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这娃太能吃了
生活水平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过来的。我来到这异乡,觉得一切好的食物都是好吃的。
这老板娘有三个哥哥,大哥是杀猪的,并在街道卖猪肉,同时还卖熟肉;二哥是种蔬菜的;三哥是蒸馒头的。
就这样,这老板娘平时早上收摊后,自己就出去打牌了。我呢?她交待了,随着她母亲吃饭。
她母亲人身体很硬朗。平时帮小儿子蒸馒头,帮大儿子卖猪肉;帮小儿子种蔬菜。
所以,我的伙食也是在这三家轮流的。
他们有什么食物做的多了,老太太就提回来,看着我吃。
老太太说了:“看着这孩子吃饭,就像年景手里过来的。人看着香的很。”
是,据说,当年,她们这儿纺线织布很多。都是一般的家庭妇女织的床单。织好了拿着去我们那儿换粮食吃。后来,大家条件好了,她们就用小推车拉着去卖钱。
就是现在,每年冬天,或是夏天,人闲着没事,都织床单,当礼品送人。
现在,他们这儿有土地的人不多了。大都将土地承包出去,让一家人种。冬小麦收后,在不翻的麦地里水还能种玉米。人家是水浇田。
不过,这老板娘的三个哥哥,除过二哥,其他的都没有土地了。都做小生意。
就是他大哥的猪肉,他大哥自己割,他父亲每集帮着切熟肉。
一家人,日子过的和和美美。
曾经有一次,喊我去她大哥家吃饭。是他们都吃完饭后,让我吃那一碗肉。
两碗面下肚,一碗大肉和猪肚愣是没吃完。
我就不明白了,明明平时饭量很大,为什么这次就不起作用了?这可是猪肉啊,怎么就吃不下了?留下了碗底往上一点,别人倒进了垃圾桶。
可惜了那小半碗肉。
要是我再努力一下,少吃点面,这肉不就吃下去了吗?真不是个好汉,连肉都吃不完。
当然,后来,像这样的场景,我一而再,再而三地遇到过。就是在酒席上,特别是现在的酒席,菜多到人数不清。家乡的酒席,一般都是16个菜。前八个菜,一个一个端。后面8个菜是一次性端,加上馒头。这前8个菜和后8个菜,是一模一样的。除非有的菜预备的少了,用别的菜代替。
可是,现在县城饭店办酒席,这菜人就吃不过来。
连筷子都没放下,下一道菜就上来了。
吃着吃着,前几盘菜,空碟子下去了。后面上的菜,开始吃不完了。战斗力下降了。到最后,有些菜还没有几个人吃。前几年大伙都打包,现在不打包了。吃多了,吃腻了。
你说没吃完,可是,肚子里还是空的。
或许,这就是色香味把人的肚子哄了吧。
这个时候,坐席的人都感慨,坐了席,还不如吃一碗炒面吃的饱。
是啊,大伙都是习惯了,长期的胃也形成了,还是觉得面食好消化,也吃顺嘴。
看着这半碗肉倒了。老板娘家人都笑我:“你没怂向么,半碗肉吃不完。”
“不要给这瓜吃海喝了,吃坏肚子了就麻达了。”
是啊,以后,我无论买了多少肉吃,还是觉得当年那一碗肉香。
就是肚子不争气,没吃完。太可惜了。
当时,老板娘也说了:“大家吃剩的口水肉,你看这肉吃的多香。”
莫不是就像一个人吃惯了地沟油,吃好油不香了?那口水肉,太香了。香的人后来几十年都忘不掉。就是同样的人,再做同样的肉,都没有当年的那碗肉香了。
老板娘一家人也奇怪,这小良的肚子可大可小。
大时,家里剩下的所有饭菜,只要不超过两大碗的,他都能吃得下去。
小时,这晚上不吃饭,他也不饿。
这娃是不是太好养活了?
“小良,你晚上不吃饭不饿吗?”
“不饿,我们村一天才吃两顿饭。我习惯了。”
“看这娃可怜地,自小就受穷。你好好干,多做几年,你钱挣供了,将来娶个媳妇,就不用受这罪了。”
“这么穷,这娃这么瓜,能娶到媳妇?真不敢想。娶个媳妇给媳妇吃啥嘛喝啥?”
好吧,当年,我也不知道能不能娶到媳妇。果然,现在和我一样没娶到媳妇的孩子不少。一个村,仅有75户人,现在虽说剩了60来户了,有7个光棍男。我就是其中的一员。
光荣啊!
啊呸——没本事的家伙。别人出门都是能引回来一个女人,你就和茅坑的石头一样不开窍,怪谁?哪怕哄,哪怕供高利贷,只要你能引回来,也让你成个家。你个没事的,就这样孤寡吧!
当然,对于饮食这一块,我是特喜欢吃的。对于水果,特别是苹果,自小不喜欢吃。
除非是刚下过雨,从树上采下来的苹果。那种才好吃。别的,不喜欢。亲手摘的好吃。超市里卖的不好吃。
“这娃,你看怪不怪,这么好吃的苹果不爱吃。”
“我们家以前种的秦冠苹果,我吃多了,现在看到没胃口。”
是啊,只要是地里种的,特别是白菜白萝卜,算上土豆,这三样菜我一点都不喜欢吃。
当然,偶尔炒熟的土豆丝我还是比较喜欢 。
对于别的菜,看着菜市场就这几样,苦于自己没有技术,做不出来。所以,我逛菜市场,都是空手进空手回。
只是长了一张吃货的嘴,没有吃货的手艺。
这以后,就是现在,除非遇到特殊的情况。如坐班车,堵车了,或是没钱吃饭了,这才大口吃可以吃到的一切食物。一般情况下,都不怎么狼吞虎咽了。
一般情况下,老板娘母亲喊我给二儿子家摘桃子,砍桃树枝。菜地锄草。别的,几乎没什么活。
除过烙饼,每天都是睡觉。
“这娃,太能睡了。栽倒就能睡。”
“正在瓜吃瓜长的年纪,心里没事。你看他,再过一二十年,就没这么好的福气了。”
在老板娘一家人的眼里,这个一个月才赚120元,到后来一个月360元的小伙子,怎么能养家?这不是开玩笑吗?就这样一辈子在我们家打工吧。
省得请别的人了,也不用再从头教了。
当年,我身高178,体重110斤。是她们眼里可怜的孩子。
“小良,你家过年称了几斤肉?”
“称了3斤8两。”
“这是怎么割下来的?”老板娘母亲惊奇道。
当年,大伙都在街道买肉。超市里那一小块一小块的没有这么流行。
一般人家,一称都是10斤肉。当年,一斤肉才365元。后来,到了45元。
想想你3斤肉,能花多少钱?
“要是遇到我,这3斤肉都白送你了。一家人,这咋吃?”
“就是切个肉片片,放点盐,白开水碗里煮一下,出来夹个馍就行了。年就这样过完了。”
我再次收获了老板娘母亲的同情:“这娃可怜地。怪不得这来咱家长高了,长胖了。家里实在太穷了。我年纪大了,见不得这么穷的娃,听不得这么可怜的事。小良,你好好干,有我一口吃的,就有你一口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