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寻找阳光 > 第142章 少吃点油饼

第142章 少吃点油饼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对于母亲,父亲是用一生在忍受。没办法,她能将生面粉做熟就成。至于别的,不奢望。

    母亲有一个特点,就是懒。

    是真的懒。

    懒到什么程度?

    这不能用;那不能动;这个不能多吃。

    好嘛,她最喜欢的事就是做饭,一次做许多。冬天尚可,夏天,就放的有了味道。好好的饭菜,馊了让人吃,都是常有的事。我们家这个时候根本没有能力买得起那种冰箱。

    用母亲的话说,就是天天要让人做饭。还不如我一次性多蒸点馍,多擀点面。

    好嘛,做一顿能吃三天。

    我到现在都庆幸自己能长大,真是一件幸运的事。

    跟在父亲老寇身后,我要回家帮忙,炸没饼。没办法,没有我和父亲的参与,母亲炸的油饼就吃不成。

    往年,母亲单独炸过油饼。那油饼,擀的面有大人的手掌厚,炸出来放晾,一吃,生面团还拉丝。有一次,就是拿着这样的油饼走亲戚,在外婆家,丢尽了人。让外婆好好地把母亲给骂了一顿。

    没办法,她就是这样,一次次不长记性,也没有长进。这也是她在村里女人堆里不受欢迎的原因。什么都没有别人做的好,别人当然看不起你。

    母亲手擀面饼:“你们还知道回来?炸个油饼都不知道积极。油快烧热了,开始。”

    父亲:“擀大一点。这样不容易熟。”

    “屁事还多。厚了好吃。”

    “你真是个猪脑子,你还想吃生生?”

    “好,好,我给你擀成一张纸。一个男人家天天在锅头打搅。”

    其实,母亲已经想到了是什么事。还能是什么事?就是某年某月她一个人榨的油饼,东西浪费了,还没有做好。她这人有一个毛病,就是死不认错。

    仿佛一认错,就低了头,掉了皇冠一样,以后就在人前活不起来了。

    父亲看火候,我在灶间烧火。

    “吃,这第一个我尝一下火候。”开吃呗,吃进自己肚子里的才算自己的。

    “你啊,还是没有你弟弟懂事。我和你爸都没吃,你就吃了?”母亲又开始训我。

    在我眼里,她做饭的手艺不好,有什么资格训我?

    要不是看在她是我亲母亲,都想换个做饭好的人来当我母亲。

    小小年纪,我第一次感觉自己的母亲竟然是这样的,是人堆里的笑话。

    “没事,你吃。都是自己人,谁吃不是吃?”父亲也拿起一个。

    看我们一人手里一个,母亲也拿起一个油饼吃:“这还可以,就是十三香有点重。”

    唉,母亲啊,就不能少说点话吗?

    我们炸了半天油饼,等到最后一点面时,父亲说:“你来看火,我来搓点麻花。”

    父亲是了解母亲的,知道她的能耐。以母亲的手艺,这麻花定会做的又胖长短。没办法,父亲上阵做麻花。

    “为什么要糟蹋面?多炸几个油饼不好吗?”

    “你啊,看火,不要炸焦了。人嘴都是馋的,炸个麻花解解馋。”

    “老不正经的,没个正形。”

    在这个时代,快过年了,父亲也不与母亲计较。如果是平时,母亲这样骂父亲,他定会计较一番的。

    父亲问母亲:“你在干吗?”

    “我在挑好的出来,年后好走亲戚。”

    这时,我们这儿还流行走亲戚送油饼和白馒头。

    “好,一家给两个就行了。孩子爱吃,就让多吃点。他这一年辛苦了,赚的钱都还账了。账一还,人身上轻松了一大截。再说,你蒸的馒头实在拿不出手,丢人。”

    “你看你那个娘好往进领,我往出走。成年赚钱,谁见你一分钱呢?”母亲还嘴。

    父亲拳头在她眼前挥了挥,没有进一步动作。

    可能是觉得要过年了,不能动手。

    唉,这两个人,一辈子也就这样了。

    我就不明白了,母亲这样人,手艺不行,也没有别的什么本事,你就不能少说两句话吗?每次都是嘴多挨打。

    其实,在一个家里,谁对谁错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在心里暗暗发誓:如果以后娶的女人不如母亲,我宁愿单着,也不和父亲这样将就着过一辈子。

    累,实在是累。

    母亲还喜欢藏东西。对,就是喜欢藏东西。留着给她喜欢的孩子吃,或是给来家里的亲戚吃。

    这不,她吃着一条麻花:“要是我小儿子在身边该多好。也不知她在外面能不能吃到油饼?”

    父亲:“你放一百个心。你小儿吃的比你好。人家在外面天天大米饭和肉。你大儿这么赚钱你看不到。小儿子买了一身烂怂衣服把你就哄高兴了。真是个瓜子。”

    “少吃点油饼,再吃过了年走亲戚就不够了。”母亲又开始唠叨。

    这女人,为什么都喜欢说话呢?就不能是个哑巴吗?

    我们村里,许多女人在人堆里聊闲天,东家长西家短,就会聊出事非。

    忙着过年,许多活都要做。其实,母亲已经做了许多。她打扫了房子,整理了东西。连不用的垃圾也整理了一下。只是,她就是爱唠叨。仿佛和电视广告里的更年期那个词一样。

    不说了,她再不好,还是我妈。只是,她就是不怎么爱我。唉,没得办法,她小儿子会做人。打了一年工,就买了一身衣服,让她高兴的天天在人堆里夸她小儿子能干。我嘛,就是一个瓜木头挣的钱还账了。就这,她还给别人说,我不孝顺,不给她买礼物。

    不说了,不说了。许多事,都没有道理可讲的。

    人嘛,人偏了,你能怎么办?

    就像老人说的,天长日久见人心,日子慢慢过吧。

    我现在对这些已经能适应了。反正听多了,也不觉得母亲说的话刺耳了。现在,就是想尽快过年,跟着舅舅去长安蔡伦造纸厂打工。赚钱嘛,当然是越多越好。

    至于母亲,我离家千里,听不到她唠叨就好了。

    妈还是要的,父亲还是要的,家还是要认的。不能为了赚钱,就出门断了联系。村里真有这样的孩子,出门打工20年,再回来时,孩子都有了。为什么?只是为了躲开家乡的父母。

    不为什么,各种原因。就怕父母要钱,或是偏心。

    老人心偏无药可医!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