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城西规划
“这想法倒是不错,但那块地方是属于县衙的,你想买下来可不便宜。”
谢令熙小声地问:“多少?”
谢允行比了个五,谢令熙不太确定地说:“五千两?”
“嗯,五千两。”
好吧,她现在确实拿不出这么多钱,不过凡事都可以商量也可以变通,谢令熙想了会儿说:“要不,这个工程让衙门自己来做?我本意也不是为了盈利。”
谢允行倒是仔细思索起来,谢令熙也不催他,吃完饭之后拿着一个馍馍研究起来,三斤糜子才卖一个铜钱,一斤大黄米也是一个铜钱,两样掺在一起做成馍馍成本十分低廉。
这个比稀粥抗饿,里面不包糖,用它救济灾民谢令熙自己就能出得起这笔钱,但也不能让他们白吃,如今城西的菜市场太脏太乱,收拾也需要半个月时间。
“你说的我先考虑考虑。”
“嗯,”谢令熙点点头,说:“我写个计划来,对了,有空咱们再去城西那边看看吧。”
“好。”
到底是忍不住自己领着丫鬟先去了,敏儿在后头跟着问:“小姐,外面雪这么大,还是等雪停了再去吧。”
谢令熙在前面撑着伞,天气冷,她穿着厚厚的袄衣和斗篷,帽檐上的银狐毛将她的小脸遮了一大半。
“我在家里也是闲着,不如出来走走,你也撑把伞,别把自己冻生病了。”
敏儿听话的撑了把伞,不是她矫情,上个月生病发烧实在是难受,而且生病还要花银子买药,还耽误做事。
“小姐,咱们去哪儿?”
“去城西看看。”
城西的菜市场是个露天的市场,周围有一圈商铺,中间是一片很大的空地,雪天里没有什么人出来摆摊,只有周围几家铺面开着门,有一家卖猪肉的和一家粮油铺子。
“小姐,您小心。”
敏儿跨过一条臭水沟扶着谢令熙过来,水沟里的烂泥都被冻硬了,谢令熙环视一周,心里打着规划。
墙角那边搭了几个棚子,有两个衙役在那里熬粥,谢令熙走过去看了一眼,粥还算稠。
“你们是县令派来施粥的吗?”
官府的衙役们都认识这个县君,放下勺子过来问安:“见过县君。”
谢令熙抬手说:“不必多礼,起来吧,你们一天派几次粥?”
一个衙役说:“回县君的话,早晚两次。”
“现在有多少灾民?”
“有二十几人了。”
不远处就是灾民的棚子,一个衙役熬好粥敲了敲旁边的锣,棚子里瞬间走出来好几个衣衫褴褛的人,手上还拿着一个碗。
“这是早上的粥?”
“是。”
现在是巳时,也就是上午十点左右,谢令熙颔首领着敏儿走到一旁,灾民们虽然饿但还算有秩序,自觉的排好队等着衙役施粥。
几个大人领了粥后头又跟着几个小孩,其中有个小女孩挺面熟,不就是昨天在路上遇到的那个小女孩吗?
小女孩整个视线都被稀粥吸引,没注意到旁边的谢令熙两人。
“敏儿,你去叫她过来一下。”
“是。”
敏儿走过去与她打了声招呼,小女孩一见敏儿便扬起了笑脸:“大姐姐,你怎么在这儿?”
“小妹妹,你跟我来一下。”
小女孩的爹也看见敏儿了,说:“哎呀,姑娘,你怎么也在这儿?”
敏儿与大叔打了声招呼,将小姑娘带到谢令熙面前,小姑娘端着稀粥,有些腼腆地说:“大姐姐。”
谢令熙看着她端着粥也不方便,叫敏儿将衙役准备的凳子搬过来给她坐,小女孩说:“不用了不用了,我站着就行了。”
“坐下来说吧,你先喝粥,我有些话想问问你。”
小女孩小心翼翼地坐在凳子上,小口小口地喝着粥,谢令熙见她父母领着儿子站在旁边等着,于是叫敏儿将他们都请过来。
“大叔,你过来坐着说。”
只有两张凳子,谢令熙本想起来让位,小女孩倒是也站起来让她爹坐下。
“这位小姐,您找我什么事?”
谢令熙昨天听他和小四聊天,知道他是来城里投奔亲戚来的,怎么会出现在城西灾民棚子里呢?
李青也就是小女孩的爹说:“哎,我来找我那远房表哥,可是他家里也困难,全家就他一个劳动力,还得养着一大家子人,所以我便领着妻儿上这来了,等熬过了开春就回去把房子修修,把地种上就好了。”
如今天寒地冻的修房子确实困难,谢令熙听完问:“大叔,这灾民棚子结实吗?”
“还算结实,多亏县令大人仁慈,搭了不少棚子还每天叫人来施粥,不然我们可真活不下去了。”
说话间,又有一家人背着大大小小几个包袱过来,一个老妇人领着三个小豆丁,最小的那个才刚学会走走路,看起来不过两岁的样子。
敏儿赶紧过去,将人领到棚子下来,灶眼里还有些木柴没燃尽,几个小孩围着灶眼将冻僵的手伸出来烤火。
“大叔,您先喝粥,待会帮忙把这位大娘安顿下来。”
李青点点头说:“哎,我晓得。”
大娘抹了一把鼻涕神情激动地说:“谢谢大善人,谢谢大善人。”
谢令熙将她扶起来说:“我没做什么事,不用谢我,这都是县令大人安排的。”
大娘说:“县令真是青天大老爷啊。”
谢令熙了解了大概的情况,领着敏儿回去,一回来先叫安儿将旧衣服都找出来,刘氏听到了也送来几件旧衣。
“嫂嫂,我看灾民里有几个小孩,你看容容有没有旧衣服也拿来给我。”
“好,我去找找。”
然后叫厨房赶紧做出几百个黄馍馍出来,不包馅,厨娘一个人忙不过来,谢令熙便叫敏儿去帮忙。
“小四,你现在去木匠铺请个木匠回来。”
“是。”
刘氏又找来两件惠容的旧袄衣,拿过来时看见谢令熙正在纸上写写画画,于是走近问:“熙儿,画什么呢?”
谢令熙将纸转过来给她看,刘氏一看,这不就是当年第一次去谢府做客时见到的烤火的火箱吗?
“火箱?”
谢令熙一边吹着墨迹一边说:“是啊,这种火箱省炭火比火盆子还暖和,灾民住的棚子里没有炕,这里的冬天这么冷,我准备做几个出来送过去,反正也花不了几个钱。”
这年头木材便宜得很,最贵的也就是木匠的人工钱,刘氏点点头说:“你说的对,我与你哥哥倒是没想到这个,每年冬天都是灾民自己想办法找柴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