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生意火爆
一时间,女人们买衣服的情绪高涨,不是给自个选,就是给家里的男人、孩子们选,就连娘家的父母姊妹也想帮着买几件。
衣架上就写了价格,她们自己就会看,只要看上了就问半夏优惠多少钱。
“半夏,这件棉纶的外套多少钱?”
半夏:“这个给十二块就成。”
“半夏妹子,这条涤纶的裤子咋卖?”
半夏:“给七块吧。”
“半夏姐,这连衣裙咋卖?这碎花可真喜庆。”
半夏:“这裙子长,费料子,得十块。”
“半夏妹子,这棉衣啥价?”
半夏:“婶子,这得贵点,你给十八吧,卖给别人,我得要二十。”
大婶掂了掂重量,“不贵,这件怕是得有两多斤重,自个买着做只够棉花钱的。”
大婶又摸了摸料子,“这料子也好,厚实,不透风,颜色也好,耐脏,我要一件。”
对城里人来说不好看的颜色,在她们看来根本就不是事儿。
那浅色的,她们还看不上呢。
林长生和张淑芬是知道这些衣裳的价格的,半夏虽然卖得便宜,但是离她说的什么拿货价差得还是有点远的。
见半夏说得头头是道,村里的人还相信得不得了。
两人有些心虚,待了没一会儿,抱着小平安就躲进了后院,让麦冬在一旁帮忙。
等一群人离开半夏家时,几乎人人手里都抱了几件新衣裳。
别看衣服的价格不贵,可加起来也便宜,最便宜的也就是夏天的短袖上衣了,买这个的也最多。
半夏还没开张,在村子里就卖了差不多六七十件衣裳。
第二天刚好是镇上的赶集日,半夏在正街上摆了一个卖衣服的摊子,还用毛笔在一块纸板上写上“国有服装厂高端服装减价批发大甩卖”几个大字。
牌子就立在摊子前面,只要不眼瞎,一准能看见。
这天,来镇上赶集的老乡们,才走进正街,便听到了一阵响亮的吆喝声。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大型国有服装厂成品服装降价大甩卖了!”
“一件衬衣只要三块五,一件棉衣只要二十块!全国最低价!”
“买到就是赚到,省钱就是赚钱!”
“机会不是天天有,该出手时就出手!”
走近一看,只见正街上摆着一个卖衣裳的摊位,在摊位的后方,一排排阶梯式的挂着各种各样的衣裳,打眼一瞧就能看得明明白白。
架高的摊子上,还摆着不少的衣裳,已经有不少人围着在挑选。
只要路过的女同志就么没有不被吸引过去的。
不过几分钟的时间,半夏的摊位上的人便越围越多,忙得半夏和麦冬、林长生手脚不停。
半夏忙着介绍,麦冬忙着拿衣裳收钱,林长生忙着整理人翻得乱七八糟的衣裳,还得盯着人顺手牵羊。
“你这真是服装厂的衣裳?”有人问道。
半夏笑了:“那还有假,这么多衣裳我也做不出来呀!你瞅瞅这侧边儿,是有成分标签的,是要往大城市里的商场销的,这可骗不了人,你再看看这质量……”
“这大夏天的卖秋冬的衣裳,可得便宜点。”
半夏:“我的大姐也,要是应季卖,可就不是这个价了……”
“你这衣服咋这么便宜?怕不是有问题吧?”一位中年妇女拿着衣服翻来覆去的有些怀疑。
半夏:“这位婶子,你看看这质量,这做工,能有啥问题?要不是现在城里不流行这些款式了,哪里能有这个价卖给你哟!这也就赚给料子钱而已。”
“哎哎!”旁边挤过来一位大娘,一把夺过中年妇女手上的衣裳,“这件我要了,闺女,能便宜点不?”
半夏哭笑不得,故作为难,“大娘,不是我不想便宜,你瞅瞅这料子,这做工,三块五毛钱连个料子也买不到呀!要不人家服装厂为了回点本钱,这个价是无论如何也没有的。
要不这样吧,大娘,你要是买五件衣裳,我就再另外送你一件别的,送完即止!”
半夏把有瑕疵的衣裳拿了出来,“这些衣裳也都是好衣裳,就一点有的地方稍微有点瑕疵,你瞅瞅。”
半夏把有瑕疵的地方翻出来,惹得大家都看了过来。
好多人都心动了,这点瑕疵算个啥啊!不注意看都看不到。
刚才那位怀疑质量问题的中年妇女,一把夺过之前被抢走的衣服,”我要买五件!我这就挑!”这着急的,生怕好的被人给抢走了。
一时间,众人挑选衣服的积极性就更高了。
还有一家子的妯娌,一人买不了五件,干脆合伙,送的衣裳就给家婆,也是她们的孝敬。
不要小看了大家的购买力,不过一上午的功夫,半夏的摊子都快空了,只要走到摊位前看了衣服的就没有空着手离开的,生怕这摊子上的衣裳卖完就没了。
到了中午,镇上的人便少了很多,摊位前也空了下来,半夏几人也可以歇歇。
胸前挎着的钱袋子已经被零钱撑得鼓鼓囊囊,趁着这会的功夫,半夏蹲在摊位下面,背着身整理自己的钱袋子,免得待会儿连装都装不下。
麦冬和林长生一人站一边帮忙挡着。
“姐,待会儿我回家再拿些衣裳来吧?下午肯定还有人。”
半夏点了点头,“行,咱们先把饭吃了,刚好也给妈端一碗回去。”
他们一共拿了三百件衣裳来镇上,差不多快卖完了。
到了下午,果然又来了不少人,这些都是上午没来赶集,听回去的人说了后专门跑来买衣裳的。
半夏自个儿散卖的生意只做了一天,便开始当起了正经的批发商。
她的那块牌子可不是白写的,有心的人自然能看到‘批发’二字。
当天下午便有好几拨人过来和她谈拿货的价格。
半夏从一开始便没想着自个卖,她还想多吃些商意远仓库里的货呢,要是全都得她自个儿卖,那得卖到啥时候?
她从一开始想的便是当个二道贩子而已。
但是她得把局面先打开,让大家看到这生意能做,自个跑来找她拿货,而不是像收黄花菜那样,还得她自己一家一家的找。
赚钱的生意,自己不去琢磨,难道还想让她送到人家的手里?
她才不想再干这事儿了呢。
来半夏这拿货的不止有他们镇上的,也有其他镇的,为了避免恶意竞争,一个镇上不得超过两个商家,这样也给了大家一个保障。
至于怎么定价,那就是他们自己的事了,老乡们也不傻,超过了自己做衣服的价格,也没几个人会买。
在和进货商们一番掰扯后,半夏也给出了拿货的价格,拿货越多,价格越低,依次递减。
于是,在回来不过三天的功夫,两千多件便衣裳销售一空。
而半夏也打响了商台市服装厂小李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