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大兵团作战,首秀
看电视电影的时候那些将军风轻云淡调兵遣将轻松惬意。
然而,当我真正坐到这个位置的时候,才发现千万人生死,千斤重担都给予我一手。
还好我只负责调兵遣将,真正上战场的排兵布阵,不需要我来操心。
这种大兵团作战比拼的就是对地形的熟悉以及对敌我双方优劣的对比。
从局部的接触战斗,这个过程可能是快速的,也可能是缓慢的。
有人把战争比作男女,从恋爱到结婚的过程。
中间小的战斗,就好比情侣间的讨价还价。最终的决战,就好比结婚入洞房。
在不影响决战优势的前提下,可以在小的战斗上做出退让,甚至示弱。
因为最终的决战一般都是要双方都愿意的情况下才能进行的。
如果对方坚持不肯决战,那么就只能使用一些手段逼迫对方和你决战。甚至直接偷袭对方的大本营一战定胜负。但是古往今来,这样成功的战力少之又少,所以才被载入了史册。
大多数的决战,都是双方认为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投入了自己认为合适的兵力,而进行的战斗。
这一次参与战斗三万五千官兵,是辽州几乎全部的精锐。
我投入到001的地形模板当中。
仔细勘察我们进兵的路线。然后推演匈奴兵马的行军速度以及所在地位置。最后遗憾的发现,恐怕我们会在匈奴兵马到达北平之后半个月,才能赶到。
而且这样赶路已经冒着极大的风险了。
第一粮草军械不可能完备,特别是弩箭恐怕只能有十万只可以用了。如果到达北平,不能立即决战的话,粮草供应也会出现问题。
第二,如果敌人发现我们行军路线,会不会在我们行军的必经之路上埋伏,届时轻装前进的军队,世上没有铠甲,手中没有兵器,必然损失惨重。
然而有句话叫兵贵神速。犹豫不决只会贻误战机。
于是我干脆将手中三千多人的轻骑兵,全部作为赤猴派往了,我认为可能会有埋伏的地方打探。
然后我下令所有的人把战甲兵器放到马车上,全部轻装跑步前进。这样冒险的行为,极大的给我们争取了时间。原本重装前行,步步为营,需要走15天的路程,我们用三天就走完了。
然而,事实证明,我是正确的。我们赶到北平外围的时候,匈奴大军并没有察觉,而是在全力以赴攻打北平城。
袁绍的大将鞠义,带着自己的八百登先营和两千壮丁,已经和匈奴血战一天了。
壮丁在昨天一天匈奴试探攻击的时候就死了一半。
鞠义估计今天自己也凶多吉少。
匈奴人攻击的方式非常的简单粗暴。名字叫做附蚁攻城。就将人当做蚂蚁一样,生生的堆上城楼。
这种方式对于攻城方的损失不小,但是对于防守方冲击力同样巨大。
你能想象一下人的尸骨堆起来比城楼还要高的情景吗?
