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南下的尾声
曹操在一场大败之后,回到了襄阳。留下了曹仁镇守襄阳,然后才不情愿的回许昌去了。
然而荆州的战斗并没有结束。虽然东吴的水军损失惨重。但毕竟作为胜利者为巩固自己的地盘,于是果断派出兵马进攻江夏。
毕竟南下扬州两个重镇,一个是江陵,另一个就是江夏。
现如今曹操大败,江陵、襄阳诸地恐怕会落入刘备的手中。这样刘备就不得不与曹操隔汉水对峙。
不管怎么说,江陵已经不属于东吴了但是,江夏不能再有失。于是孙权力排众议发兵江夏。
尽管江东士族反对,但是孙权刚刚打了胜仗,威望正胜的时候,自然听不进其他人的意见。
但是甘宁不是傻子,知道内部不和即使打胜仗都不见得有好下场。更何况,如今江东士族豪门处处掣肘。想打胜仗也不容易。
于是甘宁便以赤壁之战负伤在身交出了兵权。
孙权对于甘宁的懂事十分的满意。因为不仅仅是甘宁,就连跟着甘宁作战的徐盛,马忠,周泰,陈试等人也纷纷交出兵权,还给了孙权。
孙权立刻就认为,甘宁等人对自己忠心耿耿。毕竟打了胜仗,正是武将骄纵的时候。
而甘宁等人是如此的知道进退。打了胜仗就害怕自己功高震主,所以赶紧把兵权交了。孙权因此就更加信任这些人了。
但是他们以负伤为理由坚决不肯接受兵权,也让孙权有些头疼。毕竟打仗不能没有将领啊!最后无奈只好由大将凌操领军攻打江夏。
孙权出征人选选定之后。立即将原本甘宁的水军交给了凌操使用。同时凌操也任命了一批偏副将,蒋钦,丁奉,潘璋,等一众名将都在此列。
然而曹操派去守江夏的主将也不是等闲之辈。乃是原荆州名将文聘。还特意给文聘配了一个副将,不是旁人正是原本的将下太守黄祖。
这没办法文聘是与曹操作战时被俘虏的。后来因为曹操优待而投降。
黄祖原本是江夏太守,与曹操作战大败之后,逃跑到了江陵。后来和荆州士族一起投靠曹操的。
在蒯良,蒯越,蔡冒,张允等人的光芒之下。还能被曹操注意到的人也不是等闲之辈了。而且大名鼎鼎的孙坚就是死在此人的手中。
而襄阳一带刘备的兵马也行动起来。目的很简单,就是要将曹军赶到汉水,长江以北,一统湘江流域。
曹仁镇守襄阳,并没有什么兵马。而且精兵强将几乎被曹操败光。于是曹操给曹仁的任务从来不是死守襄阳。而是迁徙人口,迟滞刘备的兵马。
于是襄阳新一轮的坚壁清野又来了。加上蒯良,蒯越,蔡冒,文聘等人的配合。这次坚壁清野行动比刘表做的还彻底。
而曹仁就是这样带着自己的兵马,不攻,不战,不撤,不降。每天后退后退三十里,安营扎寨。就这样远远的吊着刘备的兵马。弄得刘备毫无办法。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曹军将襄阳一带的人口全部强行迁徙。
刘备得到襄阳之后,发现襄阳城中百姓一个也没有啦!襄阳周边的村镇百姓也是十不存一。相当于刘备只得了襄阳一块白地。不过还好,江陵人口还有不少。而且有一部分是刘表从襄阳迁移过去。所以刘备也不算真正的吃亏。
更何况,这次跟着曹操一起离开的大多都是荆州的士族豪门。也算是变相帮刘备完成了打土豪的任务和基本的土地改革。所以刘备算是喜忧参半。
然而,江夏的凌操运气就不是这么好了。
出师不利,首先,这些江东的士兵,刚刚经历了一场大战,已经是师劳兵疲了。
第二,凌操虽然也是水军名将,但是文聘的兵马与曹操的新兵不同。这些人可是经过赤壁之战洗礼的。好多都是从“赤壁之战”战场上逃回来的。死里逃生的老兵,哪一个是简单。
最重要的是,黄祖可是江夏的老码头。对江夏的情况太了解了。凌操久居吴地对这里的水文情况不熟。
因此,凌操在天时,地利,人和都处于被动的情况下,打这一仗。结果可想而知。
凌操为了鼓舞士气,亲自领军冲到最前线。东吴的水军也大受鼓舞。于是一度要冲上江夏口。
但是,曹操的陆军披甲执锐。不是水军贫弱的护甲能攻破的。
因此连续的登陆失败,使凌操烦躁不堪,最终亲自领军冲在了最前线。
然而也不知道是黄祖运气好,还是凌操运气差,眼看就要攻下江夏城楼,突然一颗滚木从城墙上落下,很不巧正好砸中凌操的脑袋。虽然有盔甲护身,但是滚木力道太大,直接将凌操从云梯上砸了下去。
主帅都没有了,东吴的兵马也是一阵大乱。好在蒋钦,丁奉等人及时接过指挥权。稳步撤退,才勉强没有全军覆没。
但是江夏一旦损兵折将,主帅凌操阵亡。孙权一年之内也无力夺取江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