火炮说道:“孙大人请看,这是宋家最新研制的速射炮,不过数百斤重,较为虎蹲炮要快三成,而且一口气发射十余枚炮弹。”
“来人啊!打两炮,让孙大人看看。”
“不错,打得是又准又好。”
“大人,这是广东新研制的燧发枪,用的是火石。来人,给孙大人打两枪。”
“不错,不错,还可以装刺刀,至少不是烧火棍。”
“这是纸包弹和开花弹,大人请看。”
“不用了,这些东西我很中意,报价吧!”
“燧发枪每支三两银子,速射炮每座二百两。”
“先订购十门炮,一千杆火铳吧!”
“大人的决定再英明不过了……”
孙传庭设下埋伏,让牛成虎佯装失败,将李自成这群流寇引入包围圈,一时间伏军四起,流寇大败向东逃窜。那时大雨连绵,粮草不济,只能停止追击。
“别抢了!都他娘的别抢了!流寇来了!”一群将领制止着这群新兵抢夺战利品,因为罗汝才救援李自成的军队过来了。
孙传庭极为失望与落寞,这种情况是之前秦军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罗汝才与李自成迅速杀来,左军左勷、右军萧慎鼎率先溃逃。明军反胜为败。
“又是宋家的火铳。他们宋家是不是支撑着全大明的火器呢?”李自成捡起地上丢失精美的火枪看了看,喃喃的说道。
孙传庭在经历大败后,招兵买马,生产武器,他创造了一种火车,共打造了两万辆,设置火车营,由一总兵统领。
李自成也在不断的发展壮大他于崇祯十五年十一月攻占汝宁,杀保定总督杨文岳,十二月取襄阳、荆州,翌年正月取承天府、汉阳,不久改襄阳为襄京,自称新顺王,初步建立政权。
孙传庭屡屡向士绅催促捐献,导致陕西士绅怨言甚重,陕西士绅都希望孙传庭能尽快出征,并谣传孙传庭按兵不动是养寇自重,会再次被捕入狱,崇祯帝也不断催促孙传庭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