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粮食
转眼间就到了五月份了,在床上趴了半个月的宋鹤轩又蹦跶起来。
南方的水稻并不全是一年三熟的,在广东地区也是有一年两熟的地方。这第一熟的水稻差不多在农历五月份就能收获了。
宋家并不办慈善的,对于该收的租子,还是要收的,宋家这数万亩的土地并不是靠对别人的仁慈和恩赐得来的。
尽管宋鹤轩对此很是厌恶但他却没有办法去改变。有时处在一片污浊中,清白也是一种过错。
当宋鹤轩处在一片哭嚎声中,他越发坚定要去改变这种现状的想法。
对于那种租种上等水田的,一年收成仅仅能混个温饱,那些租种旱田的只是奢求活着。
天启年间女真壮大,灾荒不断,流民四起。北方开始逐渐糜烂。缺粮,这是大明王朝的常态,粮食是百姓的必需品所以一些商贾会给高出平时的粮食价格来收地主的余粮,再囤积居奇,牟取暴利。
宋家既是卖粮的也是收粮的,借着明廷增加的税赋,把以往的租子从三成提高到了五成。半数以上粮食拿去卖给北方商人,剩下的粮食用来联合其他粮商去哄抬价格。
别的地方租子已经收到五至八成了,宋家相对于其他地主已经较为仁慈了。宋鹤轩知道这是一种常态,但这更是一种病态。他在担心这些被剥削得紧的百姓,会不会冲入自己这种狗大户的家里抢掠。
宋鹤轩多想了,明朝的百姓要求仅仅是能够活而已。
随着余粮的卖出,宋家多出了数万两的进项,宋鹤轩眼睛看着白花花的银子进了库房,不知怎得他觉得这白花花的银子应该是沾满人血的暗红色。
“呼”宋鹤轩吐了一口气扭头看着瞪大眼睛看着银子的富贵说道:“咱们回去吧。”
“啊?哦。”富贵也不是第一次见过这个了,每次都看得特别入迷。
刚转头没几步就听到一阵急匆匆的脚步声,说话的声音紧随其后:“宋福,快,备三千两银子,我得出去一趟。”
宋鹤轩回过头去,看到一个胖子正跟帐房先生正解释为什么要用银子呢。宋鹤轩调侃道:“超叔,这银子干什么用啊,这么急,莫不是欠了风流债,老鸨拿刀逼你还钱啊。”
“嘿嘿,少爷,咱老宋可不是干那营生的。这不夫人急用这些钱嘛。”说话的是宋家管家宋超,不过他似乎没有要跟宋鹤轩解释银子的用途。
“超叔,我娘用银子干啥用啊,还值得在库房搬银子。”“买地。”“谁家地不跟宝贝似的,咱们宋家可不能干强买强卖的事。”
“少爷,哪能呢,咱们宋家的每一笔银子都是清清白白,你情我愿赚来的,怎可能干那种事呢?”宋超顿了顿,道,“只是这两年朝廷又新加派辽饷,普通老百姓可没那么多钱,有的卖地,有的倒贴粮食将地挂在我们名下,老爷可是举人,咱家可是不用交税的。”
宋鹤轩一脸微笑的看着这个管家,什么鬼的朝廷加派粮饷,什么挂在自家名下,总感觉这个胖子把一些不干净的东西给隐瞒了。
宋超看着自家少爷笑而不语地看着他,“嗐”的笑了一声凑到宋鹤轩跟前低声道:“其实还不是那个张居正搞得鬼,这老东西死了几十年了,还在祸害咱大明。”
曾经大骂张居正是禽兽的邹元标拖着被廷杖致残的拐腿为张居正的昭雪奔走呼号,张居正并非是宋超说的那么不堪。
位置决定想法。宋超的位置是大地主阶级的管家,或许他可能觉得张居正是真的为国为民,但是这个位置决定了他思考的角度和范围,他只能屏蔽掉这种想法。宋鹤轩不会因为他和自己思想产生冲突而反驳他的。
“他推行一条鞭法,要求税赋统一折成白银,百姓得找粮商折银子,但粮商可以在称上稍做手脚,让他们多掏粮食。粮食不够,赋税也就不够,那他们就只能卖地了,咱宋家仁慈,就只能买下他那‘劣地’了。”
“想当初老爷还联合其他富商抵抗一条鞭法呢,老爷肯定是想到了这一点,怕咱老百姓受苦,这上哪能找到这么好的老爷啊……”
宋鹤轩就静静听着宋超满嘴跑火车,他那便宜的爹还怕老百姓受苦,要是怕受苦就不会加租子了,还不是一条鞭法侵害了他的利益?
宋超看了看天,笑道:“少爷我耽搁了不少时间,夫人该等急了,我先下去了。”
“等等,超叔,我想和你一起去。”
“这,不妥吧……”
“就让他跟着你去,成天贪玩,跟你出去长长见识也不错。”后边传来李念芹的声音,李念芹走到他们跟前说,“我说怎么去了这么久还没回来,原来是你个臭小子缠着宋超,既然想去,那就去吧。”
宋超一脸苦笑道:“夫人还是别让少爷去了吧,少爷哪能去那种地方呢,别污了少爷的眼睛。”
李念芹斜了他一眼,宋超立刻默不作声。李念芹走到宋鹤轩旁边,顺了顺他的头发,说:“好好看看,好好学学,多听你宋超叔的话,不该说的不要说。”
说完回头喊了一声:“宋福,银子装好了吗?”“夫人,已经装上车了,现在就能走。”“那就走吧。”说完看到远处还站着个人说,“富贵去库房帮帮忙去,鹤轩那还用不到你。”
宋超把宋鹤轩抱上了马车:“少爷,您就和我坐一起吧,宋福算账是不错,就是像个木头你和他一起,那肯定乏味多了,就让他和银子在一起吧。”说完叹了口气,苦笑道,“我说少爷啊,您非跟着我去干嘛啊,外面哪有家里好啊,要不是夫人非让你去,我是说啥也不会带你的。先说好啊,外面可没家里伺候的仔细。您就做好受苦的准备吧。福哥,出发!”
数辆马车消失在了黄土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