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进京赶考
让程玉清送他去了县城张家,他在这里跟张蕴之集合。
虽然张蕴之觉得自己的学问还不够,但是他这次也打算跟着去见识一下。
俗话说的好,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一次跟着他们去参加会试,他就当做是行万里路了。
除此之外,于文彦也同行,所以跟张蕴之会合后,顾长留又去了县学。
得到了于山长的嘱咐跟赠书,几人便带上各自的书童出发了。
于文娇趴在阁楼上,目送着他们离去,颇有些羡慕的说道:“真羡慕他们,可以去这么远的地方,若是我也是男儿身就好了。”
她知道,她平常想要去县城玩玩,她爹娘疼爱她,不会说什么,可她若是说自己要跟着兄长他们去京城,那是绝对不被允许的。
会试就在阳春三月,如今离考试也只有两个半月了,所以他们的时间还比较紧张。
他们都是头次去京城,也不识路,谁知道路上会遇到什么问题,所以,路上能租马车地方,众人都尽量租马车,以节约时间。
就连去平沙,他们都是租车去的,开春了,去年流落平沙的难民们,大部分都被安置到了原籍种田去了,但是难民们留下的痕迹还在。
别的不说,就这一段路,他们都好走了些,这一次他们运气好,刚好碰到了要去平沙卖粮的车队,车队的管事也和善,听说他们是要去京城赶考的举人,主动邀请他们同行。
有着他们的帮忙,原本去平沙一趟,得花七八天,半个月,竟然三天就到了,这还是在押运粮食的情况下。
顾长留觉得,若是没有粮食辎重,应该两天就够了,快马加鞭的话,一天时间也有可能。
跟着运粮的队伍,他们虽然说是坐在马车里的,但是顾长留也没闲着,他重新绘制了地图,将这运粮队伍经过的路记录了下来。
这时下,又没有什么导航,在商铺里买的那些地图也不太准确,也不能说是不准,主要是这地方多山道,山道有偏道、小道,而商铺里卖的那些地图,大都是绘制的官道。
至于这种小道大抵是被各大商户掌控着,寻常人不得而知。
来到平沙后,顾长留等人谢过运粮的管事,管事又邀请他们去主家坐坐,想到自己这一路上,受到别人的恩惠,顾长留等人也没拒绝。
原来这商队的东家姓乔,专门做的粮食生意的。
一听到粮商,顾长留下意识就想起那些囤积居奇的奸商来,因为粮商想要赚钱,除了从别处盛产粮食的地方,低价买入粮食外,然后运到别处高价售卖外,便是在丰年囤积粮食,然后到灾年高价卖出。
只有极少的情况,朝廷会重拳出击,整治这些奸商,禁止他们售卖高价,平常买卖自由,朝廷极少调控粮价。
这就导致了,粮价就跟过山车一样,起伏不定。
便是普通的年成,一般来说,也是秋季收割时,粮价贱,而到了春季,青黄不接的时候,粮价贵。
因为收割的季节,大都是百姓们卖粮,因为秋收之后,就要交税了,这几年,朝廷出了新政令,不收粮食,改收钱了,所以百姓必须得卖粮换钱。
奸商们就抓住这一点,压低粮价。
等到青黄不接的时候,家家户户缺粮了,他们再高价卖出,一来二去的,自然大赚。
尤其是这几十年来,朝廷不太平,多灾多难,几乎所有的粮商,都大赚了一笔。
虽然对粮商的感官不好,但是顾长留还是去赴宴了,因为他没见过乔老爷,总不能因为人家是粮商,便觉得人家是奸商。
而且,如今的他,已经不是少年了,多个朋友多条路的道理他还是懂的,人家乔老爷有心来请,他明明受了人家恩惠,却拿捏架势,未免太过分了。
实际上,乔老爷也没有需要他们的地方,他只是单纯的想要交好他们,或许他也是一样的想法,多个朋友,多条路罢了。
尤其是顾长留等人是举人,万一以后中进士当官了,于他而言,也是一份香火情。
所以,尽管只是在平沙停留一宿,他却将他们照顾的很妥当,不但请他们吃饭,给他们找住宿,甚至第二日,还派人送他们去了平沙下面的一个城池。
这让顾长留等人都忍不住感叹,觉得乔老爷古道热肠,难怪他能将生意做大,赚大钱。
像他们这种素不相识的读书人,他都愿意护送数百里,而这样的举动,他还不知道做了多少回,一年又一年的积累下来,总有能考上的进士,虽然这些人不一定都是知恩图报之辈,但是一次又一次的积累下来,他的人脉自然是越来越多。
只是这样古道热肠的人,他们不可能经常遇到,而这一路去京城,路途遥远,光是途径的大大小小的城池,就有十几座。
甚至,越往前走,民风便越是彪悍,有些城池间隔不远,还能租到马车,有些城池则是得凑足十几人一起,才敢出发。
越往前走,便是山贼悍匪也时常有遇到。
有些甚至算不上山贼,只是附近的百姓,知道时常会有行人从这里经过,所以拿着锄头,聚在一起拦路抢劫。
这些人虽然一个个凶神恶煞的,但也不必过于害怕,一般给点钱,就能打发了。
还有一些人,不敢抢劫,便跪在路边,做起乞丐来,骗取一些人善心施舍。
幸好,每到一个城池,顾长留等人落脚的时候,便会跟小二打听接下来的路程,小二见多识广,总能跟他们说一些秘事,有了准备后,真的遇到这些事,顾长留等人也不会过于慌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