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凉并大战
凉州刺史董卓看到这残破不堪的营地问道
“黄巾军呢?他们带领着整个帝都的金银珠宝不可能跑远,派出骑兵四处去找,马跑死了,人给我接着找!”
“是!”“是!”
一队队骑兵从大军中出来,他们都是凉州军中好手,都是担任军中的斥候一职,现在他们以扇形分布开始寻找黄巾军的迹象。
一队骑兵在奔波很久后,在前面发现一只黄巾军的运输队,老远看去排成长蛇一样的,那一头头羊驼和驴子在这些斥候眼里都是移动的金银珠宝啊。队长看到黄巾军的运送队后开始指挥作战说道
“兄弟前面就是黄巾乱匪的运输队,那些羊驼和驴子身上装的是什么东西就不要我一一为大家解释一下吧!所有摆好阵型准备冲锋,让这些黄巾乱匪知道什么是凉州铁骑!”
“是!队长。”
“嗷呜!”
原本比较松散的队形现在变成一个整齐划一的进攻型方阵,随着凉州军队长一声令下,所有骑兵都迅速加速向黄巾军的运输队杀去。
在远处的黄巾军运输队士兵并不知道他们后面有一队凉州铁骑,等他们感觉到大地有明显震动的时候才向后一看顿时亡魂都吓出来,他们并不是正规的黄巾军,只是被人零时叫过来帮忙的,突然看到有一大堆骑兵像他们冲了,别说组织防御了,就连他们队长都逃跑了。
凉州铁骑就跟在他们后面一个个把黄巾军士兵杀掉,随着时机推移,很快凉州铁骑就把最后一个黄巾军杀掉,然后回到羊驼聚集的地方,看到羊驼和驴子并没有到处乱跑,这个时候一名骑兵向他们队长说出自己的小心思
“队长你看这么多羊驼和驴子,身上都装满了金块和钻石块,你看我们这么多兄弟都出来当兵这么多年了,婆娘都没有,队长你看看给大家发一点,没有人会知道的,大家都是兄弟不会说出去的。”
骑兵队长也不是一个死脑筋的人,能当队长这里面的弯弯道道他还是明白的,看着手下的兄弟都两眼看着他这个队长
“拿可以但是不能多,每个人十来个金块就可以了,钻石块我们都消费不出去,除非你想被抓最好不要拿,记住不要被刺史大人知道不然我们必死无疑!”
“哦哦哦!”
“队长万岁!”
一群骑士分开来,每头羊驼都拿了一点,没有人拿多,也没有人拿钻石块走,他们都不是蠢人知道钻石他们还用的了,钻石块一旦拿出去消费绝对会被抓走的。
每个人都拿到属于自己的金块,就牵着羊驼和驴子原路返回凉州军营里面报告。
在他们走到半路上的时候一个在前面的骑兵跑回来说道
“不好了队长前面有一股骑兵差不多二三十号人,好像是并州军的,怎么办队长?”
骑兵队长一听并州骑兵已经到了关内了,不行得赶紧解决这伙骑兵返回刺史那里
“全体都有留下十个兄弟看守羊驼,其他人组成突袭阵,迅速灭了前面一伙并州骑兵。”
“是!”
很快凉州铁骑把军阵组好了!向并州骑兵发起冲锋。
说起来并州军也是很惨之前和亡灵帝国打了一场双方都是伤筋动骨,并州军更是精锐全军覆没,后来丁原当上了并州刺史,才好不容易把并州军拉了起来,然后又爆发了黄巾起义,开始的那群黄巾军士兵把并州军士兵按在地上疯狂摩擦,想怎么打就怎么打,把丁原好不容易拉起来的部队打空了,这只并州骑兵还是丁原扣扣搜搜组建出来的,就准备靠着抢到黄巾军从帝都缴获过来的金银珠宝发展后续部队呢。
所以不论是士兵军事水平还装备都不如一直和掠夺者战斗的凉州军厉害,等凉州铁骑跑到近点的时候,并州骑兵才发现情况不对,良好的军事训练让他们匆匆忙忙组成阵型抵御凉州铁骑的突袭,但是终究是寡不敌众在双方来回两个回合后,原本二三十号并州骑兵就剩下两个人在马上面,凉州铁骑只损失了五名士兵。
存活下来的两名骑兵并没有投降,他们知道这伙来路不明的骑兵是要全歼他们,投降没用只有死前拉两个垫背的。
“并州狼骑冲锋!”
领头骑兵一声大吼,率先突入敌阵。
凉州铁骑并没有被一声大喝吓倒,反而从容不迫的迎敌。
并州骑兵冲入铁剑先一个抵挡,把突刺过来的长矛打掉,然后加速用剑划卡对面凉州铁骑的喉咙,随后被多个方向的长矛刺中,摔于马下战死。
“打扫战场,把兄弟们的尸体带走不用让人知道是我们凉州军的,快!”
几个骑士匆匆下马开始打扫战场把自己的尸体带走,并州军的尸体就地掩埋,然后带着后面的运输队返回了凉州军营。
他们不知道这一切都被后面的一人发现,看到凉州铁骑走后他匆匆上马回去禀报这里情况。
就这样双方的梁子就此结下,当在凉州军大营内的董卓听说自己手下的斥候部队把一只运输黄巾军劫掠过来的金银珠宝的车队的时候顿时大喜,至于杀了并州骑兵,开玩笑这叫什么事?杀的好,不杀还受罚。
远在并州军大营的丁原听到手下的汇报,听了手下对那支部队的描述他就知道是凉州军那群混蛋,杀了自己的骑兵不说还把黄巾军劫掠过来的金银珠宝个霸占了,这开始自己未来能否成大事的立身之本啊。
但是这么直接冲突也不行,只能先礼后兵,写书信威胁一波,实在不行才能出兵,于是写好书信命人传送到董卓那里,但是董卓看到丁原的书信直接拒绝,然后上方谁也不服谁,绝对在帝都外扳扳手腕,谁赢了,谁得到财宝和帝都。
双方人马浩浩荡荡在帝都外排成一团军阵,看人数凉州军这次只有五万人马,但并州军有十万人马,看样子并州军刚占上风。