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不见玉颜空死处
康国子?
闻言,林辰一愣。
这名字怎好像有些耳熟,貌似在哪儿听过?但想不起来了。
“杨玉环。”
这时,雪衣冷冷淡淡地提醒一句,拨开了林辰的记忆之门。
对了……杨玉环,也就是杨贵妃。
据史料记载,杨贵妃曾养过一只形似哈巴狗的小狗,对其宠爱有加,其名便唤作康国子。
也就是…自己怀中这只?
她,便曾是贵妃膝上的爱宠?
这一瞬间,他明白了什么——明白雪衣为什么会如此厌恶康国子。
唐太宗李世民,开国第二代君王,励精治国,开创贞观之治;而他的妻,武媚娘,也就是之后的女帝武则天,巾帼不让须眉,她统治的年代史上亦有贞观遗风之称。
在建国之初数位明君的引导下,唐朝终于被引向巅峰,也就是唐玄宗李隆基在位之时,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即“开元盛世”。
按理说,只要他愿意如前几位君主那般励精图治,虽在固有制度的缺陷下无法将盛世长久延续,但起码多维持个十几年当是毫无问题,毕竟本身有着雄厚的根基。
可惜,他没能这样做。
因为一个女人。
也就是杨玉环,史称杨贵妃。
当然,世称红颜祸水,可如果玄宗能够理清情爱和工作、将国家社稷放在首位,即使媚如杨贵妃,也不会影响他治理家国。
只可惜,他没能处理好这期间的平衡。
无论是武则天还是杨贵妃,此二者都是唐朝最富盛名的女人之一,乃至在华夏整个历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身为武则天的爱宠,雪衣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这位风华绝代的女帝的傲气,同样也在一定程度上有着她的抱负和责任心,否则也不可能如此积极地去想着救援与自己一样的精灵。
另一方面,康国子又是杨贵妃的爱宠——一个在安史之乱中被一众大臣视为妖媚、祸水的女人。
在很多人眼中,如果没有她,玄宗李隆基也不会被诱惑,也不会引发朝内动荡、起义兵变,更不可能连一战的勇气都没有便带着妻儿仓皇外逃。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客观来说,如果没有杨贵妃,唐代历史或许真会改写。
最终,安史之乱虽被平定,但偌大王朝却已被埋下隐患,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节点,这也就意味着此前李世民、武则天等人辛苦创下的基业逐渐土崩瓦解。
而这,也就是雪衣厌恶康国子的缘由。
“康国子…你好。”
林辰深吸一口气,又轻轻将她放在地上。
“介绍一下,这位是雪衣。”
说着,他向她介绍雪衣,引得康国子又看了雪衣一眼,眼中依旧迷茫。
她确实从未听过雪衣这个名字。
“武则天,这个名字听过吗?”
见状,林辰又提了一嘴。
武则天?
康国子身体微颤。
这个名字,她自然听过。
按辈分,李隆基是武则天的孙子,而身为李隆基妻子的杨玉环便是武则天的孙媳。而她身为杨玉环的爱宠,自然曾从主人口中隐约听过这位绝世女帝的英姿。
“她是武则天曾经的爱宠。”
见状,林辰解释。
这…原来如此。
闻言,康国子总算明白了,明白了对方为什么会用那种眼神看着自己,顿时脑袋耷拉地更低,不敢多看雪衣半眼。
“说实话,我很好奇,”
简单跟康国子聊了两句,但后者的回答常是断断续续,貌似极不自信。
“你不是精灵吗?既然如此,你怎么会被人类抓住?”
“我……”
康国子犹豫片刻,最后低声:“我很弱,很弱。”
“我没有其他精灵那样强大的能力,我真的很弱。除了拥有智慧、懂得人类的语言外,其余方面和普通的小狗没有任何区别。”
嗯?还能这样?
林辰有些惊讶,随后疑惑:“既然你总是被人欺负,为什么不跑走、找个更安全的地方呆着?”
“因为…两只受伤的流浪小狗,还有一只幼猫。”
康国子结结巴巴地回答。
原来,两个月前,她意外捡到了两只受伤的流浪幼犬,还有一只身体孱弱的幼猫。
她没有对它们坐视不管,而是将三小只带到了一处隐蔽的地方——也就是那个小巷附近某处。
那个住处比较小,但恰好能容下他们三个,而且足够安全,又能遮风挡雨。
更关键的是,这周围有不少小饭馆,康国子能比较轻松地在这周围找到人们丢弃不要的食物来喂养他们。
她很难再在其他地方再找到这么一个好住所。即使找到,以她的能力,也必须要一只只将他们转移过去,期间说不定就会出意外。
所以,她最终选择留在那里,喂养、照顾他们,直到等它们伤好、稍微长大,能自己照顾好自己。
终于,前不久,她做到了。
她和雪衣、於菟他们不同,后二者早就化作精灵,在世间游荡了数百甚至上千年。
可她,却是在去年才在机缘巧合下化为精灵再生于这片光怪陆离的世界。
她没想到自己会以这种方式复活,也没想活。
她只是抱着好奇的态度,想看看这个世界变成了什么样子,然后便打算寻死,只是恰好又在寻死时遇上了三只需要照料的小可爱。
所以,又耽误了些时日。
因此,先前狗贩子擒拿她的时候,她没有反抗,想着如果能借他人之手了结性命或许也不错,避免自己狠不下心。
最后,便遇上了林辰和雪衣。
沉默少许。
“你真的不想再看看这个世界吗?”
他平淡地问道。
“我……”
康国子想要给出肯定回答,却在中途噎住,缺少那份勇气。
如果她真的十分坚定、纯粹一心求死,也不可能活到现在。
因此,她心中终归有那么一份对生的渴求,只是连她自己都不愿直面这份渴求,所以才会在这个关头渴望着借他人之手做一个了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