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道蝶仙庄子休 > 第60章 九通神针术(二)

第60章 九通神针术(二)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第六针,龙虎交战,治疗腰、背、肘、膝痛,浑身游走疼。行针时刺入深层(九分),行九数的补法,再将针卧倒,针尖朝向病所,配合病人呼吸,停针片刻。引气至病所,也可左捻九而向右捻六,这也是止痛的针法。若无病,可用于气通奇经八脉,气走百窍。

    “这两针不是互为相反的针法,有点难记,下面两针又是互为相反的两针了。第七针,真阴归阳,治疗瘫痪、疮、癞顽疾。行针之时,将针刺入中层(七分),行补法,紧按慢提,行九阳之数,待气至,将针再刺入深层,再提针回原处,使气留针下而消积聚痞块。若无病,可用于练气血、化精补髓、通纯阳。

    “第八针,真阳归阴,治疗瘫痪、疮癞顽疾。行针之时,取治疗要穴,进针后先提插或捻转九数以促使得气,再向周围做多向提插,然后再向下直刺按纳,此针法能回阳倒阴。指下功夫,做到胸中有数,如果无效,可如同上法再次施术则可。若无病,可用于炼精还神,炼神还虚。我一下子说了这么多针法,周儿你不知道能不能记得了?”麦利桐老先生一口气又讲了四针,停下关切的问庄周道。

    “记得了!记得了!师父您老人家尽管往下说吧!”庄周催促师父道。

    麦利桐老先生愕然惊叹道:“你小子果然不同凡响!那我可就接着说了。‘九通神针’我已经讲了八针,第九针的‘龙虎龟凤’其实就是以上八种针法可用的四种手法而已。所谓‘龙虎龟凤’,就是‘青龙摆尾’、‘白虎摇头’、‘仓龟探穴’、‘赤凤迎源’四种手法的统称。如果想使经气通过关节,催气运气使气至病所,这四种手法是行之有效的。

    “具体地说,一、青龙摆尾,行针时捻转针柄,随着经络的方向,慢慢地左右拨动,如同船上的舵摆动一样;二、白虎摇头,在行针时用持针的右手拇指和食指,在捻转进针的过程中,突将针柄放开,中指拨动针柄向四周摇动,再上提如手摇铃铛;三、仓龟探穴,进针后先上后下,再左而右,在向每一方向针刺时,均须由浅入深,分三部徐徐而进,每次退至皮下,然后依次多向刺透,按前法用针刺探如乌龟入土之状。病在上者,吸气时退针(泻);病在下者,呼气时插针(补);它的作用能通行经脉之气。这四种手法通经接气的方法,都是有定息寸数的。‘定息寸数’,这周儿应该知道吧?”麦利桐老先生说到这里,顿时有了想考考庄周的念头。

    庄周呵呵一笑,说道:“定息寸数,即一吸气循经脉运行六寸,手三阳经五尺,操作九息;足三阳经长八尺,操作十四息,超过经脉四寸;手三阴经长三点五尺,操作六息;足三阴经长六点五尺,操作十二息,超过经脉五寸。操作手法与呼吸配合,使气血周流全身,经气上下相通接,可使寒症变暖,热症变凉,并可止痛消胀,就像开渠放水,立刻就能有疗效,能治疗各种危重症候。

    庄周啃啃两声,接着说道:“疾病的病因很多,但离不开气血,针刺的方法很多但离不开阴阳。经脉昼夜循环不止休,呼吸不止,则身体健康,否则就会生病。就像天下,国家之中,山海田园,江河溪谷,如果风调雨顺,气候相宜,则水道疏畅,老百姓就能安居乐业。如果某一个地方,风雨不调,或有旱涝灾害,则水道不疏畅,或发洪水,或旱而无水,则就会有灾祸。人的气血失调,是导致疾病的主要原因,就像地方的旱涝灾害一样,针刺可以通过刺激穴位使经脉通畅,气血调匀,祛邪扶正,所以我们针刺的治疗是简便而有奇效的。”

    麦利桐老先生欣然笑道:“你说的很对!比喻也更贴切!行针的方法虽然简便而有效,但须明白补泻的道理,这样才能使病人转危为安。周儿,你对补泻的认识是怎样的呢?”