不要说是临时捉的壮丁,即便是沙场老将,也会忍不住心神激荡。
外出的轻骑兵逐渐归营了,匈奴人也发现了我们的存在。
由于发现我们人马并不是很多,于是派遣大约五万人马和我们对峙。
匈奴人在距离我们三里的地方开辟了新的营寨。
我爬上刚刚建设好箭楼,用我们刚刚弄好的全站仪观察敌军。
就距离来看大约一公里(当时的一里路大概350米)。敌军中马匹很多,看来是打算骑兵冲锋。
但是敌军距离我们似乎太近了。一公里骑兵的的确确可以冲起来,但是骑兵的正面冲击只对轻步兵有效。轻步兵遇上轻骑兵的正面冲击,基本上只有被屠杀的份。
但是对于重甲长枪大盾的步兵方阵,不论是轻骑兵还是重骑兵,都不敢正面冲击。
看来敌军显然是不知道我们的实力。
了解到了这个情况,我立刻下令取消休息。立即投入战斗,列长枪拒马阵,前进。
我方突然战鼓雷鸣。战士们身穿重甲,手持长枪。前方大队林立。后方强弩压阵。
匈奴人一看我们率先进攻了。于是疯了,一般的调集骑兵。组成了上万的骑兵,如同箭矢一般。向我们冲击而来。
我站在高处的建楼上,全站仪中时刻盯着对方到我军的距离。
感到对方的速度,彻底的冲击起来。哪怕是掉头或者是将马勒住都不可能了。
我挥起令旗,命令道:“后军弓弩齐发,前军长枪拒马”
原本平静的军中,宛如一只长满刺的乌龟。
前方的人不顾自身的生死,义无反顾的冲到了长枪上,被扎成了筛子。
他们就是想凭着这股冲击力,连续的冲击,我们的盾牌阵。想要硬生生的将我们的盾牌阵冲开一个口子。
但是后方的弩箭漫天而来。落在了匈奴人疾驰而来的战马前。匈奴人义无反顾的向前冲,直接撞在了这些弩箭上。
仅仅一波齐射,居然使匈奴的骑兵中间出现了一小片真空。
前马中箭倒地,直接阻拦的后方的马匹。引起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真正被弩箭射死的骑兵并不多,反而是被自己的骑兵摔倒之后,绊倒的骑兵数不胜数。
令匈奴人没有想到的是,抵挡住的匈奴人一波的冲击之后。汉人没有停止自己的脚步,反而是在缓缓的前进。倒在地上的匈奴人不论死活全部被补上一枪。
现在不要说优待俘虏的政策,优待俘虏,那是打完仗之后针对被俘的人员。现在还是在战场上。只要敌人没有投降,哪怕他还有一口气,他也是敌人。敌人还是死掉的最好。
这五万人中,四万匈奴的步兵本来是跟随一万骑兵一起冲锋的。现在匈奴的骑兵基本上已经被一战消灭殆尽了。
这四万多匈奴步兵进攻也不是撤退,也不是不知道如何是好的时候,辽州军已经杀到了进前。
匈奴将领赶紧下令反击。但是为时已晚。
匈奴人根本没有排兵布阵,原本只是想借着骑兵冲开敌人的军阵,然后进去屠杀敌军。结果骑兵损失殆尽,步兵根本来不及改变阵型,就与辽州军撞在了一起。
毫无防御的匈奴兵马,根本不是对手。
其实想想也是,这些辽州军在脸部都有钢丝面甲防护。说是武装到牙齿都不为过。而匈奴人有一把长枪就是不错了。更多的是拿长剑甚至是短刀作战。而且刀剑还都是铁的。根本砍不动辽州军的护甲。
正式在全站仪上,看清楚的匈奴装备的不足。我才敢全军压上。
这一次全军压上,我拿出了决战的气势。
本来我也想让我们的官兵休息一下,但是战机稍纵即逝,只能把这些官兵往狠了用了。
匈奴人先是拼命的反击,然后战死,再然后怯战,再然后崩溃,最后全军溃逃。
然而,我并没有打算放过他们。立即下令掩杀追击。
大军后方的轻甲兵,直接越过前方的重甲兵去追击逃跑的匈奴。重甲兵也全部卸掉了厚重的铠甲,扔掉了大盾。拿起长枪追击。
溃逃的匈奴人一口气退出十里。然而,他们却发现,刚才追杀他们的人已经杀到了本阵。
恐惧是会传染的。溃逃的匈奴四万兵马,将恐惧,全部传给了他们剩余的十万人。
看着满天遍野追来的追兵。匈奴人军心大乱。匈奴单于栾提羌渠,想要组织兵马反击。却发现除了自己的亲兵,他谁都指挥不动。无奈只能带着亲兵逃跑了。
一场大战,从清晨杀到月上中天。又从半夜一直杀到黎明。一直杀到再也看不到匈奴人的影子,这场战斗才算是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