    庄周思索片刻,开口说道:“施针之前,要根据病位的上下,决定穴位的上下。头部有病,取足部的穴位,身体左边有病取右边的穴位。男子的气机,午前在腰以上,午后在腰以下;女子的气机,午前在腰以下,午后在腰以上。针刺时要根据时间选穴,必须明白这个道理。午前为早属阳,午后为晚属阴,男女阴阳气机是根据腰部分上下的,这点必须要知道。

    “还有,手三阳经由手走头,足三阴经由头走足;手三阴经由胸走手,足三阴经由足走腹,两肢上举时,六条阴经由下而上,六条阳经由上而下,阴升阳降,是气机出入的通路。逆着经络针刺为泻法,为迎;顺着经络针刺为补法,为随。春夏季节与瘦人宜刺浅,秋冬季节与肥人宜刺深,更需根据元气的厚薄,决定针刺的深浅。

    “至于补泻的效果,在于讲究呼吸的配合和手指的功力。比方说,针男性,大指向前针左转,患者呼气时进针,这是补法;大指向后针右转,患者吸气时进针,这是泻法;提针会产生热感,插针会产生凉感。针刺女性时,大指向后针右转,患者吸气时进针为补法;大指向前针左转,患者呼气时进针为泻法;插针会产生热感,提针会产生凉感。针刺左与右也是不同的,胸与背也是不同的,午前与午后也是不同的。

    “所以,下针的方法是以左手拇指指甲置于被针穴位上切压后进针;出针的方法是两指持针柄摇动,自内出外;催气至的方法是边推按边转针的进针方法;用手指由针穴附近向沿经脉上下、左右循按、爪摄或叩击,以引其气至病所;转动针柄如搓线之状可以祛除病邪;手指弹动针柄,可以补虚;肚腹部常可用盘法,即进针得气后,将由地部提至人部或至天部,再将针扳倒,使之与皮肤呈45度角,像推磨那样缓缓地由外而内,或由内而外旋转针身的一种手法,出针时以手扪穴,勿使气出。向下重插为按法,向上轻提为提法,这十四针刺的方法和要点,是医家所具备的基本常识。当补时退针,然后配飞法三次退法,可使真气自归;泻时采用一次飞法三次退法,邪气就被泻出。补法是用来补正气的不足,泻法是用来泻有余的邪气。邪气盛可表现为肿、痛,被称为实症;正气虚为痒,为麻,称为虚症。气速至则疗效迅速,气迟至则疗效迟。另外疾病的轻重缓急,可通过医者手下感觉得知,如贫者(出劳力的人)肌肉坚韧,富贵之人肌肉松弛;针下得气,有沉紧感,愈后良好;针下空虚,预后不良;针下候气而气不至的,为死症。

    “还有,下针的方法是先用手指甲置于被针穴位上,用力掐之,然后令患者咳嗽一声,随着咳嗽声进针。补法,当患者呼气时进针,开始针刺至皮肉,称为天才;稍微停留一下进针,刺入肌肉,称为人才;又停留一下进针,刺入筋骨间,称为地才,这是最深的地方,可以用补法。再留一会儿,须退针至人才的位置,待针下有沉紧的感觉,倒针使针尖朝向有病的地方,再行手法进退,传气到达病所。那么,飞经走气的妙法都在其中了。凡用泻的方法需要患者吸气时进针,初针进天才,稍停一会儿,需退针至人才,待针下有沉紧的感觉,倒针朝向病所,方法同前。如果有晕针的患者,是神气虚的缘故,可用毫针补法,给喝热水等方法,待口鼻中呼吸如常,稍停片刻,可再按以前的手法行针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